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是如何漸漸失去對各諸侯國的控制力的?

2013-07-29知識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國祚最長的國家,連綿八百春秋,但是周朝也基本上是天子存在感最弱的朝代。 開國僅僅三代君王,也就是五六十年之後,就逐漸的陷入對地方的控制不利中,一直到國運的終結,這個趨勢幾乎從未被真的逆轉過 。題目問的是春秋戰國,那麽西周就簡單的一筆帶過,重點說說東周。

周朝的建國本身就是先天不足的 。『小邦周』從來沒有真正的把權力的觸角伸出太遠。周滅商之後,其控制的就是從鎬京到洛邑的狹長地帶。

周朝的王畿之外的分封大都是名義上的,拿著地圖劃一塊說,這是你的封地了。然而實際上都 需要周朝的功臣宿將和諸姬親貴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自己帶兵打出來社稷 。自己打的自己做主,和天子之間的關系更多的體現在名義上的臣服、上貢以及服從調遣征伐上。

比如姜太公封在齊國,就是自己打的:

封師尚父於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太公聞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如果不是路人提醒,太公可能就被萊人搶了先。

所以周朝是一個真的不打折扣的能夠「為王前驅,賜茅封土」的浪漫時代。周朝之後直到如今,再也沒有一個「好好打工,給你一個主權」的時代了。漢朝一開始想模仿,但是半途而廢;唐太宗也想搞,後來被勸止。

世歷延綿八百秋,姜齊羋楚自風流。
長孫無有封茅意,唯勸文皇不用周。

在周公、成王和康王在日,一來有昔日的上下級和婚姻以及親屬關系在,二來周朝開國的時候,宗周六師,成周八師威震天下,對其他諸侯國有絕對的優勢。

這麽雙管齊下,諸侯畏威懷德,還能維持著周王室之間體面

但是分封是免洗的,隨著子子孫孫的傳遞,血緣和上下級的情分終將淡去,最終剩下的就是武力威懾。昭王喪師漢水,宣王離奇駕崩之後,隨著幽王被殺,二王分立,平王東遷。周朝的地位從天下共主,成為了一個大諸侯。

但是這個時候,周朝依然有復興的希望。 周朝占據的是天下之中的洛陽,洛陽的地勢虎踞龍盤,周圍有雄關守護。而洛陽當時的人口和商業也非常發達。有人口就有兵員,有商業就有金錢資源。

現在看地圖,往往容易根據地盤大小來決定強弱。但是當時的農業和商業開發是嚴重的依靠自然資源,比如河流和大海的。就拿三晉來做例子,趙國地盤雖然大,但是大部份都是從戎狄和胡人那裏奪來的,人口多的還是在南部;實力上並不高於魏國。同樣的,楚國的地盤是齊國的數倍,但是楚國大部份都是瘴癘之地,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實力上也不顯著高於齊國。

當時的周朝雖然東遷了,但是周德雖衰,天命未改。依靠天子的號召力和洛陽的財力、人口資源,周朝依然有能力重建六師,威懾天下,乃至於重回西岐。

這一切都落實在周朝的左膀右臂,西虢國和虞國上。 還是看地圖:

當時的晉國尚未成氣候,周王畿的西邊,就是虢國和虞國。尤其是虢國,就是周朝左邊,往下耷拉的長條狀小國。大名鼎鼎的函谷關,就在虢國境內。虢雖然小,但是是公爵國,虢公和周王室關系非常密切,世代為周王的卿士。所以說,周平王東遷,並不是沒有後手的,也絕不像後世說的,斷絕了復興的希望。

戰國爭霸的時候,函谷關的重要性不用多說,那就是打進秦國的咽喉要道。函谷關在虢國手裏,就等於在周王室手裏。秦國腹地,無時無刻不在虢的監視之下。如果有一個有能力的周王,向北可以打赤狄,向西可以打犬戎,等實力到了,透過虢國重回關中,在豐歧之地封一個秦伯,也不算違背了當初平王的約定。

虢國對周王室的忠誠,不誇張的說,就是一曲令人泣下的悲歌。

長久以來,史書中和各種講歷史的文字中,對晉國多有美化,而假途伐虢的成語,又把虢和虞兩個國家釘在了醜角的恥辱柱上。東周的敗落,內因當然是前幾代周王能力有限,沒有突出的軍事和政治才能的; 外因,恰恰就是晉國,尤其是晉獻公時代刻意的對周王室的控制和削弱 。自從研究了虢國的事跡之後,再看晉獻公這個人,就覺得其心狠手辣,蔫壞蔫壞的。

本來,晉和周都是姬姓,兩家於公於私都很接近。而早期的晉國其實是仰仗周朝的。而周天子往往是透過虢國出兵幹預,來體現自己對晉國的意誌。

晉國當時有一場七十年戰爭,現在稱之為曲沃代翼。當時晉國的公族有兩個勢力:分別占據兩個大城,曲沃和翼。翼是當時晉國的都城,是大宗,而曲沃是小宗。但是曲沃人口多,軍隊強,所以頻繁的挑戰國君的權威。

曲沃莊伯派人刺殺了晉孝侯,想自己進入翼城為君,然後被國人擊敗,立晉鄂侯。後來鄂侯死,莊伯再次進攻翼城,這次周天子就派虢公幹預,聯合晉國的勢力擊敗了曲沃莊伯,立鄂侯的兒子晉哀侯。

後來曲沃莊伯的兒子武公派人暗殺了哀侯,哀侯的兒子被國人立為晉小子侯。武公幾年後又誘殺了小子侯,這個時候虢公再次應周桓王的要求出兵,擊敗了武公,立哀侯的弟弟為晉侯。

總之,就是曲沃這邊不停的暗殺晉國國君,然後自己想要進入都城,然後不斷的被周王室和晉國國人打退,頑強的支持晉國社稷的故事

本來,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周圍有大國內亂,正是周王室主持公道,擴張勢力的時候。

大宗弱勢,小宗強勢,大宗占理不占勢,小宗占勢不占理。作為周王,無論從公理還是實際來說,那肯定是扶住弱勢的大宗,制衡強盛的小宗,讓晉國長期的分裂下去。然後自己趁機發展漁利。這樣一方面可以得到天下諸侯的支持——周王支持大宗,占了一個正理;另一方面也得了實惠。

當時晉國並不大,周王室完全可以向北向西發展,把狄人和戎人的土地都奪來做王畿——而這其實是晉獻公、晉文公時期做的事情,如果周王做了,就對晉形成了半包圍,晉反而就是一個不得不聽話的小國了。

周桓王應該是明白這一點的,但是還沒來得及這麽做就去世了,而繼位的周厘王直接接受了曲沃武公的賄賂,默許了武公殺掉最後的晉侯,成功的奪取晉國社稷。

晉侯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伐晉侯緡,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於周厘王。厘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於是盡並晉地而有之。

曲沃一族得了社稷,又怎麽會真心的感謝周王室呢?先前兩次出兵幹預,最後接受賄賂保持中立。周王室的做法開了惡劣的先例,天子不再主持公道,而是看賄賂來決定是非。 這一下不但周王室長期利益受損,還把虢公給坑了,在這個過程中,虢就是周王室的工具國,出兵不落好,也沒有獲得多少實利

等到周厘王去世,周王室內亂,王子頹造反把周惠王趕出了國都,又是虢公聯合鄭厲公,打敗了王子頹,讓周惠王復位。周惠王復位之後,虢公又為周王立下赫赫功勛:

春,王命虢公討樊皮。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執樊仲皮,歸於京師。
春,虢公敗犬戎於渭汭。

無論是討伐不聽話的樊國,還是討伐犬戎,都是為周王室打工。 可以說在春秋初期,周王室依然能夠縱橫捭闔,幹預諸侯,都是靠強大而忠誠的虢國在背後出力

但是東周浪費了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和發展的機會。

時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來 周王朝發展的視窗在晉國內亂終結之後,就慢慢的關閉了 。曲沃代晉之後,晉國終於出了雄主——晉獻公。晉獻公統一事權,把公族殺光趕盡之後騰出手來,就要來對付和晉國有深仇大恨的虢國了,滅了虢國,不但雪了自己父親和爺爺的恥辱,還能砍斷周天子的臂膀,讓周不得不更依賴於晉國。

接下來就是眾所周知的假途伐虢了,晉獻公賄賂了虞公,借道攻破了虢國重鎮下陽。

而虢公在下陽被攻破的時候在做什麽呢?

虢公敗戎於桑田。

桑田在河南的靈寶市左右,和陜西接壤。虢公的兵力依然在向西,在對付周王室的敵人犬戎。

晉獻公沒有給虢公太多的機會,不到半年,晉國再次借道,攻克了虢國的都城上陽,不同的是,回來的時候順便把虞國給滅了。

丟掉了虢和虞的輔翼,周朝徹底成了孤家寡人,並且也丟掉了對三門峽和函谷關要塞的控制。從此以後,晉國日漸強大,逐漸的把周王畿包圍了起來。

這樣就形成了惡果,周王要做什麽事情,只能求助於晉國,而晉國為周王做了什麽事情,周王要報酬只能賜予土地,進一步減少了自己的實力。

可以說,從晉獻公假途伐虢成功之後,周王朝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之後的周王室的王畿日漸被晉國侵奪,周王所能掌握的資源、人力和土地越來越少,最後完全淪為了擺設。

所以一個國家的強盛,奮鬥也是要看歷史的行程。如果能在桓王之後出兩三個有能力的周天子,能夠好好的利用整合自己的和虢國的實力,信任和愛護虢公林父和虢公醜這樣的忠臣,趕在晉獻公之前擴張周王畿,中興大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