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現任美國大學心理系老師,美國知名大學畢業的心理系博士生,國內心理系碩士畢業生,我想這個問題我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心理學的幾個基本分支: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臨床心理學、還有計量心理學。。
如果以就業為導向,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是價效比最不高的。相對而言,工業與組織心理學還有計量心理學的價效比很高。臨床心理學比較特殊,後面再講。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比較偏文,雖然現代心理學都是實證的,對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要求也比較高,但是因為主要研究的是在特定文化環境中的群體心理,所以對研究者的人文底蘊、寫作功底等要求比較高。這就需要長時間的一個積累過程。讀博士期間,需要涉獵很多不同領域的理論,比如社會學、人類學等等,而且對閱讀量的要求也很高。一門研究生的課上,每周讀個100頁的英文文章也是常事。見過很多讀博士讀個6、7年才畢業的。此為投入大。但是產出呢,卻很低。且不說,這個專業進高校有多麽難,就算有幸進了高校,從事研究工作,一來薪資不高,二來很難拿到比較大的科研計畫經費。但是如果是研究和國土安全相關的,FBI需要的等課題,那就另當別論了。這個專業轉企業界的話也不容易。
發展心理學,也比較偏文,但是此方向研究的人群比較清晰,主要就是從出生到成年前這段時期。當然,一生發展的方向,也會研究成年人和老年人,不過不是主流。這個方向對閱讀量的要求也很高,當然寫作水平,就是怎麽講故事又讓人信服的水平要比較高。這個方向對統計方法的要求可能比社會心理學還要高。比如要做縱向研究來跟蹤幾百個孩子好幾年,這些數據的分析技術,對研究者也是個挑戰。從工作的角度來看,進了高校從事科研,也可能拿到大的科研經費,比如研究藥物濫用和成癮等社會影響力比較大的問題。就算進不了高校,也可以做和兒童家庭相關的工作。
認知心理學,可以研究的很基礎,比如聽覺嗅覺的,也可以研究它的套用,比如人機工程等。大熱的認知神經科學,也可以算到認知心理學裏,雖然不是每個心理系都有這方個方向。在國內外的高校裏,更多的是把神經科學單獨分出來,成立研究所或者學院等。這個方向,就業的面比較寬泛,高校和工業界都可以,而且薪資也不錯。
工業和組織心理學,很多商學院裏面有,心理系也有,比較微觀的解析各種組織環境下的相關行為。就業範圍很廣泛。進高校的話,可以去心理系也可以去商學院,這兩個地方的薪資差別是很大很大滴。進公司也很容易,進政府部門也不難。一般來講,博士生4年就基本可畢業。價效比算是很高了。
計量心理學,主要兩個大方向:統計和測量。對數理能力要求很高,二者相比,測量對數理的要求相對低些。這二者,尤其前者,需要研究者具備相當的編程能力或者使用軟體的能力。讀書期間,需要學會使用SAS, SPSS, R等常用軟體。不但如此,如果能夠獨立進行方法性的研究,還需要對數據的模擬技術有很好的了解。測量方向的學生,畢業後一般去高校或者測驗公司等,比如ETS,Pearson等;統計方向的,就業範圍廣泛,高校、公司和政府部門都可以。拿美國高校的faculty位置而言,一個學校同時有兩個位置,一個社會心理學,一個計量心理學,那麽社會心理學的申請者能達到300,但是計量心理學的可能只有30. 目前,大數據的風口下,統計方向的就業前景就更好了。去網路公司,IT公司,做數據分析的也大有人在,比如google, 比如Intel. 所以這個方向的價效比也比較高。
臨床心理學專業,並不是每個大學都有。在美國很多這個專業都開設在一些比較小的但是專門培訓咨詢專業人士的小學校。這個專業在美國,入學申請的競爭非常激烈。要畢業,還要有類似於住院醫生那樣的實習。要拿執照,似乎還有很多其他的要求,我不是很清楚。一般需要6、7年的時間,才能獨立從業,不過報酬也比較豐厚。我博士時候的導師,他的太太是臨床心理學的博士,後來一周只工作20小時,據我導師說,賺的比他多,他當時的薪資一年也有8萬左右美金的。我現在的同事,太太也是心理咨詢的。據我同事講,他太太的收入也高他很多。對國內的情況不甚了解。我當年的碩士同學,讀咨詢專業的話,後來很多去了咨詢室、學生指導中心等。
就業為導向的價效比固然重要,但是個人的興趣更為重要。如果守著一份薪資不錯但是不是真心感興趣的工作,這樣做一輩子,恐怕也沒啥意思。畢竟只活一世,在能溫飽的基礎上,去實作自己的理想,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最值得過的生活。
4/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