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財務自由有多重要?

2016-07-31知識

謝邀

前兩天寫過這個,這幾天理了理思路……

大概,就像如魚脫鉤、如鳥出籠、縮手團腳之後第一次嘗試伸展身體吧(坐過許多次經濟艙後坐一次頭等艙那種)。

財富自由不會讓你享受到一時極度刺激的爽快感,但能長久地讓你免除一些壓力,代表你可以有選擇。

你乍一進入這種狀態,會覺得忽然就看清了世界上其他一切事物、一切夢想的可能性。

所以財富自由,越年輕、越早擁有這個,越好。

當然,習慣了之後,你並不會永遠都覺得快樂。因為財富自由了,人生還會有其他煩惱,但你從此,會過不慣非財富自由的生活。

而且回憶此前,會詫異:

「之前那麽滯重的生活,我是怎麽忍下來的?」



財富自由,也就是財富獨立。

維基如是說:

Financial independence is generally used to describe the state of having sufficient personal wealth to live, without having to work actively for basic necessities.

For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people, their assets generate income that is greater than their expenses.

簡單說, 被動收入>支出 ,就算是財富自由了。

從這個角度說,財富自由不一定得賺很多,只要你花得少,也行。

反過來,縱使你年入一千萬,卻要養十艘遊艇,支撐五個私人博物館,那也沒法自由。

我有位長輩,有艘船在蘇州河那裏。她太太吃飯時,開過玩笑嗔罵老公:

「他每年雇人伺候那個船的錢,比給我花的錢都多!我們一家都為他那艘船奔命!」


我在九年前吧,人在上海,那會兒上海物價比現在低許多,我自己又比較宅,開銷不大。

加上寫字快,每個月認真寫三四天就夠嚼谷。

其他時候,打打遊戲,到處玩,很自在。

那時,我跟朋友開過玩笑,財富自由其實也分檔次。

比如,那會兒我的財富自由,最多算個 超市財富自由 :去超市,不用特意比對價格,想買啥買啥。

我其他富貴些的朋友,能做到梅龍鎮廣場財富自由、港匯廣場財富自由……

雖然只是個超市級財富自由,我還是覺得很自在。

自由就是,許多事,當你財富不自由時,你不得不做; 當你財富自由後,你可以選擇做與不做——哪怕最後選擇做,心情也要好很多。

就像為了考試看專業書,越看越憋屈;閑時看專業書,越看越有趣,一個道理。


大概是2008年,因為我女朋友想來巴黎,我開始認真為倆人攢錢——之前是隨手略盡,並無積蓄的。

心裏有了攢錢的念想後,一切都不一樣了。因為有個存錢額度,彼時,我多少感受到了所謂房奴車奴的感覺。

看著自己的收入,算,能掙錢的機會盡量做。自由撰稿人本來沒法求收入穩定,但看到收入不穩定了,還是會心情起伏。

做自由撰稿人這行,本來的好處,是可以隨心所欲,但那會兒,總在想,「辛苦一下,能掙些也好。」

並不比先前苦或累,但心裏有了一塊東西,這就是不自由感。

2008-10年,我在上海文廣做過段嘉賓,那是我這輩子僅有的,類似於上班的經歷。當然很有趣,但現在想起來:每周雖然只去兩三個上午,但前一天晚上得早睡,次日緊張地早起,想到下周還有幾次活兒,都如心口壓一塊大石。我心裏又擱不住事,總覺得事情不做完,玩起來也不能如意。

許多人大概有類似感受吧。 真正消磨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前前後後的周折。是你得特意為之排一個時間段的無奈感。

許多事情,你身處其中,不一定來得及思考其辛苦;比如考試過程中,反而不緊張了。難過的是考試前和考試後。許多事情,只有事前或事後想起來,才苦,才望而卻步,才會消磨你的意誌。比如,早上起床,一翻身的事,但考慮到上班路上的麻煩,一天的辛苦,就讓你提不起精神。

當你有一天,意識到自己可以隨時決定起床,起床也不用上班時,你可以輕松地就起身了。

所以自由的感覺,只有不自由時才能體會。

自由時,可以不權衡,於是敢想,敢幹,敢做夢。

財富自由不是增加了什麽,而是給人生做了減法。你少了許多「非如此不可」的事,就可以多了許多選擇,有了可能性。


管仲說:

「倉廩實而知禮節。」

其實古代,倉廩實了,你也沒法買豪車買遊艇。倉廩實的好處是,你可以度過災年,不用害怕未來。

如果您像我一樣,收入不算高資產不夠旺,想要某種程度的財富自由,可以考慮從削減支出做起。 當然,沒必要節衣縮食到摳搜的地步。我個人的訣竅是偶爾想一想:

我要買的這個東西,是我自己想要的,還是我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擁有的。

如果明天我就會死,我最想要做的是什麽。

當然也別多想,畢竟 財富自由的好處,就是可以不用多想 。不用做任何事情前,先考慮「合算不合算」。


丹納先生說,古希臘人遊手好閑,有時間鍛煉跳舞演劇思考,是因為他們要的少:

——房子裏有床有水罐就行。房子可以窄一點,反正古希臘各種活動都在戶外,城邦中的論壇廣場。

——衣服,亞麻襯衫單衣就行,反正天氣熱。

——吃的,魚、洋蔥、麵包、水和酒就行,羊肉是祭祀時吃的。

我當然不是提倡在2016年還學古希臘人做派,只是個意思: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簡化你的花費,是可以讓生活更自由的。


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先生說:

「我必須研習政治與戰爭,於是我的兒子能有自由學習數學和哲學。我兒子學了數學、哲學、地理、自然、歷史、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後,我兒子的兒子才有機會學繪畫、詩歌、音樂、建築學、雕塑、掛毯和瓷器。」

不是說繪畫詩歌音樂就比政治與戰爭高尚,而是說末尾那些,是無法立竿見影實用的,因此,某種程度上,是你不追求實用時才能去考慮的。



說回年輕人這個角度。

如上所述,2008年之後,我辛勞過幾年。生活沒啥壓力,主要是存著攢錢的心思,導致心理不自由,是挺艱澀的。但積攢過了,也好。

現在想想,也正好因為我開支不大,還年輕,還可以攢下錢來跑到巴黎,現在大概算是過著,不用特意拼命賺錢也夠生活。

如果就這樣不掙錢,不大手大腳花,我和我女朋友也能過日子,想去哪裏擡腿就能走,年紀也不算大,想吃啥想喝啥,都還吃喝得動,想去哪兒,也都走得動。

比起我某些有錢但身體不那麽好、吃喝有忌口、我請吃個牡蠣都要計算尿酸的長輩,我算是幸運的。

我前段,跟一個同樣寫字的朋友聊,感嘆父母就是放不開。

本來我父母到年紀了,各色收入,夠他們坐地不動也財富自由的了,但我媽還是算著摳搜著,要出去做事,說是有事業心閑不住。後來我想了個招,每次視訊啊微信啊都直接給父母通報存款數位,久而久之,他們也放心了;我媽不肯花錢,我就擅自買了快遞寄家去。久而久之,我媽心終於松了,今年把她的事業放給幾位朋友管,自己在家安心抱狗了。還告訴我:

「那我們就不給你攢錢了。」

「本來就不要你們攢,快花去!」

我那朋友聽了,就問我,爸媽都會給兒女攢錢,自己不肯花是吧?我說對。許多父母,都會不管子女願意不願意,給孩子攢錢的。

於是那哥們過年回老家,用非常樸實的方式跟爸媽說話:直接砸了一堆現金給父母看,然後問:「你們給我攢錢了是吧?」

父母點頭。

我那朋友:「我不要,我有錢,你們自己花去!」

父母還先問:「這錢不是你借的吧?」

後來我那朋友說,他爸媽一過完年就出門旅遊了。敢情,確實為他偷偷存著錢呢。但說話的時候,他補了句:可惜現在他媽媽身體已經不太好了,老太太沒法出特別遠的門,就在近處溜達。想想如果早點讓他們敢花錢,還能多享點福。

這是題外話,只想多說一句,自由這東西,是越早有越好的。

所以財富自由這玩意,越早有越好。世上許多事,本來就是年輕才有興趣。

年輕人賺到大錢的機率本來就低,所以就從善加理財(但別太費事)、簡化生活做起好了。

世上有許多夢想,許多很美好的東西,因為不太實用,無濟於物質生活,所以得獲得財富自由,才能放開爭取。

還是那句,財富自由不一定代表你會不忙碌(許多人財富自由了還是忙忙碌碌呢),只是代表你可以選擇,可以做夢。所謂財富自由了,夢想才能更自由。

人類就是這樣,一旦可以有選擇,什麽事都會變得美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