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這個區成立8年,憑啥多項數據位列深圳三甲?

2025-01-07心靈

深圳市龍華區:地處深圳地理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開發中軸,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圖/深圳市龍華區委宣傳部供

2024年度創新之城

這裏地處深圳地理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開發中軸,毗鄰 「六區一市」 ,高鐵18分鐘直通香港九龍。這個行政區成立不足8年,GDP已突破 3000 億元,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3800家。它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改革、開放、包容、創新已成為它的基因。如今,它正朝著打造新興產業高地和時尚產業新城的目標穩步推進。

2024年12月30日,林淑儀從深圳西九龍站乘坐高鐵,經過18分鐘車程,到達深圳北站,開始了她新一周在深圳市龍華區的工作行程。

林淑儀是一位香港籍青年企業家,深圳屈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2024年1月,公司入駐龍華區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以下稱「雙創中心」),擁有大約8平方米的獨立空間,並和其他公司共享數百平方米公共空間。「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們前兩年免租金,第三年租金半價,第四年優惠25%。」林淑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她感受到了龍華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被這裏開放、包容的特質所吸引。「龍華出行便利,營商環境一流,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像我一樣,在龍華工作,但家在外地,過著‘職住分離’的生活。」

龍華地處深圳地理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開發中軸,毗鄰「六區一市」, 轄區內的深圳北站,是很多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到深圳的第一站。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龍華被網友稱為「宇宙中心」。

從2011年12月30日龍華新區成立,龍華實作改革發展歷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算起,至今剛好13年,可謂正值少年。少年意氣風發,龍華2024年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2222.67億元,同比增長5.5%,GDP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一,增長12.1%。服務業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其中住宿和餐飲業增速穩居全市第一。

龍華已從昔日落後的邊陲小鎮,蝶變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

「無奮鬥,不龍華」

「無奮鬥,不龍華!」在2021年的一次誓師大會上,龍華區委書記王衛喊出了這樣的口號。他說:「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讓我們三步並作兩步走,一天當作兩天用,動起來、跑起來、燃起來,在這片熱土上共同奮鬥。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生活沒有意義。無奮鬥,不龍華!實幹成就夢想。」

龍華一步步走來,經歷了三次飛躍。

20世紀80年代中期,寶安縣龍華鎮還是一個下轄6個鄉、45個自然村的邊陲小鎮。當時龍華給人的印象,還是一個集「老區、山區、貧困地區」於一身的「睡城」。

隨著改革開放行程的加快,龍華人的思想觀念也開始發生變化,開放意識不斷增強。1984年,龍華第一家「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企業「太平手套廠」掛牌,此後又陸續引進了14家牛皮加工廠。企業增多後,龍華就陸續建起了工業區。

經過幾次行政區劃調整,2011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宣布,在寶安新增一個功能新區——龍華新區,同年12月,在原龍華街道、觀瀾街道的基礎上,龍華新區正式成立。這意味著,龍華實作了改革發展歷程中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工業重鎮到功能新區的第一次飛躍。

五年後,2017年1月,深圳市龍華區揭牌成立,這意味著龍華實作了第二次飛躍,即從功能新區到行政區的飛躍。次年,龍華的GDP一舉突破2402億元,增速達到10.3%。

2020年,深圳市委賦予龍華新的戰略定位,將龍華納入深圳都市核心區,寄望龍華打造新興產業高地和時尚產業新城,龍華全面開啟第三次飛躍。

龍華建立了全市面積最大、內容最全、功能最多、服務物件最廣的綜合國際交流合作平台——龍華區國際合作中心,落戶了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永續發展創新實驗室。

「以前說龍華是‘宇宙中心’多少帶點調侃,現在看來是越來越有國際範了。」有網友發帖稱。

另外,近年來,深圳新華醫院(深圳市體量最大的三甲醫院)、深圳市第二兒童醫院(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兒童醫院)等,都坐落在龍華,民生事業改善。五館一體(深圳市展覽館、市文化新館、市演藝館、市第二圖書館、市美術館新館、簡上體育綜合體)更是讓北站中心成為龍華的新文化地標。

2024年8月11日,在深圳(龍華)八友美術館一樓,深圳市有味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瑞在講座中說:「我從2018年開始創業,2020年搬來龍華後一直紮根在這裏。」

他談到這一選擇背後的原因:交通非常便利,文旅資源豐富,擁有大浪時尚小鎮、觀瀾文化小鎮等片區,為文旅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土壤。「最重要的是,龍華奮鬥文化的城市底色,與我們創業者的初衷非常契合。」他稱。

如今,龍華已從市郊小鎮變成一個戶籍人口68萬、實際管理服務人口超過300萬的行政區。根據2024年深圳市交通出行統計的數據,目前全龍華區像林淑儀一樣職住分離的人群總數為174.08萬(區內工作區外居住43.39萬,區內居住區外工作130.69萬)。

這一數位,是龍華開放、包容和活力特質的外在體現,這些特質也吸引著更多創業者紮根龍華,愛上龍華。

視改革創新為「根」「魂」

龍華的迅速崛起,離不開改革和創新。龍華區區長雷衛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和「魂」,也是深圳多年積累的優勢和快速發展的直接動能。作為深圳改革創新的產物,自新區成立以來,龍華就肩負著以新體制開創新局面,為全市改革發展破題探路的重要使命。從最初的「三來一補」,到全市的制造業重鎮、產業大區,再到現在的新興產業高地,龍華實作了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

龍華是深圳的產業大區,全區規上工業產值在2017年、2018年和2022年分別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和6000億元大關。如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4.1%,先進制造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近七成。

深圳第一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高效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圖/深圳市龍華區委宣傳部供

在改革創新的動力驅動下,2020年7月,龍華在全市率先提出打造數位經濟先行區。如今,「數位龍華、都市核心」已成為龍華高品質發展的「金字招牌」。

在傳統產業升級方面,龍華不斷加快制造業數位化轉型。龍華擁有工業富聯、華為、樹根互聯三大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以及富士康觀瀾工廠、龍華工廠兩座世界級「燈塔工廠」。目前,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燈塔工廠」數量均居全市第一。

此外,2024年2月,龍華揭牌了龍華新型工業智算中心,這是深圳第一個單體達千P規模的新型工業智算中心。2023年,全區數位經濟核心企業達1104家,數位經濟核心產業總產出5346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約30%,數位經濟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龍華還重點打造了三大創新標桿載體:國家高效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創中心」)、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

深圳圖書館北館。圖/深圳市龍華區委宣傳部供

以國創中心為例。2020年,國創中心作為工業和資訊化部在醫療器械領域唯一布局的國家級創新平台、深圳首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永久落戶龍華。

落戶後,國創中心彰顯國家平台聚集與虹吸效應,吸引了國藥、聯影、邁瑞、邁勝、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等一大批行業龍頭及機構落戶深圳,以及孵化了安捷明、皓影、聲諾、匯芯、鼎邦等一批有潛力的初創企業。

目前,國創中心已承擔國家、省、市、區級科研攻關計畫50余項,申請智慧財產權170項,牽頭成功研制出國產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ECMO裝置,與聯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研發世界首台5.0T人體磁共振裝置,技術創新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改革和創新為龍華帶來了收獲。2024年12月30日,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公布【2024年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2021年深圳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覆核透過企業名單公示的通知】,全市入圍企業共2971家,其中龍華區463家,覆核透過242家,透過率58.24%,高於上一年透過率8.35個百分點,龍華區的入圍數量和覆核透過數量均排名全市第三。當前,龍華擁有376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940家企業上榜了深圳市創新型中小企業榜單,累計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2114家、龍華區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存量數量為188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1家,排名位列全市第三。

近年來,龍華的企業斬獲多個大獎,如華潤三九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家企業獲得2023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中科飛測一宗計畫擬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提名,為此次唯一一家獨立獲得特等獎提名企業。

「再造一個新龍華」

GDP歷史性突破3000億元大關後,龍華又提出了新的目標:力爭到「十五五」末GDP實作翻一番,突破6000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60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突破200家,上市企業數量突破60家,再造一個新龍華。

已經經歷了「三次歷史性飛躍」的龍華,將如何實作新的歷史性飛躍?這種底氣從何而來?

雷衛華稱,龍華的底氣源自有優質的企業和計畫提供堅實的基礎支撐。近年來,龍華堅持招大引優,成功落戶華為、美團、開市客、海克斯康等世界500強投資計畫,長城證券、中信海直等上市企業投資計畫,中建八局、國家電投等央企國企投資計畫,海辰儲能、科萊電子等龍頭骨幹企業投資計畫。

「這些打基礎、利長遠、增後勁的大企業大計畫,將在未來3—5年逐漸進入成果集中湧現期,陸續建成投用,形成新的增長點。」雷衛華說。

多位受訪者還表示,龍華實作目標的底氣源自充足的產業用房用地。

近10年,龍華透過土地整備等多種方式釋放出25平方公裏發展空間,其中近4年就透過三輪大地塊整備釋放了13.4平方公裏優質產業空間,相當於一個市級重點片區的面積。目前已吸引華為、邁瑞等14家重量級企業落戶。

雷衛華稱,龍華將持續拓增量、優存量、提品質,到「十五五」末,塑造10個以上現代主題產業園區,完成70個以上舊工業區提升改造,透過「工業上樓」打造500萬平方米「垂直工廠」,新增釋放8平方公裏集中連片產業空間,努力做到「只要有好計畫,龍華就有好空間」。

龍華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陳厚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龍華在高密度建成區的基礎上,全力以赴加快土地整備,建設能源科技城和國際醫療器械城,並把這兩個產業作為全區的新興支柱產業培育,足以說明龍華對發展這類新興產業的高度重視。

「邁瑞醫療此前曾在多地調研,但因空間有限等未能落戶。龍華透過土地整備有了空間,滿足了這一條件。他們也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資源和發展前景,所以也有意願落戶龍華。」陳厚橋說,目前,龍華已出現了「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腰部企業不斷成長」的可喜局面。

龍華的底氣還源自有一流的營商環境提供最優的政務服務。多位受訪者稱,龍華一直以來都把服務企業和企業家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從案例看,一些優質企業也正是看好龍華的營商環境才決定在此落戶。

國創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稱,起初,他們想在深圳落戶時,未把龍華作為第一選擇,但龍華的諸多誠意打動了該團隊。在國創中心處於初創期的情況下,龍華敢於提供全方位扶持,以資源換時間,加快平台建設行程。建設資金方面,區政府按工業和資訊化部對國創中心資助金額1:1配套支持2億元啟動資金,並先行提供5000萬元保障其前期建設。用地保障方面,龍華迅速提供深圳北站匯德大廈、銀星科技園兩處共計1.93萬平方米的高品質科研及產業用房,100%免除前3年場地租金費用。同時,積極騰挪產業用地,支持國創中心建設總部,為響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奠定平台基礎。

同樣享受到免租和補貼的深圳市埃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龍華對其扶持力度不僅體現在資金方面,區委、區政府領導也一直關心企業的成長。「王衛書記和雷衛華區長多次到公司,傾聽我們的訴求。」

讓劉笛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分管副區長趙妍妍到公司調研,聽到公司為發展需要對接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時,便主動牽線搭橋,促進雙方進行合作。

還有一些數據也體現了龍華營商環境的優勢。比如,龍華在全市率先推行「免申即享」改革,累計推出五批116項「免申即享」清單,累計兌現政策紅利20多億元,惠及約80萬企業和群眾,事項覆蓋範圍、事項數量、補貼金額、受惠人數均居全省第一。

雷衛華稱,接下來,龍華將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全域通辦、一網通辦,推出更多「秒批」「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打造更高水平的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城區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共同推動龍華實作高品質發展。

2025年1月7日,龍華即將迎來行政區成立八周年。年輕的龍華也正蓄勢待發,準備開啟第四次飛躍。

發於2025.1.6總第1171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少年龍華」的華麗蝶變

記者:周群峰

編輯: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