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為什麽某些「字」莫名其妙會讓我特別驚恐、心慌?

2025-01-07心靈

大腦有這個能力→詞匯接觸lexical.access

認知系統只不過片刻思維,不必做任何意識的努力,認知機制就可以【自動化連結】兩個不相關的刺激:

詞語→←情緒畫面

這也是認知心理學家感到驚奇並且投入興趣去研究的內容。

精神分析中一個重要技術叫做【自由聯想】。→

這是由Carl.Gustav.Jung所建立的。→

分析師提供一個詞,咨客說出第一個進入他心中的事物。

這種技術明顯依賴於我們心理中的聯想機制。

這種聯想有的是普遍的共性,比如美人這個詞,有的是異常的個性色彩,比如母親這個詞,聯想到什麽取決於母子關系。

因此,自由聯想是探查「心理圖式」的有效技術。

人們按照【固有的組織】方式,來組織他們的過往經驗,產生聯想的內容。

比如你的:

「再來補充個字吧,最近剛發現的。「活」,以上都出現的想要逃跑的想法

分析師力圖發現咨客的【組織方式】,對它進行描述和構建模型。

1.「經驗」是個體內部固有的,外人看不到,行為是個「視窗」,可以透過這視窗,察看內在的心理結構。→

契入點就是:詞匯接觸。

所有的詞匯,在我們心內成為一本「心理字典」,你的聯想就是你的「釋意」,因為你的過往經驗不同於他人,所以,你對某些詞匯的解釋不同於他人,並且,這個經驗伴隨著強烈的情緒,你的解讀畫面也會產生情緒波動。

2.重復啟動repetition.priming現象

也許你體驗的某些感受曾經反復頻繁出現,

詞匯喚起了語意相關的成分,讓你對那些畫面和情緒處於 「容易提取」 的重復啟動。

比如一提【霸王別姬】,大家會聯想到張國榮程蝶衣。

一些研究者認為,「詞匯接觸」中包含情景和語意記憶,成為「背景墻」,通常我們大腦在對「概念知識詞語」進行組織的時候,不會受語意背景墻影響的,→因為不敏感。→多數時候,詞匯接觸是「封閉」的。

所以即便人看到這句話,也不會恐懼。

有人想害我」「有人想殺我」「有人在扭曲我的想法」之類的

畢竟現實和妄想是有差別的,妄想不會引起心理的敏感反應。

突破這個封閉的,應該是特殊事件。

GlucKsberg,Kreuz等人提出,接觸詞匯本身和你加工語意的過程中,受到「同時發生事件」的嚴重影響。也就是說,你要問問自己,曾經發生了什麽事情?如果實在回憶不出來,那就說明大腦進入自保狀態,意識上忘掉了, 以保證你的安全,這時候不要勉強回憶,忘掉才是安全的。 但是,情緒上還會有「記憶」。→

剛剛感覺到的,有種被人盯著,很強烈,腦海裏還莫名其妙出現 特別恐怖 的圖片、動態圖(都是 向我發起攻擊 的)
再來補充個字吧,最近剛發現的。「活」,以上 都出現的想要逃跑的想法 (不是沖動)

如果你想改變這個狀況的話,可以利用→

3.語意啟動semantic.priming現象。

Meyer.和Schvanevedt的研究證明了這個效應。

人們的認知系統喚起一個詞匯時候,這種「喚起」會促進、加速隨後的與其語意有關系的詞匯計畫。→

當詞匯含義之間高度相關的時候,喚起的速度都要比通常快的多。

比如,護士這個詞,高度相關的是醫院,

麵包這個詞,高度相關的是奶油

也就是說,看見護士這個詞,接下來看見醫院和奶油,大腦會首先反應醫院。→重建聯想機制的技術

Meyer.和Schvanevedt發現,當認知系統提取到一個詞匯計畫時候,會促使與之語意相關的詞匯處於較高的激發狀態。→

詞匯含義高度相關,心理反應比無關的詞匯快的多。→至少快40毫秒。

你可以運用心腦的規律,重建「聯想反應」。

Ratciff和Mckoon在研究中更進一步探討了這個效應,並提出「啟動詞」。

先給被試者呈現一個詞匯作為「啟動詞」,等他反復認知後,再呈現一個句子,那麽被試者的反應速度會更快。→

根據時間反應速度,

重建詞匯啟動的健康的心理模型。

也就是說,你先設立一個啟動詞→

安全,溫暖,穩定……,

同時讓身體處於滿足愜意狀態。

接下來再看修改後的句子:

「沒有人想害我」「沒有人想殺我」…

這樣逐漸擺脫負面的自我暗示。

認知系統喚起的新習慣養成之後,以後再看見原來的詞匯句子,就不再受這些舊「背景墻」的影響了。因為已經更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