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長時間情緒低落、做事拖延,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怎麽辦?

2025-01-07心靈

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狀態,是因為我們潛意識裏認為,我們需要借助「感覺」(情緒)才能做出新的行動,而不是借助「行動」來產生新的感覺。

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拖延,不想做任何事情,是因為情緒不到位——沒有產生那種想要「立刻行動」的情緒。

所以我們總在等,等哪天情緒到位了我們就能開始行動了。

一旦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就會傾向於立即滿足自己的欲望。因為我現在的情緒很糟糕(不舒服),我需要讓自己感到愉悅,只有我情緒上愉快了,舒服了,我才能去行動。

所以我們會去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無須等待即可滿足(情緒愉悅)的事情。

刷手機,睡懶覺,玩遊戲…就成為了我們的偏好設定。

這也是為什麽,明知來不及了或者需要立刻行動起來了我們依然不去行動。 因為我們潛意識裏認為這是正確的,「行動」必須以「情緒愉悅」為前提。

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感覺」是虛無縹緲的。它來的快,消失的也快。

就像我們想要情緒愉悅,那就去打遊戲吧。本來以為打完遊戲情緒就會好起來,想不到更emo了。情緒依然沒有好轉。

這時候我們就會為了這種虛無縹緲的「感覺」不斷地去嘗試一切可以獲得快樂的事物。打遊戲不行,那我就去刷短視訊,再不濟吃喝玩樂。

我們在追逐快樂,誰也不知道那種虛無縹緲的感覺何時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從而讓我們下定決心去行動。

而那些需要我們延遲滿足,克服一己私欲(可能會讓我們感到痛苦)的事情就成為了我們的備選項。除非不得已(不得不做),要不然我們永遠不會去做。

我們總覺得行動這件事需要讓自己感到愉悅才能開始,所以我們才會去追逐那種「虛無縹緲」的感覺。

事實上,那種感覺何時才能到來,誰也不知道。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們的時間被毫無意義的消耗了,而且毫無產出。

所以你會發現,為了讓自己感到快樂從而避免「行動」帶來的痛苦,想不到依然很痛苦。因為我們時間被消耗了但是毫無產出。

即便在此過程中我們獲得了快樂,但是這種快樂稍縱即逝,根本無法激勵我們付諸行動。

所以什麽時候才能真正的改變這種狀態了?

那就是放棄【借助「感覺」才能做出新的行動】的想法。 我們需要借助「行動」來產生新的感覺。

也就是必須先去行動,讓行動產生新的感覺,從而讓我們持續不斷地行動(以便獲得更多新的感覺)。

只有行動,才能給我們帶來真實的體驗——這種情緒不需要花費時間去追逐,即可就能獲得。從而支撐著我們不斷地做出新的行動。

在這個過程中,行動力有了,快樂(行動帶來的充實感)也有了,產出也有。形成一個正向的閉環狀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拖延,所以不會自暴自棄。我們有產出(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們不會情緒低落,反而充滿幹勁。

隨著我們不斷地行動,我們需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所以根本不需要挖掘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只要開始行動,隨著事物的發展,自然會告訴我們需要做些什麽。

所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借助「行動」來告訴我們,我們能做些什麽,不能做些什麽,我們需要做些什麽,不需要做些什麽。

在這些行動中體驗各種「復雜」的情緒,從而讓這些情緒引導我們做出新的選擇(行動)

直到這時候,感覺(情緒)才是具體且能被我們真實體驗到的,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為我們所用)。

所以不是先感受,再去行動。而是先行動,再感受。

這就是大多數人為什麽遲遲無法做出改變(不斷拖延)的根本原因。

追逐「感覺」讓我們永遠在等靠要。一旦意識到我們需要先去行動,才能產生新的感覺,我們就會立馬行動。

我們需要主動地做出行動(改變),才能產生新的感覺。如果一直不行動,情緒毫無變化,就會變得越來越麻木,長期以往會陷入習得性無助(情緒低落)裏。

我們需要警惕的是,追逐「感覺」雖然會讓我們看起來很充實,很正確。但本質是毫無產出的,依然無法改變我們的生活。唯有行動才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改變。

總得來說就是,我們越是感到情緒不愉悅,狀態很糟糕,生活無望(毫無意義)。

我們就越需要借助行動來改變我們的心境(狀態),而不是逃避行動,沈溺於虛無縹緲的「感覺」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