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喃風 編輯丨喃風
喧囂的街道,叫賣聲此起彼伏。
郭建身在其中,卻覺得心裏發慌,好像有個看不見的東西掐住了他的脖子,想喊救命卻喊不出來。
這時,一個陌生男人走過來,手裏拿著一顆藥丸,輕聲對他說:「快吃吧。」
藥丸入嘴,一股難以言喻的苦澀蔓延開來,緊接著,意識便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這個夢,如同揮之不去的陰影,反復出現在郭建的睡夢中,折磨著他的神經。
十四歲的他,正值青春年華,本應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卻被這個詭異的夢境困擾,內心充滿了迷茫和不安。
他隱約覺得,這不僅僅只是一個夢,更像是一段被塵封的記憶,一段與他相關的秘密。
揮之不去的夢魘
郭建,河北農村的一個普通男孩,與父母和妹妹過著看似平靜的生活。然而,反復出現的夢境卻像一根刺,紮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夢裏的街道總是嘈雜喧鬧,形形色色的路人擦肩而過,卻唯獨沒有他熟悉的面孔。
這時一個陌生男人出現,遞給他一顆綠色的糖果,看著男人模糊不清的面容,恐懼如潮水般將郭建淹沒。
郭建的噩夢並非偶爾出現,而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復上演。他像一個被困在迷宮中的旅人,不斷地回到起點,卻找不到出口。
夢境中的恐懼和無助感,漸漸滲透到他的現實生活中,讓他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懷疑。
與揮之不去的夢魘相伴的,是父母明顯的偏心。家中資源有限,父母卻總是將最好的留給妹妹,而對郭建則顯得漠不關心。
這種不公平的待遇讓郭建感到困惑和委屈,他曾試探性地向父母詢問原因,得到的卻只有敷衍和斥責。
尤其是在郭建向父母講述了那個反復出現的夢境後,他們憤怒的反應更是加劇了他的疑慮。
他隱約覺得,父母的冷漠,妹妹的優待,以及那個反復出現的夢境,都指向一個他不敢去觸碰的真相。
初中畢業後,郭建的求學之路戛然而止。父母以家庭經濟困難為由,要求他輟學打工。
離開學校後,郭建進入一家汽修廠當學徒,開始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遠離了原生家庭的壓抑,他的生活似乎開始變得明朗起來。然而與妹妹郭婷的一次爭吵,卻揭露了他一個令他心驚的真相。
那天因為什麽吵架的郭建已經忘記了,只記得爭吵中,妹妹脫口而出:「你一個外人!又不是親生的有什麽資格跟我爭!」
這句話像一顆炸彈,在郭建的腦海中炸響,瞬間將他震得頭暈目眩。妹妹的話,雖然帶著憤怒的語氣,卻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塵封已久的秘密之門。
父母的偏心,那個反復出現的夢境,以及他缺失的童年記憶,所有的碎片在這一刻拼湊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
郭建思慮再三,決定尋求警方的幫助。他覺得,只有靠警察的幫助,才能查清自己的身世。
郭建去了當地的派出所,跟民警講了自己遇到的情況和疑慮。民警聽後非常重視,立即為他采集了DNA樣本。
等待結果的日子裏,郭建度日如年,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期待。他特別想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想找到親生父母。
與此同時,他也感到一絲恐懼,擔心真相會比他想象的更加殘酷。幾天後,DNA比對結果出來了。
檢測結果表明,郭建的DNA與18年前一起兒童拐賣案件的受害者高度一致。警方進一步調查後確認,郭建就是當年被拐賣的孩子,他的原名叫王元,來自福建。
當年的拐賣案早已告破,但郭建(王元)一直下落不明,成為辦案民警心中的一塊心病。
如今,他終於找到了,這塊心病也終於可以放下了。
在警察的追問下,郭建的養父母終於承認了當年是從人販子手裏買下他的。
至於郭建反復做的那個夢,警方也找到了答案。
當年,人販子為了控制被拐賣的孩子,會給他們服用安眠藥。郭建夢中出現的苦澀藥丸,正是當年他被拐賣時被迫服下的安眠藥。
在警方的幫助下,郭建聯系上了他的親生父母。得知兒子還活著,他的親生父母馬上從福建趕到河北,和兒子團聚。
重逢的場景,感人至深。他們一遍遍地呼喚著他的名字,仿佛要彌補這些年來缺失的親情。
郭建也激動不已,雖然他對親生父母沒有任何記憶,但血濃於水的親情,讓他感到無比的溫暖和踏實。
他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在親生父母的支持下,郭建重新回到了學校,繼續他的學業。
郭建找家人的過程,經歷了很多波折和困難。他總是夢見同樣的場景,這個夢境成了他尋找親生父母的重要線索。
而警方的努力,也為他的尋親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幫助。這個故事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拐賣兒童犯罪的嚴重性。
這不僅讓受害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給社會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然而,並非所有被拐兒童都像他們一樣幸運,能夠最終與親人團聚。
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加強對兒童的保護,嚴厲打擊拐賣兒童的犯罪行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同時,我們也應該關註那些被拐賣的兒童,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希望每一個走失的孩子都能夠早日回家,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團圓幸福。願天下無拐,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擁有一個完整的童年,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