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是不是文化程度越低的女孩,越把希望寄托於嫁人,而不是自己努力?

2021-12-28心靈

與其說「文化程度越低/越高」的女孩越把獲得更好生活的希望寄托於嫁人,不如說,是從小接受了「嫁人可以改變命運」「嫁人是獲得更好生活的最佳途徑」這種 成長教育 的人,更可能將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嫁人這件事上。

這種成長教育與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都分不開。我們來一邊分享一個故事,一邊聊一聊這個話題吧。

前幾天剛看了一部名為【成長教育】的電影,這個故事改編自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琳·巴貝爾的回憶錄,講述了一位女學生因浪漫生活的誘惑質疑當前的人生,準備嫁給一位「能夠帶自己脫離當前世界的人」。

人人都想成功,年輕的我想選擇更快捷的方式

珍娜是個16歲的高中生,成績優異,在學校裏出類拔萃,英語老師非常欣賞她。她被父母寄予厚望,他們期待珍娜以後能考上牛津大學,過上富足而成功的生活。

父親對珍娜的管教嚴格,對學習的認識也比較功利主義 ,比如珍娜在學校的樂團擔任大提琴手,她想平時多花些時間提高技術,但父親覺得興趣只是興趣,學到足夠應對面試就好了。

珍娜不是個書呆子,她喜歡法國文化,聽香頌,讀加繆的小說,但學校裏的朋友對這些不感興趣,珍娜無法和她深入交流。珍娜有個剛相處的男朋友,他害羞又幼稚,兩人貌合神離。

在這樣的生活中,珍娜覺得枯燥沈悶,唯獨對未來充滿憧憬,想象以後考上大學就能擁有更多自由,看自己想看的,聽自己想聽的,和很多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希望有一天能在魂牽夢繞的巴黎生活。

一個雨天,珍娜忘記帶傘,淋著雨等車。大衛開車路過,看到珍娜帶著大提琴便上前幫忙,載她回家。大衛熟悉古典音樂,和珍娜侃侃而談,兩人聊得很投機。當兩人更熟識一些,大衛邀請珍娜參加音樂會,認識自己的朋友。珍娜的父母剛開始有些反對,但看到大衛成熟穩重,很有教養,言談舉止充滿紳士風度,就允許兩人進一步交往了。

大衛和他的朋友出身富貴,對文化藝術有一定的了解。珍娜跟著他們一起出入高檔餐廳、音樂劇院、藝術品拍賣會,和他們談詩論藝,非常開心。這似乎就是之前夢想的生活,珍娜沒想到自己夢想的一切來得這麽快。她全身心投入其中,出門不再像學生那樣打扮,穿著更成熟,像個大人。

最讓珍娜興奮的是,大衛帶她到巴黎過十七歲生日。琳瑯滿目的商場、喧鬧的咖啡館、小酒吧,文藝氣息濃郁的舊書攤、街頭接吻的情侶……這讓珍娜恍若夢中,她和大衛在塞納河邊依偎著,吹著晚風,看黃昏降臨,覺得這就是美好的愛情。

當珍娜習慣這樣的生活,她就對腳踏實地的努力失去了興趣。她上課時魂不守舍,成績下滑,當英語老師懇切地勸說,珍娜無法領會老師的好意,甚至還質疑老師的生活。即便老師畢業於劍橋大學,到頭來不還是在一所普通中學裏教書,天天批改學生們幼稚空洞的作文。枯燥的學習有什麽意義?

與此對比的是,她自己在這幾個月中過上了夢想的生活,擺脫沈悶的氛圍,懂得享受人生的樂趣。當校長警告珍娜,再這麽下去就要開除她,珍娜沒有過多疑慮,她從身邊看不到學習的意義,選擇了退學。

珍娜的家庭氛圍是功利的,父母渴望她考上名牌大學,擁有成功的人生。而成功的人生具體是什麽樣的?他們不清楚。他們知道的是,成功的人生似乎和財富直接相關,有一座大房子,能開一輛好車,衣著光鮮,可以出入高檔餐廳,不必為生計操勞。

珍娜對人生的要求比父母多一些,她希望自己能接觸文藝生活。在和大衛的交往中,她感受到了這一切,她越來越相信,和大衛在一起,既能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期望,也能因為愛一個人而過上理想生活。之前, 珍娜一家人只是將學習視作通向成功的一條途徑,但學習過程漫長而枯燥,大衛的出現就像一條捷徑、一個彈板,未來似乎觸手可及,學習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如今社交媒體的發達,讓每個人都能輕易感受到享樂式的成功人生,都在加劇著人們對未來的焦慮,刺激著人們對迅速成功的渴望。在一個男性擁有更多權力的社會環境下,年輕女性更易受到誘惑,更易成為潛在的目標,她們的青春、她們的身心很容易就會變為錢權交易、情欲遊戲中的籌碼。

那麽,等待珍娜的究竟是什麽?

我能給你光鮮的生活,但不會給你真誠和尊重

珍娜不會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場欲望的遊戲,她覺得大衛善解人意,對自己呵護有加,兩人擁有的是一份美好愛情。

珍娜確實懂得自愛,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責任感。她從不覺得自己應該用身體來換取大衛的關心和愛。她對性有著比較嚴肅的態度,她清楚地告訴大衛自己對初夜的想法,並要求自己在關系中的平等,不希望一直被視為幼稚的孩子。

而大衛對待珍娜的方式頗具迷惑性。他能看透珍娜的心思,盡量迎合她的需求,他也懂得合適地讓步,讓珍娜覺得受到了尊重。珍娜對大衛的愛越來越深,她想了解大衛的工作是什麽、他是個什麽樣的人,但大衛不願多談,很少和珍娜進行實質上的溝通,更多地享受著對珍娜的控制。

後來,珍娜發現大衛做的生意並非光明正大。他幫助一些黑人解決租房問題,只是為了讓周圍害怕有色人種的老人低價賣掉房子。有時,大衛和朋友假借業務之名,到一些老房子裏順走一些古董。珍娜覺得自己不應該和這種人在一起,氣沖沖地決定離開。大衛迫不得已告訴了他做生意的真相,還利用珍娜的心理說服她留下。

珍娜是矛盾的。大衛不像自己想象中那麽正直,然而大衛將她帶離了原來沈悶無聊的生活,讓她遠離父母的嘮叨,遠離枯燥的作業,又讓她見識了夢寐以求的生活,認識到人生的豐富多彩。她只能說服自己,雖然大衛做著不太光彩的生意,但這不影響他對自己的愛。

不久,大衛向珍娜求婚,她沒想到這一步會這麽快,激動又不安。她將事情告訴父母,他們竟毫不反對,並且感到高興。珍娜想起之前父親對自己學業的苛刻要求,她開始質疑父母的變化:如果能透過身體交易獲取現在的一切,他們是否允許?

從這些想法的轉變中,可以看到珍娜正努力思考自己當前的境遇,開始逐漸清醒過來。珍娜的仿徨,是很多年輕人在感情經驗不夠豐富時,都會經歷的挑戰。沒有經歷過太多的人,對愛情有著天真的信任,以為激情就是真愛。甚至當一些跡象出現的時候,也抱著僥幸的幻想,總會覺得對方是真心的。

在婚禮的前一夜,珍娜在大衛的車上不小心發現了他的信件,上面的稱謂是他和他的夫人。珍娜無法接受大衛已經結婚,更不能接受的是大衛長久以來對自己的欺騙。大衛許諾會為了珍娜離婚,但當珍娜要求大衛向自己的父母說明情況時,他開車離開了。

第二天,珍娜找到大衛的家,從他妻子口中得知大衛的真實情況。之前,大衛做生意的方式讓珍娜妥協了,這一次她不願繼續妥協下去。她不想成為感情的玩物,即便這能讓她以更輕松快捷的方式接觸夢想中的生活。珍娜已經退學,她找到自己的老師,向她認錯,並請求幫助,想重新回到過去的正常生活。

珍娜到了老師家中,鋼琴、藏書、畫作、咖啡機將家裏占得滿滿的,讓人覺得溫馨踏實,雖然書是平裝本,有些畫作只是明信片,但珍娜能感受到老師在這個環境中內心所能獲得的平靜和充實。珍娜才發現,自己對文藝生活的追求過於膚淺,似乎只是想用那些東西給自己貼上與眾不同的標簽,而不是真正地欣賞它們,讓它們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與大衛那些投資藝術品的朋友相比,她的老師對待文藝的方式更有溫情。

珍娜若有所思。我不知道她有沒有意識到,父母和社會灌輸給她的關於成功的定義,是過於單一的。幸福而充實的生活可以有很多模樣。幸福更多地來自於對自身的認同,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財富只是人生的一個向度,而不是人生的全部,追求充裕的物質生活本身沒有錯,但方式更加重要。

珍娜的父母曾經生活得很艱難,所以期望女兒可以成功,不用再像自己當初一樣,但他們的期望過於急切,失去了原則,他們將結果看得比方式更重要。 而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自以為是為女兒好的想法,反而誤導和傷害了女兒。

幸運的是,健康的三觀成為了珍娜最後的保護傘。

珍娜不是為了享樂而放棄所有的人。 不像她的父母,天真的她對道德、對愛都保留著一份堅持。珍娜要求兩個人在關系中的平等,希望彼此能夠互相尊重,能夠真實地了解對方,只是她缺乏感情經驗,不知道這樣的要求在現實感情中有什麽樣的表現 ,才被大衛迷惑了。

健康的三觀讓她選擇了直面糟糕的處境,最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大衛能夠在明知道自己已婚的情況下,還去追求她,他並不在意她的長期幸福。他沒有想過,一個這麽好的女孩,值得被很好地對待。他沒有想過自己自私的占有對珍娜其實是一種傷害。大衛根本不愛珍娜。因為他沒有想讓珍娜得到她值得的幸福。而對此,珍娜應該感到憤怒。

當珍娜看到了現實,當珍娜看到了對方對自己的不真誠和不尊重,內心的道德準則保護了珍娜。這樣道德上不夠完善的大衛,雖然在當下可能仍然讓珍娜意亂情迷、雖然離開可能依然痛苦,珍娜卻知道,這不是自己會長久欣賞和愛慕的人。而將生活寄托在虛幻和他人身上,也註定不會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成長教育】,珍娜最終明白了什麽是自己該走的路,什麽是自己該渴望的生活。而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小夥伴都需要收獲這樣的成長教育。

以上。

想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問題,請關註KY心理課:【KnowYourself】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學社群,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份人才會喜歡。-跟誰學官網

點選檢視過往高贊回答:

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有哪些看似很傻,實則聰明的行為?

戀愛中不合適就分手是什麽心態?

為什麽一部份女性不喜歡生孩子?

有哪些細微但是高效有用的習慣?

點選檢視相關微信文章:

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妥協愛情,你願不願意?| KY觀影:【成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