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現在國內差不多5個孩子裏會有一個抑郁的孩子,10個裏面有一個是重度抑郁。下面是一些可以幫助父母辨識孩子抑郁的訊號,整體上分三個層面,有些孩子的表現有關,有些和孩子的需求有關,有些和父母有關:
孩子的表現:
*心境長期改變:孩子好幾個星期情緒不好,悲傷、陰沈、暴躁,感覺孩子突然換了個人一樣。
*對很多以前喜歡的東西失去興趣,也很難恢復開心。
*睡眠、飲食嚴重失調,過差和過好都有,但更多是乏力、憔悴。
*長期對自己的感覺特別差,覺得自己懶、醜、罪孽深重、一無是處……
*註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大幅下滑。
*自殺意念強烈。
然後是孩子本身的需求:
這部份如果比較健康的孩子可能不用太擔心,如果這些方面孩子一直存在問題,孩子會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即使沒得抑郁癥也不好受:
一是看孩子能不能認可他們自己:
孩子總體上能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即使遇到問題基本上能關愛自己——也需要父母能多認可孩子本身,而不只是孩子的表現,讓孩子總能看到父母眼裏的光。而不是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無人肯定,遇到困難的時候各種被指責。又或是孩子總活在父母的期待裏,難以做自己;
二是看孩子和重要的權威關系怎麽樣:
主要孩子父母,孩子是不是總能在父母這裏得到安穩,對父母的期待是不是積極、生動的,遇到危險的時候在父母這裏有沒有被保護的感覺。這樣孩子也能學會即使自己受挫了,也會對自己保持基本的信任。
三看孩子有沒有穩定的朋友和團體:
孩子需要那些能接納自己,能看見自己的需求,自己能融入的朋友或者團體,這樣的朋友和團體可以補充很多前面的問題。
父母不要總是阻止孩子和別的朋友交往,或者總說他們朋友的壞話——可以制止孩子和一些極端危險的人在一起,但更多要考慮孩子的需求是什麽,這個人沒了之後,孩子能不能找到別的替代的。總體上孩子和很多人關系比較有品質的話,自然會離開那些不好的關系。
再是看孩子和父母的關系:
不管是平時,還是當孩子出現上面那些抑郁的訊號之後,父母要留意孩子的感覺,不要覺得孩子就是懶,就是壞,不要總是否認、挖苦、輕視孩子的求救訊號。看到孩子的表現多思考這些表現對孩子的意義。
也需要父母本身狀態比較穩定,不然很容易把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待當成是對自己的攻擊,從而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不但不能學著理解孩子,反而容易把自己糟糕的感覺帶給孩子。
如果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比較穩定,對父母有基本的信任,很多時候面對問題的能力也會強一些,因為即使外面再糟糕,也能感覺自己是有人支持的。
還有需要父母能幫孩子找回一些掌控感:抑郁的時候人會很難受,覺得自己什麽都做不好。這時候會需要父母能讓孩子分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做不了的。
比如自己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但可以繼續尋找誌同道合的朋友,或者繼續留意別人善意的訊號;成績可能暫時不會很好,但至少能一點點解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如果孩子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那很多其他問題影響也會小很多。只是也需要父母這邊能發展出比較成熟和穩定的人格,這樣才能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