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股市繼續走弱,權益基金整體虧損較大。經筆者梳理數據後發現,過去1年的時間,公募市場共有2只基金凈值「腰斬」,其中1只為同泰基金旗下同泰開泰混合。
同泰開泰混合自成立後,長期由前基金經理楊喆來管理。在2022年前,楊喆因押中新能源資產而取得良好的業績;2022年後,楊喆管理業績大幅下挫,同泰開泰混合虧掉2022年前的漲幅,成立以來的業績陷入虧損。
回顧2023年的持倉,同泰開泰混合的投資風格飄忽不定,上半年先是重倉汽車行業,下半年就跟隨市場大流,追高TMT板塊。
筆者還關註到,作為個人系基金公司,同泰基金至今難跨規模「鴻溝」,管理規模未能突破百億元。2023年第四季度,同泰基金管理規模出現較大縮水,背後是債券基金屢遭大額贖回。
近一年凈值「腰斬」,楊喆成「甩手掌櫃」
截至今年4月9日,近一年來,全市場共有2只基金凈值「腰斬」,其中同泰開泰混合凈值虧損50.57%,在同類產品中表現墊底。將時間線拉長來看,同泰開泰混合成立於2019年8月,成立以來虧損38.72%。
筆者關註到,同泰開泰混合成立後,長期由前基金經理楊喆來管理,楊喆管理時長4年又186天。楊喆在與高春梅管理期間,兩人的任職報酬率達到85.87%;楊喆獨立管理期間,任職任職報酬率為-63.15%。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同泰開泰混合歷任基金經理及任職報酬)同泰開泰混合成立的前兩年,A股正處於結構性牛市中,楊喆的管理業績良好,該產品累計凈值一度達到1.9570元。查閱持倉歷史可發現,楊喆在此期間押中新能源的風口,主要布局電力裝置行業。
2022年後,楊喆依然堅守新能源資產,甚至加大對電力裝置的配置比重。此時,新能源資產已進入深度回呼階段。2022年度,同泰開泰混合凈值虧損31.44%。
進入2023年,楊喆的投資風格變得飄忽不定。同花順iFinD數據,2023年中期,楊喆先是大幅減倉電力裝置,對汽車行業的配置比重增加至39.87%;2023年末,楊喆繼續減倉電力裝置,同時拋售汽車行業,追高TMT板塊,加倉電子、傳媒、通訊等行業。2023年下半年,TMT板塊陷入深度回呼。
今年以來,同泰開泰混合的凈值持續回撤。截至4月9日,該產品年內凈值虧損28.54%,全市場排名同樣墊底。
今年2月29日,楊喆卸任在管的全部產品,宣布從同泰基金離職。在離任之時,楊喆對同泰開泰混合的任職報酬率為-29.72%。也就是說,最近兩年,同泰開泰混合虧掉結構性牛市期間的收益,業績由正轉負。
楊喆當了「甩手掌櫃」,同泰開泰混合由新人基金經理王秀繼任。目前,王秀擔任基金經理的累計時長僅為71天。
債券基金規模下滑,難跨越規模「鴻溝」
同泰基金是個人系基金公司,成立於2018年10月,在主要股東中,劉文燦、劉韞芬和上海藍尚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分別持股40%、32%和20%。截至2023年末,同泰基金的管理規模為60.88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2023年三季度末,同泰基金管理規模一度達到98.72億元,逼近百億元關口,為公司歷史規模的最高水平。僅經歷一個季度,公司管理規模就減少37.84億元。
究其原因,問題主要發生在債券基金方面。同泰基金旗下權益規模占比非常低,總規模主要由債券基金撐起。2023年末,其債券基金規模為46.64億元,較2023年三季度末減少36.05億元。
經筆者梳理數據後發現,同泰基金旗下債券產品規模也主要由幾只產品貢獻,這些產品規模減少帶動整體規模下滑,例如同泰泰和三個月定開債、同泰恒利純債等產品。
2023年末,同泰泰和三個月定開債規模為22.67億元,較2023年三季末減少16.65億元;同期,同泰恒利純債規模為9.12億元,較2023年三季度末減少10.87億元。同泰基金其余多只債券產品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規模下滑。
另一方面,債券基金屢次遭遇大額贖回。據第三方銷售機構的風險提示,同泰恒利純債在今年2月6日遭遇大額贖回,當日凈值暴漲67.04%。這意味著,該產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規模大降後,或在今年一季度規模繼續下降。
事實上,同泰恒利純債已不是第一次遭遇大額贖回。早在2023年7月23日,該產品凈值就異常暴漲25.82%。
債券基金屢遭大額贖回,也暴露出同泰基金對機構投資者依賴的困境。同泰泰和三個月定開債作為公司規模最大的產品,2023年末機構持有比例達到99.91%;同期,同泰恒利純債的機構投資者比例更是達到100%。
有分析指出,由於投資者構成單一,一旦機構出於資金需求、獲利了結或規避風險等原因,容易對基金造成大額贖回的壓力,而大額贖回就會對基金的凈值產生波動。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市集搜尋「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