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一家馬路邊的券商開立證券戶即可購買。細節問客戶經理。
2.到期年化收益率常變化,公司債的一搬5%—8%,具體取決於買賣價差和票息。
3. 債券T+0交易。
4. 付息登記日前賣出可避稅。
下面補一個我平時寫的東西,涉及到債券投資的一些方面。(一年前寫的,有bug歡迎大家找)
債券
提到投資工具,股票和債券是資本市場兩個最基本的品種。但是在中國,由於國人的投機心理比較重,絕大部份人只知道股票,而不知道有債券投資這回事,鮮少涉及債券投資。債券究竟為何物呢?
通俗解釋:當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需要直接向社會籌措資金時,就會向投資者借債,承諾按照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並償還本金。債券就是給予投資者的債權債務憑證,通俗地講就是債券發行人給投資人開出的「借據」。債券發行人之所以選擇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原因是債券的融資成本比銀行借貸低,使用時間也比較長。而作為投資者,提供了資金,得到的補償是債券發行人每年支付固定利息並在債券到期時歸還本金。
(一)債券投資的「三個知道」原則
投資期限:
債券是有到期期限的,所以投資期限最長不會超過債券的到期期限。由於債券采取T+0交易,因此買入當天就可賣出,價格隨行就市。
最大虧損: 如果債券發生違約,可能血本無歸。近期債券違約事件頻出,違約的風險正在上升, 但作為AA+級別以上的債券違約相對而言還是小機率事件。
盈利:
除了可以取得固定的利息收入外,還可能獲取債券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債券是按天計息的,持有幾天就可以獲得幾天利息。所以,有時候我們持有一個債券,持有期內價格是下跌的,但是持有期的利息如果高於價格下跌振幅,那麽我們總體上就還是正收益的(詳見如何投資及註意事項中的例子)。
(二)債券的分類
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債券, 按照發行主體,主要分為:
1. 國債, 國債由財政部發行;
2. 企業債/公司債。上市公司發行的稱之為公司債,如112012名流債為上市公司名流置業發行。
(三)公司債的重要指標及條款
1. 交易價格:二級市場當前的價格,即時波動
2. 利率: 每年付多少利息
3. 剩余期限: 還有多久到期還本
4. 到期收益率,:投資者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購買並且一直持有到該債券滿期時可以獲得的年平均收益率。這是考慮債券時最應該考慮的指標。對於買入後準備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說,持有期間的債券價格漲跌已經不重要了,這體現了債券投資的確定性。
5. 贖回條款:有的債券提供了提前贖回的選擇,這是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同等條件下有贖回條款的債券優先考慮。
6. 評級及擔保: 債券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 評級就是對違約風險的一種評估,評級越高,風險越小。擔保是如果債券違約,是否有別人替債券買單。
(四)債券的主要風險
1.
違約風險
:指發行債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2. 流動性風險: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債券的風險,也就是可能出現的想買買不到或想賣賣不了的情形。目前交易所有些債券在交易所交投非常不活躍,一天成交量非常稀少(成交量也就幾萬甚至沒有,俗稱「僵屍債」)。當然如果準備持有到期,則不需要考慮流動性風險。
3. 價格波動風險:受供求等因素影響,債券價格即時波動。但是,對於準備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說,價格波動無關緊要,因為他未來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和本金返還是確定的,前提是該債券不會違約。 所以債券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
下面,我們將重點分析中國交易所債券的違約風險。
1、中國對企業債券的發行有嚴格的審批流程。企業債券發行者為各類企業,資金實力、經營狀況不同,投資者要承擔因企業虧損、破產而不能及時或按規定條件還本付息的風險。但是,企業債券的風險在中國得到了嚴格的控制。中國對企業債券的發行有著非常嚴格的審批流程,國家發改委、證監會及人民銀行分別監管公司債券發行的不同環節。一般來說,是規模較大和資信級別較高的公司或企業,經過有關部門審查批準後才準予發行。例如,中國發行的電力、鐵路、石化等企業債券,風險是相當小的,但其利率卻相對較高。
2、債券是一種社會化、公開化的融資手段,如果出現違約事件,對債券市場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甚至會對整個金融信用體系造成巨大破壞作用,社會負面影響非常大。中國公司債市場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初期,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期表示:顯著提高公司類債券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試點推出高收益企業債、市政債、機構債等債券新品種。在這一背景下,出現任何一起違約事件都是難以承受的打擊,所以政府及監管部門會竭力規避、控制和化解債券市場的風險。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麽「城投債」風波等債券市場的「黑天鵝」事件總是有驚無險的被我們挺過去了。
盡管如此,投資者購買債券時,樹立風險意識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早期的十幾年時間都沒出過信用風險,但近期違約事件的集中爆發使得債市場謹慎情緒升溫,一定程度說明這種風險正在逐步增大。
截止2010年中國公司債占GDP的比重僅為10%,遠低於美國的50%,也顯著低於周邊國家泰國、南韓的30%。隨著未來公司債市場的擴容,難免會摻雜質地比較差的公司債券,信用風險也就隨之上升了。
所以,我們在選擇債券品種時,除了看信用評級,還需要深入分析公司的償債能力、抵押擔保情況,選擇基本面良好的債券。
根據發行主體及擔保物的不同,個人的風險排序從小到大:國債、AAA債券、有抵押債券、上市公司發行有擔保債券(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擔保最佳)、地方政府債券、房地產公司債券。
(五)如何投資及註意事項
選擇債券時,需充分考慮違約風險、信用評級、是否有抵押,是否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如何等情況。投資債券使用的是股票帳戶,交易手續費為萬分之二, T+0交易。
1. 交易及結算方式: 凈價交易,全價結算
債券是按天計息的, 如果某只債券起息日是1月1號,利率12%, 那到2月1號,應記利息就是1%。我們在交易系統中看到的這只債券的價格是凈價,也就是不含利息的價格。而實際結算價格=凈價+應記利息,應計利息=面值*債券票面利率*應計利息天數/365。應計利息天數為結算日離上一次付息日的天數。
簡單理解,我們持有債券的收益有兩個部份相加得來:1、利息收入;2、價格波動。第一部份利息收入是確定的,按天計息。比如我們買入一個票面利息是12%的債券,我們如果持有了1個月就可以獲得1%的利息,持有9.5個月就可以獲得9.5%的利息,持有幾天算幾天利息。債券收益的第二部份價格波動收益是不確定的,或者說這一部份有可能賺取,也有可能虧損,這取決於債券買入之後價格是上漲還是下跌。比如,我們以102元買入一個票面收益率12%的債券,如果過了兩個月,債券價格跌到100元,那麽在價格波動方面,我們就虧了2元錢。 那麽,假設有一位老大爺以102元買入某個票面利率為12%的債券,在持有滿2個月時債券價格下跌了2元,那麽他其實是不虧不賺的。這是因為,他的收益等於利息收入加上價格波動,雖然價格上虧了2元錢,但是利息上賺了2元錢,所以綜合的效果是不賺不虧。
關於債券的全價結算制度,我們再舉個例子。假設某債券票面利率12%,每年1月1日付息。假設6月30日該債券報價102元,我們以此價格買入,實際支付的結算價格是:102元+6元=108元,其中應計利息=100*12%*182/365=6元。如果我們持有3個月後賣出,此時市場報價為100元,那麽我們的結算價格=市場價格+應計利息=100元+9元=109元,其中應計利息=100*12%*9/12=9元。所以,我們最終的收益是:109元-108元=1元。
也就是說,雖然持有3個月內債券價格下跌了2元,但是由於債券按天計息,持有3個月就可以獲得3個月利息,因此反而還賺了1元錢, 這也正是債券的魅力所在:左手賺利息,右手可能賺差價(這裏只是可能,需要判斷對價格變動的方向)。
2. 避稅
債券每年付一次利息,付利息時需要付20%的利息稅。 避稅的方法很簡單,在付息前幾天賣出持有的債券,付息的後一天買入即可。那付息前誰會買入債券呢?機構,機構是不需要交利息稅的,所以機構經常會在付息日來債券市場一日遊。但是避稅的同時也面臨一個問題:由於付息前有不少投資者賣出,而如果接盤力量比較弱的話,債券價格會有一定程度的下跌。盡管如此,采取避稅還是比不作為要好得多,從以往經驗來講,規避掉50%左右的賦稅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