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在一家中型美元基金VC/PE實習過,待了一段時間就覺得這行不適合應屆生做就果斷換實習了。以我淺薄的從業經驗來看,VC/PE最重要的三個能力是找錢、找標的、投錢三個能力。
首先是找錢的能力,顯然這個能力是應屆生無法具備的。投資人願意把錢交給一家VC/PE,就是為了賺錢,報酬率高的VC/PE不愁錢,報酬率低的VC/PE時間久了關系再硬也還是得黃,所以找錢的能力大多就體現在當報酬率跟行業內其他基金差不多的情況下能讓投資人賣個面子把錢放到你這兒來。既然談到面子,那應屆生甭管是清北復交還是哈佛耶魯都沒有這個面子。
其次是找標的的能力,找標的首先是確定哪些行業是風口,PE/VC在國內發展了這麽多年,但凡有點規模的機構都開始搞行業組了,應屆生一進去大機率就定了看哪個大行業,行業內訊息其實已經很透明了,一有風吹草動但凡有點資歷的從業者都聽得到風聲,所以成熟市場裏行業分析能力不構成任何壁壘。看完了大方向就是如何選擇行業內最有價值的標的,但應屆生尤其是大多數金融口的學生在沒有接觸過實業的前提下是根本不清楚公司是怎麽運作起來的,對公司運作的認知甚至不如投行,至少投行狗在一家公司一趴一兩年無數繁瑣的核查和監管的變態問詢能夠讓他們大致知道一家公司的運作機制與各種秘密,PE/VC作為買方去盡調的時候,企業一定是只會展現好的一面,說有利於自己的行業發展趨勢,買方甚至都不一定拿得到真實的財務數據,這種情況下看再多標的也是走馬觀花,建立不起來什麽真正的評判能力。
最後是投錢的能力,說實話這幾年行業資訊透明度的提升以及企業本身對資本市場玩法的熟悉,市場上各方已經心知肚明哪些公司值得投估值大概多少,這其實也直接導致了FA的沒落。在這種情況下,VC/PE的買方光環在優質標的面前已經蕩然無存了,反而怎麽能把錢投進去搶下份額才是最重要的。既然企業願意讓你投是給了你好處,那你就得再報酬給人家一些好處才能實作名利場守恒,說白了就是要麽企業看中了你的名,想用你頭部機構的名聲給自己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和將來IPO監管稽核時背書;要麽企業看中了你的利,你能透過各種關系或其他被投企業提供業務合作機會或者直接下場解決政府關系一類的棘手問題。上面的這幾點應屆生除了酒桌上倒倒酒開會時做做筆記還能提供或者學習任何秘書職能以為的東西麽?
找錢、投錢的能力不是能培養出來的,找標的的能力或許能夠培養,但VC/PE顯然不是培養這一能力的最好行業,特別是非頭部機構根本就沒什麽培養機制,應屆生去了只能是野蠻生長各憑運氣了。
當然如果是Hillhouse、IDG、華平、KKR這種級別的頭部機構,那直接無腦進就好,畢竟起薪就是絕大多數人甚至行業天花板的情況下,也就沒啥好糾結的了,金融行業嘛,能力培養是副線任務,賺錢才是唯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