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題主和各位答主們的對話,我把這看成是一個傳統的職業生涯倦怠類問題:題主可能現有工作和生活有瓶頸/厭倦,看到其他的職業很動心,對比一下自己的技能還有市面上對於某個職業(eg.設計師)的包裝,覺得自己某些特點可能可以滿足那個職業的需求,於是希望能透過提問/聽建議來找到動力開始轉行(以便改變現有的工作和生活)。
【題主後來有提到自己已經在路上了。倒是希望能聽聽題主的感受!】
個人覺得「轉行」這件事,確實和年齡有關系,關系主要在別的答主提到的:體力,家庭,學習精力,記憶力等。不過如果有足夠的動力「轉行」,這些都可勤能補拙。
問題是,「轉行」到底是個什麽體驗呢?題主的提問方式可能把「轉行」這件事看成是靜態的,不可逆轉的,因此需要極大的信心並且了解可行的道路。我個人更傾向於把「轉行」看成是動態的,轉不成就當作多了一個人生體驗,增加一套技能。
————下面的關於「轉行」的答案是基於我的「體驗」式價值觀展開的,僅供參考。————
首先,轉行成功肯定不是一簇而就的。像答主說的,有bim的系統經驗可以轉到汽車設計的系統化思維上。確實是可以,然而在你轉行之初可能完全用不上。轉行之初你會感到的最大挑戰應該是,如何用設計語言來表達想法。這個就好像一個工業設計師轉到答主所在的行業一樣,要想的也是如何去用另一個行業的話語來表達自己。表達不到位,就沒有專業性。
其次,由於每個行業都是有各自的話語體系的,「轉行」之初其實和重新開始沒啥區別。既然是重新開始,就難免有在這個行業做的時間較長的人會質疑你習慣的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這一點尤其要註意,專業語言(包括技法)表達不到位可能導致別人對你專業性和非技能素質的整體質疑。例如,如果你是現在行業中的高級技術人員,轉到另一個行業時,有可能得到初級和中級人員的不全面的工作點評,那麽給自己一個客觀合理的判斷就很重要了。尤其是設計藝術創意類行業,講求的是有品位、有判斷,如果要立足,應該明白什麽是好的、美的、善的,並且能說明理由。不要太被其他人的點評左右,同時也要慎重點評他人。所以,如果有過去行業中和未來想轉的職業上比較靠近的內容,從那裏轉比較好,不會可能一下子失去原有的技能自信。
最後,「轉行」帶來的是視角的變化,用一個不同於你以往行業的眼光看待事務、表達觀點。語言和技法掌握之後(這估計也是大部份培訓班和大學擅長教的東西),剩下的就是你能用這些學到的語言和技法來說什麽,表達什麽。設計乃至創意這個行業之所以讓人很多人抱有「很酷」的幻想,是因為很重視批評和創造:因為不滿意現有的東西,所以創造新的東西,借此來給社會增添一點美好和樂趣。你轉行後如果能理解這套思維,那麽你也許即使回到過去的行業也會依舊熱愛,因為你將有能力創造性地改變你不喜歡的東西,即改變你自己或者你外部的世界。
綜上,學習設計技法的時候想想你想表達什麽。也許想轉行也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表達途徑,因此你感覺和這個世界難以連結。
祝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