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北鬥星,很多評論說到了退市的歐寶。我還楞了一下,你們居然記得這個品牌。
歐寶曾經也風光過,一百多年前當大哥、產量第一的時候,還沒有BBA的事情。
歐寶,就是創始人亞當·歐寶(Adam Opel)的名字,1862年就成立了,他的雕像還在歐寶門口。
但是,他們一開始不做車,做縫紉機!按品牌來算的話,歐寶是汽車界歷史第二悠久的。
第一是標致,1810年建了打鐵工廠,做鋸子、研磨器。然後就是歐寶了。
再到1871年做機械廠起家奔馳。
那說回老板亞當·歐寶,別小看做縫紉機,一百多年前,縫紉機的地位跟現在汽車一樣。老一輩啊,還是嫁妝來的。
工廠規模最大的時候,有幾百個工人和過萬台縫紉機的資產,還沒算廠房和地皮,所以也是積累了一大筆資金,就開始考慮轉型這個問題了。
剛好他的5個兒子覺得縫紉機太無聊了,要做點男人喜歡的東西,反正有資金,就在1885年,開拓了自由車市場。
直到1895年,亞當·歐寶過身了,產業交給了5個兒子繼承(卡爾、威廉、海因裏希、佛烈德利赫、路德維希)。
幾位公子也沒有忘本,縫紉機、自由車的產業維持不變,但是,他們有新的想法,造車!
19世紀末,全球造車的熱潮比現在新能源更誇張。
標致、奔馳、福特就不用說了,還有很多完全沒聽過的品牌,甚至電動車都有。
就連賽車比賽,也是那時候誕生的。
歐寶的五位公子也知道,很明顯了,以後就是汽車的世界,我們千萬不能落後。
於是在1898年,成立了歐寶汽車部,靠著強大的資金,在第二年就推出了第一台車「SystemLutzman」,3.5匹,極速20km/h,比自由車還慢,所以賣不出,做了幾十輛就停產了。
但是沒關系,第一次嘛。之後歐寶開始獨立研發底盤,也加大在汽車的投入,1906年在柏林建新的工廠,下線了第1000輛汽車。
到1909年,只用了十年,主業已經從自由車轉型為汽車了。
但是,2年後的一場大火,把歐寶老家呂塞爾斯海姆(Rüsselsheim)的工廠燒透了,裏面可是有縫紉機的生產線啊。五位公子就想了,反正主力是汽車,重建就別搞縫紉機了。
趁著這個機會,幾乎用了全部資金,買最先進的裝置,加大生產力,搶占市場。
到了1914年,產量已經達到3000輛,不要小看這3千輛,當年是純手工造車的,已經是很高產了。
但這樣不是辦法啊,太慢了,又不是勞斯萊斯。你看看別人福特,在1913年建了史上第一條汽車流水線,降低了多少成本。
他們就去福特學習,回來之後,在1924年也搞了德國的第一條流水線。
之後的歐寶就起飛了,以前一年做幾千輛,現在一年做幾萬輛,最高峰在1928年還超過4萬輛,占了德國44%的市場份額。
路上差不多一半都是歐寶,你說是不是比BBA要牛。
照這麽說,歐寶前途無量啊,為什麽突然就賣盤給通用呢?
表面上很風光,其實一直是虧錢的,大火重建的時候把資金都用完了。之後周轉就靠貸款,直到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徹底頂不住了,賣了80%的股份給通用,2年後把剩下的也賣了。
不過,做了通用的子品牌以後,歐寶一直都發展得不錯。1935年就達到了14萬的產量,有兩萬多名工人,是當時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
但是,為什麽在中國搞到要退市呢?
歐寶在93年就進入國內,比很多品牌要早,只賣純進口車。在那個年代,大家口袋有錢,油價便宜,選擇也不多,買買歐寶很合理。
但是,零幾年開始就變了,BBA都國產化拉低售價,市場上也有很多車可以選。歐寶本來就沒什麽人懂,懂的又覺得它貴,誰買啊!
而且,最要命的,就是通用的多品牌戰略,為了省研發成本,搞換標,一台車賣幾個品牌。像安德拉和科帕奇,英速特和君威,還有雅特和英朗,都是一樣的車,但是歐寶要貴幾萬塊。
怎麽搞!銷量就沒好過,2010年賣了5000輛,然後一直跌,4000多、3000多,後面都擺爛不統計了。
那同樣是通用的別克、雪佛蘭,一年賣一兩百萬輛,結果怎麽樣,很明顯,2015年就退市了。
其實不只是國內市場,歐寶在全球也是連續18年虧損,讓通用也扛不住了,把它賣給了PSA,PSA居然又很神奇的實作了盈利,還傳過要重返國內的訊息。但是不可能啦,你看看現在都什麽世界了。
歐寶的發言人也說了,會暫時擱置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歐寶呢,在我們這裏,終究只是一個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