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斯拉亮相全新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產品Cybercab之後,谷歌終於坐不住了。最近傳出訊息,Waymo完成了56億美元的C輪融資。至於領投的嘛,依然是Alphabet(谷歌母公司)。
簡言之,谷歌拿了一大筆錢出來,要跟特斯拉打擂台,自動駕駛的「大決戰」開始了。
在廣州車展上,比亞迪亮相了四款全新的重磅車型,分別是方程式豹豹8、比亞迪夏、騰勢Z9以及仰望U7。四款不同的旗艦車型,卻用上了不一樣的智駕技術,有點像張無忌打上了光明頂,十八般武藝紛紛展示,驚呆了所有人。
方程式豹豹8搭載的是華為高階智駕ADS 3.0,擁有全域無圖NOA能力,可以輕松實作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智慧泊車;比亞迪夏、騰勢Z9和仰望U7則搭配了最新的「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能夠實作紅綠燈起停和不規則車道線辨識,對復雜路況的精準辨識堪比老司機。
很顯然,在組織了超過5000人的智駕團隊後,比亞迪已經入局智駕「大決戰」。
比亞迪究竟想做什麽,它將如何攪局智駕市場?個人的一些看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智駕成賣點,仍主打科技普惠
看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了什麽,要看他做了什麽。對於企業來說,也是這樣。最近關於比亞迪智駕的訊息很多,比如說正在抽調集團精英集中突破智慧化。
歸根到底,最後這些動作都要落實到產品上。要看比亞迪想做什麽,從最新的產品中,已能窺見一二。
在廣州車展上,騰勢Z9正式上市,比亞迪夏也開始了預售。這兩款車「賣點」也非常明顯,比亞迪夏走上是親民版「騰勢D9」路線,但大面積的「鎧甲」前臉和第五代DM技術,同樣令人眼前一亮。
騰勢Z9則搭載了獨一無二的「易三方技術」,不僅擁有強悍的加速效能,還能實作極致轉向、康伯斯掉頭以及易三方泊車。
但在領先的電動化技術背後,比亞迪悄然增加了一些「備份」,那就是最新的天神之眼DiPilot 300智駕系統。
從最基礎的域控架構,到最終端的智駕演算法,已經全部由比亞迪自研。
DiPilot 300智駕系統不僅實作了高速領航、代客泊車、自動泊車,還擁有了相當不錯的城市領航功能。在城區能夠路口自主轉向,也能做到行人兩輪車禮讓、無保護左轉以及錐桶感知躲避等功能。到了高速上,DiPilot 300能夠自主超車/變道、自動上下匝道、自主跟車。
毫無疑問,在功能層面,比亞迪的智駕已經躍居行業一線水準,主流的功能需求已經能比較好地滿足。
最能體現比亞迪特點的還是價格,比亞迪是極少數沒有讓高階智駕拉高車價的車企。相比於其他車企的「奇貨可居」,比亞迪真正將高階智駕的價格打了下來。
以正在大賣的騰勢Z9GT為例,這款車上市之前就釘選了效能天花板的位置。畢竟三電機獨一無二,零百加速3秒級別,轉彎半徑4.62公尺,麋鹿測試成績93.6km/h,價格卻還在30萬級別,已經足夠令人吃驚。更令人驚喜的是,新車標配了雙雷射雷達和輝達Drive Orin X芯片,可以說高階智駕算是「贈送」了。
這就是比亞迪的魅力,智駕既是賣點,也是科技普惠的一環。
比亞迪很喜歡做這種讓整個汽車行業「大跌眼鏡」的事,比如之前的磷酸鐵鋰啟動電池。整個行業都預設啟動電池是鉛酸電池,「換電瓶」是使用者的事。比亞迪直接來了個全系標配磷酸鐵鋰啟動電池,終身免維護。
還有海豚的熱泵空調,在整個行業都渲染這玩意是黑科技,哪怕是20多萬的車都要選配,比亞迪直接下放到10萬級別。
如今,這個「待遇」輪到智慧駕駛了,比亞迪有充足的資金,有超過5000人的智駕研發團隊,有海量的路測數據。然後它要做的不光是攻克技術高地,還有透過智駕演算法叠代將高階智駕的價格打下來。透過「掀桌」的方式,比亞迪又一次成為智駕領域的頭部玩家。
抄底Waymo、特斯拉,走第三條路
在當前的智慧駕駛領域,嚴格來說其實只有兩個派別,就是我們前面說的Waymo派和特斯拉派。當然,這不是說這兩家就是智駕技術天花板,而是說它們的解題思路代表了當前的主流。
Waymo派的特點是「做大做強」,就是配置不嫌多,成本不嫌高。先把技術堆起來,於是我們經常看到車頂旋轉的非固態雷射雷達,當然還有各種天價傳感器,「改裝」一台車幾百萬是常有的事。
Waymo派的目標,是直接沖擊L4級別的高階智駕,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做減法,一步一步滲透到普通的民用市場。
想法很美好,但效果卻並不算好。Waymo的各種視訊固然炫酷,但真正套用到一線產品上的少之又少。高昂的成本讓Waymo無法真正商業化,過去十年才擴充套件到4個城市,完全是象牙塔裏雕花。只能說前景是有的,但什麽時候能實作,沒人知道。
特斯拉派則是走的完全相反的路線,那就是成本最小化。如同特斯拉的「毛坯」設計一樣,能減就減。最後只剩下網路攝影機做感知,所有壓力給到演算法。
理論上,只要網路攝影機能夠像人一樣看,AI系統能夠像人一樣思考,特斯拉就大功告成了。但理論畢竟只是理論,現實情況是純視覺各種「看不清」,靜態物品判斷不準距離,雨雪天氣各種抓瞎,實際使用中問題頻出。
如今有不少車企號稱學特斯拉,也走純視覺路線。宣傳自家的純視覺,比之前各種雷達辨識的還要準,只能說其中的水分大家自己判斷。
比亞迪走的是第三條路線,那就是實用主義。既要融合現有技術的優勢,也要有足夠的發展度。因此我們看到比亞迪涉足的路線極廣,有自研演算法系統,有Momenta演算法系統,有地平線芯片加第三方供應商方案,甚至還有與華為合作的方案。
為什麽比亞迪要這麽做呢?這麽強大的研發團隊,真的是「沒頭蒼蠅」嗎?當然不可能。比亞迪的廣撒網,其實是為了尋求最優解。
比亞迪想的是開發一套廣義的智慧駕駛系統,也就是自動駕駛系統本身+璇璣架構+電動化,最終實作超人類駕駛輔助。
這麽說吧,同樣是端到端,特斯拉們做的是感知到決策的控制。比亞迪的端到端,不是從路面資訊到感知系統的端感應。而是從路面資訊到輪胎的端感應,再到智駕系統大腦的反應和策略,再下到輪胎的控制。
因此比亞迪的自研演算法要比其他車企走得更遠,這也是比亞迪要自研芯片的原因,就是為了支持這一套智慧駕駛的成本最佳化。
這也是很多人覺得比亞迪智駕前期推廣不快,最近卻如雨後春筍一樣迅速躥紅,而且每個季度都有非常多的更新。因為比亞迪一步一步走得異常紮實,對於它來說,這套智駕邏輯已經是行業領先,只要不斷最佳化叠代,做到行業一覽眾山小只是時間問題。
從目前的狀態來看,隨著高階自研演算法的量產,比亞迪要真正發力了,新的時代也要開始了。
以科技為矛,才是優勢最大化?
10月份,比亞迪的銷量已經突破50萬輛。這個數據太誇張了,六款車型月銷突破5萬輛,光宋系列的銷量就有11.5萬輛,一個月賣掉了一家中型車企一年的銷量。這樣的表現,絕對是前無古人的。
實作這個目標的前提,就是比亞迪在同級別車型中的絕對定價權。這個優勢既來自比亞迪在電動技術領域的絕對技術優勢,其實也來自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
比亞迪最核心的競爭力,其實是兩點。首先肯定是無與倫比的研發能力,這個是眾所周知的。電池也好,電機也好,或者是各類控制裝置,甚至是半導體芯片,比亞迪都是率先突破的,這保證了它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國際廠商「卡脖子」。
但另一方面,研發能力背後其實是工程能力。能研發出來,還能量產,並且能夠規模化,這才是比亞迪最核心的競爭力。自電池時代起,比亞迪就開始自制工裝裝置,在代工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進入到汽車垂直整合細分領域之後,比亞迪的這份強大的競爭力依然得以保留。比亞迪的技術很先進,DM-i和e平台3.0都曾是跨時代的技術。但更強大的,還是把強悍的技術量產,把價格打下來,讓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享受高品質的產品。
如今的智駕也是一樣,既然整體路線已經明確。對於比亞迪來說問題就很簡單了,就是針對消費者最常用的高階智駕功能做方案壓縮,將最精華的部份取出來,並且平民化。這當然也很難,就像讓院士用最通俗的語言將技術講給最普通的大學生聽一樣。
但毫無疑問,比亞迪是國內最擅長做這個的企業之一。
等到比亞迪最新一代的高階自研演算法出來,接下來就是憑借自己的規模和研發優勢,讓平價車型可以做到與高端車型接近的體驗。入門級的代步車,也能「無圖開全國」,也能實作車位到車位的智駕,也能在昏暗的地下室自動規劃車位並泊入。
屆時,又是整個市場的震動。
寫在最後
雖然Waymo和特斯拉的智駕起步更早,但兩家也因此產生了巨大的沈沒成本,現在其實都有點頭鐵了。Waymo就不用說了,按照這個「開城」速度,新投的56億美元大機率又要打水漂。特斯拉死活不用雷射雷達,甚至連普通雷達也不用,導致事故非常多。如今繼續在這套純視覺的演算法基礎上最佳化,投入產出比其實早已不盡如人意。
不如大家回憶一下,特斯拉智駕在2020年左右驚艷了一把之後,是不是好多年沒啥實質性的動靜了?真正量產的技術,確實都是表現平平,其中環境影響大、對非機動車物體檢測不準確、視覺欺騙缺陷更是無法解決的痛點。
毫無疑問比亞迪的方式更加務實,既不是像Waymo一樣象牙塔雕花,也沒有像特斯拉一樣輕硬體重演算法。巨大的投入,都是在做實際的方案攻關。再結合比亞迪的研發體系和體量,形成了新的護城河。
只是不知道明年比亞迪自研演算法大規模鋪開,新勢力們會有幾家天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