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群人都在狂歡,沒有人理性分析。一句話總結, 如果真是單馬達580kW ,並且輿論上獲得成功,那麽接下來一年,你將看到所有車企都出現各種600kW左右單馬達,但是我只想說一句xxxx。單馬達單純搞600kW完全沒有開發難度,真正有難度的是lucid那樣 高功率密度 的電機。
這是我的專業, 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根據GBT18488規定,電機型號裏的TZ是永磁同步,YS是異步鼠籠,230和210這個東西,是電機的外徑,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個580kW電機的外徑是210mm。目前市面上主流電機的外徑,都是210mm+10mm的油冷通道。
先講一下電機的功率,其實就是峰值的電流乘以電壓。有的回答底下講,比亞迪都上1200V了,電機都1200V了,這個是不正確的,1200V指的是碳化矽模組的電壓規格級別,市面上目前400V逆變器用的都是750V級別的IGBT/SIC,800V電機用的就是1200V級別的碳化矽模組,這個來自電池的母線電壓最大可以去到900V,已經是極限了。我們就按照800V去計算,如果是580kW的電機,那麽實際電機的峰值電流要去到730A,那麽單獨的模組規格肯定也是920A以上的
這個規格的模組比亞迪是有的,市面上博世,芯能也有的,自己單管搞應該都是可以的,但是之前都沒人要這個級別的啊,誰家單馬達搞這麽大電流。從逆變器角度,因為電壓等級沒變,提升電流的話單管多並聯幾個就能實作大電流,並不算外星科技。之前沒做的原因就是沒人用,誰家好人用這麽大的單馬達,不如好好最佳化 400A模組的效率。
回到電機本體,搞800V,900A的電機設計有難度麽?沒有難度,舉個例子,對於電機而言,如果外徑不變,物理尺寸220mm,電磁外徑210mm情況下,想從易三方的240kW電機變成單馬達480kW,怎麽搞最快?那就是直接增加電機長度。從之前150mm有效長度的轉子,變成300mm的轉子,電磁方案都不需要變,定子的繞組需要改一下並聯支路數,從兩並變四並就好了,冷卻上由於直接double長度,電密還是一樣,沒有任何區別,沒難度。隨便瞎搞搞就如下圖
對於減速器要上強度,單馬達估計就有10000Nm的輪邊扭矩了,減速器肯定得重新設計。這塊我不了解,我不多評價。
從技術角度,做580kW單馬達根本不是難事,有人問了,為什麽只有比亞迪先做出來了,別人沒做,我只能說,沒人有這個大病,大部份主機廠都認為,300kW左右功率等級足夠應對B級車這個領域了,我支持動力平權,但是沒有哪個日常環節消費者用的上,這個是產品定位的問題,不是技術問題,我們講技術,是講如何提升功率密度,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單純做一個傻大傻大的電機告訴別人,我這個功率高,我技術才牛。電機做不做580kW,不是技術問題,是產品定位問題,他在漢上面,連輪胎都不夠你扭矩打滑的,我做過仿真,按照1000Nm估算,如果他輪胎不換,加速必擡頭,不擡頭就得限扭,按照我簡單標定,實際加速你和400kW電機比也幾乎一樣的。到他給你這個580kW和400甚至300kW電機你用起來都沒有任何區別的時候,那這東西就是純行銷了。這是汽車,不是飛機, 加速和操控都是要依靠輪胎, 而民用車,不下賽道,3噸以下單獨兩輪子的已經完全用不到這麽大扭矩或者說功率了,你抓不住,這不是技術先進,是純噱頭。你不是純標榜賽道的車你也不配合懸架的改動,更沒有大輪胎,抓不住!用不上!
單馬達580kW,能做但是沒用,純行銷噱頭。總有人說,你看,為什麽別人做不出來,比亞迪先做出來了,我只想說,不是不能,是沒人這麽做。這就好比,大家都用筷子,有的做輕量化碳纖維筷子降低重量輕便(功率密度大),有的把筷子的接觸面最佳化能一口氣夾起來更多(提升電機效率),有的用四根筷子吃飯,吃飯速度更快甚至同時夾倆菜(輪邊電機),現在這個呢,則把筷子長度做大了,做的很長很長,實際吃飯還是用前面那段(摩擦力極限),沒有任何區別。
我再講一遍,提升功率密度,或者提升效率,或者降低成本,都是電機工程化上面的進步,比亞迪做的端部焊接很漂亮工藝很好,值得學習,但是,580kW電機不算。而且這些東西除了工藝進步,更多都要依靠材料學的進步了,我始終認為,我們這個行業,很透明,沒什麽太大難度,永磁同步電機不算什麽難東西,很難出現能工程化的新的電機形式;軸向磁通,磁性齒輪雙轉子電機這些都很新,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驗證如何工程化。
單純卷高功率電機,和卷最高轉速一樣,都是業內毒瘤,沒啥用,真沒啥用,純純沒有啥行銷的點了。
綜上,如果這都能行,我高低說一句迪子行銷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