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杠麻烦先把文章看完可以吗。
你跟我讲:
而就在原文里后一段我这么写了:
嗯?
迷失的不是大众,而是中国的消费者。
高尔夫就是一辆是把德国人想要的一辆车的样子做到极致吻合的车。它能在市区灵活地穿梭和方便的在路边插空停车,能在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跑到180kph而操控感受还算平稳,能开出一个中产阶级都能负担得起的价格,能提供各种细分化的子车型(高尔夫旅行,sportvan嘉旅,性能车R-Line/GTI),并且结构的可维护性,以及安全性都做到了良好这样的水平。
这就像法国人喜欢小而有趣,内饰精致的车,北欧喜欢极致安全,内饰简洁和足够防寒的车,美国人喜欢便宜(包括购置和使用的便宜)且安全性足够好的车,日本人喜欢灵活和极致省油的车。而中国的汽车市场,这么多年来,似乎并没有想明白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很多时候老高迷会喜欢将4代和6代以后的高尔夫划分开来,前者代表的是德国原味,而后者代表的则可能是一辆两厢里最均衡的标杆车。
MK4,高尔夫进入中国的第一代。这一代尤其是早期车款几乎就是直接把欧版的MK4以零件形式进口到国内再由一汽组装出来的车,拆开一台一汽大众制MK4,你会发现绝大多数零件上打着大众,奥迪,Germany甚至Deutschland这样的字迹。对于高4粉,这台车上可以拿出来说的东西太多太多。即使到今天为止,MK4仍然可以称得上国内的大众车型中最带有狼堡大众风格的一款。在那个年代,MK4在那个级别的车里少有地带了很多非常「欧规」的细节配置,比如驻车灯、尾箱急救包这些对于道路安全实际上非常实用,并且现在国内也在陆续开始要求的东西,在一台04年产,10万块钱等级的车上其实并不算常规。
现在的大众因为DCT而深陷舆论的争议,但如果说手动变速箱,大众校调的手动变速箱绝对可以称得上业界标杆。那种手感很难描述,挡杆的行程虽然短但每一个挡位都十分清晰,无论是挂入挡位时的那种反馈感,还是长期使用之后的稳定性,半联动点的清晰程度,乃至每一个挡位的传动比设置都到了一种非常成熟的境地,我前后断断续续也开过一些别的手动挡车,但几乎没有车能带给我MK4上那台变速箱的感觉。或许就是对于手动变速箱的这种自信让大众产生了研发DCT的念头,而且如果看现在的PDK的话,大众确实也把这条路走下来了。
四代golf后悬虽然是扭力梁,但跑起来的路感却并不差,自己参加过学生方程式之后更加体会到,悬架素质硬件决定上限,校调决定下限。
CIASI时代大众又陷入了安全门,而前些年关于德国车结构厚实这样的印象,其实正是由MK4这一批车所带来的。看过这个车内部的人可能就会知道,从涉及结构的部件到各种定型定位连接部件,乃至是发动机舱底护板,这辆车都做到了一个极其结实的程度。前些天出去保养,师傅操作失误搞变形了一个关节,之后敲了半天都没有敲回去,师傅还在感叹,哪怕新一点的大众,这应该都早敲回去了。而即使不谈这些金属部件,车内就连小灯,传感器的节点和导线都用的清一色的铜芯,塑料件15年后依然有韧性没有完全脆化,放在当今哪辆车上,这些都未必能做得到。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你可以说,它只有一台CD机,甚至连AUX都插不了,或许你就是想要一台配置天花烂醉,看起来有头有尾的三厢车。但每个人对于车的理解不同,当然也会有人更喜欢这些隐形的东西。
从海外车型原汁原味地引入中国市场的车型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惨败我们也能看出, 中国人对于汽车的需求是独树一帜的。 包括而不限于早年的标致雪铁龙,进口马自达的两厢马自达3,马自达6旅行,再到BBA一直有售但销量远不比长轴的标轴、旅行版车型。就连在德国本土创下销量神话的高尔夫,MK4这一代以较高的原装度进入国内时也并没有取得大众预期的销量,至少远不如它的三厢版车型,宝来。
作为生产厂家,赚钱是他们的第一考虑,这点我们无法去质疑,因为这是厂商生存的根本。因此厂商只会设法钻研消费者的喜好并试图「猜中」消费者的所爱,从而让它的产品大卖。是现有消费者需求,才有厂商的向这个方向开发,所谓「特供车」并不是厂商只想在国内卖,而是即使将这些车拿去外国卖,它们也并不能卖得好。
因此,评价一款车好不好,其实从厂商的角度最公正的,应该就是谁对消费者需求顺应得最好。也就是说当中国绝大多数消费者还都在听着亲戚朋友的劝告或导购网站的忽悠去选车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要求厂商造一辆我们所谓的「好车」。因为,情怀养不活车厂。那些并不懂车,拿着现钱准备着购买新车的人,才是厂商们感兴趣的对象。
当然,这样评价车,是以把它作为产品为条件的。但如果你真的从一台机械的角度来评价一辆车,那么你所能发现的「好车」将会完全不同。
我们现在对于德国车颇有些「叶公好龙」的味道。大卖的所谓德国车多是贴了一个德国牌,或者再多一点就是套着一个德国车外壳的车。而真正符合人们所描述的那个最好的德国车,却从未真的受到市场欢迎,无论是当初的mk4 golf,还是如今的蔚揽,golf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