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报道:当4个月大的孩子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6个月大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12个月大时听力没问题但喊其名字却不理睬;16个月大时不会说话;18个月大时不会指点东西,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也不会玩假扮游戏,那家长此时就要高度重视了。今年4月2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我国以「全生涯服务 全方位关爱」为口号,呼吁社会各方关注孤独症群体。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魏丹表示,孤独症患者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只有尽早进行干预,患儿的预后就更好,3岁之前效果最佳。
孤独症儿童常常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会交流和语言沟通障碍、重复的兴趣和刻板行为,有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智能障碍。目前流行病学调查,孤独症的患病率大概为1%,其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3~4倍。
孤独症的发病原因目前不明,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往的研究认为,孤独症的同胞共患率为3%至10%,在已有至少1个孤独症的家庭中,同胞再患率为18.7%。同时,环境对孤独症也会产生影响,比如特殊食物、感染疾病、重金属、溶剂、汽车废气、杀虫剂、吸烟、酒精、违禁药等都有可能使孤独症恶化。此外,孤独症与脑部结构或功能异常也可能有关。有研究报道,父亲的生育年龄较大也是孤独症的高风险因素。
家长平时要怎么去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此症?魏丹透露,应从环境适应、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游戏能力、动作行为、同理心及智能等多方面来判断。如孩子对陌生环境的反应、对陌生人的反应、对父母离开的反应,可以观察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孩子语言理解及表达的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有无刻板重复语言、是否遵从指令、有无即时或延迟模仿性语言以及自我刺激式语言、是否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谈等,体现的是言语沟通能力。在非言语沟通过程中,孩子是否会回避与人目光对视、是否有共同注意的行为、是否会利用手势动作和点摇头或其他姿势及面部表情进行交流等。
魏丹认为,如果观察到孩子有特殊情况,须到专科医院进行排查,进行早期干预。因为儿童大脑的可塑性,早期干预可以推动孤独症儿童回归正常的发育轨迹,更重要的是早期干预可以阻止(至少是减轻)起病后的继发性(代偿性)行为,阻止功能的继续丧失,减小引起继发性神经紊乱的累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