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很有意思的事:
我师兄的女闺蜜为了去他所在的城市(异省)陪他,就以备考国考为由,在师兄的城市租了房子,专心备考,结果一次就上岸了,大家都说是运气好遇到师兄那个省的阅卷老师要求低一些。
这个说法是否靠谱无从查证。
但按照她的说法是:
没有师兄的鼓励,她是不可能一次上岸的,所以考公在哪个省考,题目是一样的,但风水不一样。
嗯,我看是陪你备考的人不一样吧……
有他在身边,空气都是香甜的,申论的大作文写出来的文字都有感染力。
其实这个故事已经回答了题目的问题,但刚好有朋友问到我公考的一些备考问题,我就多说一些:
● 公考小白、应届生更容易上岸
● 国考岗位发展前景大,但是近年招录范围不大
● 国考考上之后,单位一般会协助你落户
● 国考上岸后工资待遇国家发比较稳定,而省考上岸后可能面临所在地区财政问题暂时发不出来工资的情况
● 自考本科也可以报名国考,这是很多人逆袭的机会,但是大部分国考岗位对专业还是有相当高的要求的,所以这种机会并不多
● 公考选岗的重要性>公考资料>备考策略>个人智商
都说公考是筛选智商的,但是公务员其实更能庇护平庸的人,所以如果你自认不是天资非常高那群人,想要通过公考逆袭,可以先研究公考选岗,捡漏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公考选岗问题可以在直播间问,这是直播间预约地址:
(报名后加助教微信才能预约直播,直播间可以问有关选岗的问题,而且直播间老师的解答非常专业,比那些花大几百去机构咨询的好太多)
公考这条路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一条路,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讲。毕竟一旦上岸后,哪怕是普通科员,看起来每个月到手只有三四千块(北上广州一线城市或者天津这样的直辖市可以达到五六千),但是年底到手基本奔十几万去了。
当然这里如果是国考上岸,就没有地区上的区别,如果是省考,那差别还是挺大的。
只能说相对,毕竟中部地区一年到手肯定没有十几万,但是相对于当地小县城的收入,已经是中等偏上了,而且不用担心失业的风险,也没有私企或者社会工作那么卷。
因为大部分人只花了5个月去准备,去复习,一旦上岸就是旱涝保收。
当然,前提是你真正在选岗上花了心思研究,才能找到适合你的低难度的岗位(相当于捡漏),不然你在特别热门或者特别冷门的岗位上,根本卷不过考公大军。
根据专业人士预测:
最终大概只有5%左右的考生,才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
其实如果按照概率学,国考省考都那么多岗位,你只要稍微区分一下,你就知道实际跟你竞争的类别专业,人数就更少了。
比如你报的是新闻类(很多自考本科可以上这个专业),热度不算高,但也算是热门吃香的岗位,然后这种岗位打酱油的考生比例相当高,所以看起来好像是2:1的招录比例,其实真正有实力竞争的,可能都接近1:1
而一些省考里面极度冷门的岗位,也就才1:1的竞争热度。
看明白了吗?
就是如果你想要上岸,不需要妄自菲薄,不一定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去争什么鸟不拉屎的乡镇岗位,热门的岗位也可能是1:1的竞争。
所以懂研究选岗简直是太重要了!
如果还不知道哪里可以交流和学习选岗技巧的,可以直接去我下面这个公考直播间:
报名后必须扫码加助教预约才能生效的,能不能成功预约看运气了。
直播结束后还能领取一整套精华的公考资料,这也是我上次预约这个直播之后发现的精细。
这份资料基本都是当年公考的核心内容,据说踩中考点的几率超过60%,而且很多都是很前沿的信息「翻译」过来的题型,去年群里都有两个考了三四年的钉子户,因为这份资料找到方向,成功上岸了。
总结
在考公关于本地还是异地问题的讨论上,无论是待遇差距还是地区考题差异等问题,都是集中在省考上。
而国考是没有这些问题的,包括题主说的,异地考试,都没什么问题。
都说国考卷,但是如果你拿省考的数据对比,你就会知道省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卷,毕竟一个省都二三十万人报名了,而且省考的岗位都有一大堆人盯着,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