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为何扫码支付在中国流行,在发达国家被排斥?

2019-06-04新闻

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发达国家不用扫码支付,是因为信用卡。

两者的区别在于,扫码支付帮商户省成本(只需要打印一张码),信用卡帮用户减负担(手机没电、没信号的场景下依然可以用实体卡)

这里我就不讲 contactless payment 和扫码支付在交互上哪个更方便了。

因为那个区别,并不算很大,特别是养成习惯之后,扫码虽然略麻烦,但也不是什么要命的事。

所以两者分别在各自的市场彻底普及。Apple Pay 在北美的渗透率已经超过 90%,国内也几乎干掉了现金的使用场景。

-

信用卡是消费主义皇冠上的明珠。

而且发达国家的信用卡,已经把消费「游戏化」了。

信用卡组织向商家收取高额的抽点,然后将这些手续费以各种各样 cashback、积分、里程的方式,返还给持卡人。

以及很多商家,都会推出自己的联名卡,给到一个更高的返利。比如航空公司酒店集团有联名卡,给到最高的积分;去超市有 Costco 联名卡,买苹果设备有 Apple Card……美国的「玩卡」族,很多都有十几、甚至几十张信用卡。

这套系统,给持卡人营造一种,刷得越多,赚得越多的错觉。

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美国,不用信用卡,你就亏了。因为商家收一样的钱,人家刷卡有实打实的返现、积分,还可以赚免息期的那个利息差,你付现金,当然亏麻了。

从刺激消费的角度来讲,信用卡无疑是资本主义的奇迹:美国的中产阶级不追求以 50-80% 的储蓄率攒首付、还月供,而是以周为单位透支信用卡,吃喝玩乐,最新的苹果设备当圣诞礼物送,一家买 3 辆车,MPV、Sedan、还可以整辆敞篷跑车。

最后薅出来的里程,一年换个免费的夏威夷度假,飞头等舱、住四季的套房。

-

那么,这是一个好现象吗?

我觉得还是要对比来看,美国也有人天天喷信用卡体系,说消费主义毁了美国。

我住在国内,比较关注国内,我们知道,扫码支付的交易成本很低。支付宝微信都几乎是不收手续费,特别是针对小商户,支付宝甚至连小额花呗这种信贷消费,都是自掏腰包贴息。

但这最终造成的结果,是我们的内需很强劲吗?是消费者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商家的经营阻力很小,能赚到钱,进而创造稳定、高质量的就业,市场运转很润滑?

说白了,你生产的那点东西,最后不还是都运到美国,让美国人享受了……

说是内循环,贸易顺差一年比一年大。

而且怎么讲呢,你可以说华尔街黑心,JP Morgan Chase + BoA + Citi + US Bank,利润加一块儿,2021 年,也就 2000 亿美元出头,没比四大行的 1700 多亿多多少。

算上 GDP 总量 30% 的差距,中国银行业的赚钱能力只强不弱。

-

所以这个事情,放在 2015 年,我会关注「扫码」和「贴手机」到底哪个更方便。

现在不了,我知道,花钱,怎么花都方便。

关键是要有钱花,花出去能买到好东西,花掉的钱能以经济循环的形式,再回到我的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