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没有改革开放的年代,国内的所谓低端制造业和高污染项目,基本上都是东亚跟东南亚还有欧洲在做。
二战后,整个西欧大发展,日本和韩国的产业链,也是在美国的帮扶下实现了大幅跨越和升级。形成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
因为只要这个国家政策是开放的,投资没有太多行业准入和限制,再加上关税互利原则,基本上资本所到之处,都可以生根发芽。根据产业布局的需要,运费的高低,选择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手的地方到处建厂,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最近三四十年,由于咱们国内的政策变化,和发达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再加上咱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造成了低端制造项目的转移,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他们在这里兴建厂房,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也有更大的消费群体支撑,两全其美,就会导致搬家现象的频频出现。反过来说,你现在成本没优势政策也不支持,那么我移走也是理所当然。谁做买卖都不是为了搞慈善,那是挣了钱以后的事情,还要看心情。
目前的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吃当初人工便宜的红利,用低价格跟国外劳动力抢市场,因为那会儿工资极低,咱们几十块的时候,香港已经过万了。
而且从国内消费看,现在的底层没钱,无法维持低端庞大的生产力,以钢铁为例,全国到处都是钢铁厂,但是消费不行,每个厂子都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还有几万家属,怎么解决生存问题?再就是服装厂,中国最大的一个消费行业,早已经严重过剩了。而且现在为了压低价格,到处假货横行,低端商品大行其道。这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厂子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收益就低,工人工资更低,这就是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做出口的通过出口退税补贴了一部分厂子的损失,但是内循环没做起来,全部补贴了国外的消费者。
由于这几年的特殊情况,咱们的海运费,空运费都高的离谱,导致低价倾销无法完成,就连外资自己的产品运输,也是倍受折磨。花高价东西运不出去,导致违约的很多。人家资本是敏感的,既然你跟我好好玩,按规矩办事,那我离开就是了。
回流的最佳选择,就是东南亚跟南亚,文化上,他们总体是亲欧美的,方便沟通,人口基数也足够大,能满足劳动力需求。只要企业完善保险制度,那政府有什么理由不欢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