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自己太过清高,不食人间烟火而又自卑怎么办?

2020-06-26知识

题主的描述让我想到,生活中其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起来好像「内向」、「自卑」或「敏感」,可一旦深入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内心其实觉得自己非常「特别」、「不凡」。

心理学家Jonathan Cheek开发了一套测题,列出了一系列这个人群典型的内心独白,其中包括:

• 我感到自己的气质和大多数人都不同

• 我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批评伤害

• 我经常觉得别人在针对我

• 我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解读他人的评价

• 我并不想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 我不愿意待在一个团体里,除非我知道里面很多人都欣赏我

……

如果你发现以上陈述道出了你的心声的话,你可能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类人:隐性自恋者(covert narcissists)。

隐性自恋者和普通的自恋有什么区别?

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心理学家Paul Wink认为除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自大狂」,自恋者还有另一种类型,即隐性自恋者。

和显性自恋者类似, 隐性自恋者也需要时刻感觉到自己的独特、相信自己高人一等、并且缺乏对他人的关心。 并且,由于高度的自我中心,隐性自恋者和显性自恋者都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不过,显性自恋者之所以与人不睦,往往是因为他们自大、膨胀的态度。而隐性自恋者在外人眼里看起来可能反而是谦逊且内敛的。 隐性自恋者难以建立关系,并非因为外人反感他们的自大,而是由于他们对外人极强的防备心和攻击性。

隐性自恋者对世界以及他人充满了不信任。他们往往倾向于过度解读他人的言语和行为,并认为别人在攻击、针对自己,然后立刻对此做出回应,比如对他人进行反击。

隐性自恋者,往往更加痛苦

一定程度而言,显性自恋者比隐性自恋者「幸运」许多。纵使给身边的人带来痛苦,他们自己却往往安然无事,因为他们总是安定地以自我为中心,既不敏感,也不多疑,更不会感受到对方的痛苦。

相比之下,隐性自恋者内心自恋与自卑的交杂使得他们更加脆弱和矛盾。一方面,他们很难接纳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另一方面,又隐秘地怀揣着「我其实很独特」的幻想。比如,他们可能一边为自己不讨人喜欢而diss自己,一边又抱着一种「是那些普通人都不能理解我」的自命不凡。

这些内心的敏感与矛盾使得他们的情绪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哪怕他们的内心渴望爱自己和保护自己,那些自我贬低的声音,也足以让他们在寻求内心成长的过程中感到受伤。

隐性自恋者是如何形成的?

隐性自恋的形成很可能与父母的完美主义和不稳定的教养模式有关。他们的父母可能对他们有着高得不切实际的要求与期待。如果达到标准,父母会将他们「捧到天上去」——「我的儿子/女儿果然是最棒的」;而一旦没有满足父母的要求,则会被贬得一文不值——「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

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之下,隐性自恋者身上虽然有着一些比较出众的、能够为之骄傲的优点,却难以真正建立起自信。 他们的经历告诉他们,「缺点」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只有「优点」有存在的价值。

由于儿时被否定的经历,长大后的隐性自恋者往往通过防备心和攻击性来保护自己。即使他们对他人的恶意揣测大都是错误的,他们依然会如此往复。 这正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一直在避免回到过去熟悉的人际模式中——生怕自己哪一点没有做好,就被质疑、被否定、被攻击的日常。

作为一个隐性自恋者,应该怎么办?

对于隐性自恋者来说,承认自己自恋是困难的。他们往往能够隐约察觉到自己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又特别虚弱,但也通常会压制对自己的自恋的认知,选择不去相信和面对。

但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且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了的话, 我们想将以下几条建议分享给你:

1. 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和善意

Raposa,Laws和Ansell(2016)的研究发现,与没有做出利他举动的志愿者相比,那些被要求向他人释放善意、帮助他人的志愿者在事后表示心情变好了,且这种好心情会持续较长的时间。

Raposa等人指出, 主动帮助他人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意义感和自我效能感,并促进催产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及时地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所以,经常感到焦虑和心情低落的隐性自恋者,如果学着把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分给他人一些,可能反而会变得比较轻松和快乐。

2. 将他人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练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隐性自恋者难以与他人亲近,表达自己的感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时刻都想表现出一种「我比你厉害/我比你特别」的感觉。一旦在他人面前显露出自己的弱点或脆弱,他们就会有一种「这样我就输了」的感觉。

但事实上,不管是与朋友、伴侣还是家人的关系中, 适当地暴露自己的脆弱,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都是建立真正的联结不可少的一部分。 放下心中那种「别人都在等我犯错,等着嘲笑我」的预设,练习在下意识地想要率先发起攻击来「保护」自己时,先告诉对方你此时的感受。 这样做并不代表你的虚弱,而是在向对方传达:我想努力和你好好相处。

3. 学习真正的、健康的自尊

自尊与自恋的区别在于, 自尊是指在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的情况下,依然喜欢自己,接纳自己。 而不是靠着没有依据的、空洞的「我很特别」、「我很厉害」来支撑自己。自尊和自信的来源不是优越感,也不是关于自身完美的幻觉,而是从内心肯定自我的价值。

当你真正能够面对并接受,你像每个人一样,有闪闪发光的优点,也有不那么讨喜的缺点,是这些特质共同组成了你。缺点没有让你显得更虚弱,也不会让你成为一个不再值得被爱的人。能如此想,或许才是真正的喜欢自己。

以上。

如果你也是「隐性自恋者」,想要获得健康的自尊,不如试试我们推出的「爱上真实的自己」免费自助练习。通过10天,每天15分钟的练习,你将能看见、接纳真实的自己,逐步形成真正的、健康的自尊。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下载【月食】APP即可免费获取。

参考文献:

Hendin, H. M., & Cheek, J. M. (1997). Assessing hypersensitive narcissism: Are examination of Murray's Narcissism Scal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1(4), 588-599.

Malkin, C. (2017). What’s the Single Greatest Danger of Covert Narcissism? Psychology Today.

Miller, J. D., & Campbell, W. K. (2008). Comparing clinical and social‐personality conceptualizations of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6(3), 449-476.

Miller, J. D., Dir, A., Gentile, B., Wilson, L., Pryor, L. R., & Campbell, W. K. (2010). Searching for a vulnerable dark triad: Comparing factor 2 psychopathy, vulnerable narcissism,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8(5), 1529-1564.

Miller, J. D., Hoffman, B. J., Gaughan, E. T., Gentile, B., Maples, J., & Keith Campbell, W. (2011). Grandiose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 A nom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9(5), 1013-1042.

Otway, L. J., & Vignoles, V. L. (2006). Narcissism and childhood recollections: A quantitative test of psychoanalytic predic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2(1), 104-116.

Paulhus, D. L., & Williams, K. M. (2002).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6),556-563.

Pincus, A. L., Ansell, E. B., Pimentel, C. A., Cain, N. M., Wright, A. G., & Levy, K. N. (2009). Initial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1(3), 365.

Raposa, E. B., Laws, H. B., & Ansell, E. B. (2016). Prosocial behavior mitigat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tress in everyday life.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4(4), 691-698.

Sedikides, C., Rudich, E. A., Gregg, A. P., Kumashiro, M., & Rusbult, C. (2004). Are normal narcissis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Self-esteem matt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7(3), 400.

Wink, P. (1991). Two faces of narciss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4), 590.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恋人在争吵的冷静期间,适合做些什么?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群众是愚蠢的?

是什么造成了同龄人成熟度的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