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可以能会遇到这样的同学: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晚上最后一个回宿舍;桌上的教辅书一本接着一本,错题本做了又一个;到了周末,各种补习班一个轮着一个一个。
但是,一顿操作猛如虎,考试只有450,心里想着985,奈何成绩很离谱!
每当遇到这样的同学,我就会想起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https://img.jasve.com/2024-4/3125e81972298109cf7f9a1f0cf66610.webp)
你说这种孩子如果真的很懒,那活该成绩差,但人家那么勤勤恳恳,却成绩不理想,那是应该郁闷了,所以,那就来分析问题吧,毕竟解决问题才是最核心的。
第一,你需要明白的,学习效果的好坏跟学习时长没有太大关系, 而是跟学习效率有关 ,所以你需要记录一下你每天各科的时间分配,另外还需要标注出哪些时间段是在真正的学习,哪些时间段是在走神云游?然后你会惊奇的发现,很多低效率的同学都是学习半小时,走神一小时,这样下来,学习时长是够了,但效率就低到离谱。
如果你是这样的问题,那请你提高专注力!学习的时候找个安静的地方,不带手机,不带与该科目学习无关的东西,带上防噪音耳塞,并且给自己写个小纸牌「学习中,勿扰!」,然后把小纸牌放在课桌上,别的同学看到了,也会知趣地不打扰你。
第二,你可以检查一下你的学习内容:是不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在学习?喜欢数学,每天就花3小时练习数学;不喜欢英语,就从来不碰单词,除非明天考试,今晚才来抱佛脚?还美其名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别做梦了,你醒醒,这些学习管你喜不喜欢,高考是看总分的!就算你数学满分,那也不能拯救英语不及格啊!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先给自己做个整体的成绩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 优势学科时间分配少一点,弱势学科时间分配多一点。 拔高20分需要100个小时,但是补差40分却只需要20个小时,那你怎么选?
第三,长期低效学习的同学还不喜欢动脑子。他们最喜欢做的题就是常规题,一旦在考试中遇到新型题,就开始骂骂咧咧:要么责怪考官出题「偏难怪」,要么说自己身体不好发挥失常,要么就是别的老师改题压了分……我拜托你清醒一点,现在的考试都不会有常规题,基本上都是知识点的交错与融汇,书本上的例题只是教你做「番茄炒蛋」,但考试的时候考的是「如何提高炒菜技术」,所以,看出来这种区别么?知识点本身是不变的,但考试题型却是千变万化。
如果什么知识都还在等着别人手把手地教你,而自己不去思考这个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考试的时候会有什么变形,那你的「勤奋」的优良品质只能帮你到初中毕业,到了高中就完全不行了,真的,不要说到了高中我选文科,只需要勤奋背书就好,现在的高中文科不是以前的高中文科,「背多分」早就行不通!行不通!行不通!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思考,那就现在开始慢慢养成思考的习惯,遇到一个题,先分析一下知识点,然后自己尝试解决它,如果解决不了那可以翻出答案来,然后对照着答案一步步地分析解题思路,并标记出你没解出来的原因,然后再找同类题进行复盘,复盘结束后再去看看这道题有没有什么变形的考法,之后再去强化练习查证纠错,最后学完了这个知识点,还应该把思维导图画出来,方便以后复习!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你才能说你真正掌握了知识。
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很容易养成,最难的不过是你迟迟不开始而已!
![](https://img.jasve.com/2024-4/27fb19005606d9ad82092272d5038359.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