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报了...诚惶诚恐
感谢诸位支持者、交流者、关注者、爱好者、收藏者(其中很多收藏夹的名字令我汗颜)。
尤其
@藤壶妃子@朱博文@骆启明以及并不在这里的 偶稀饭馍馍
------------------------------------------------------------------
一恨曹公早归天、二恨借书不知还、三恨大清没云盘。
红楼种种,我辈只能姑妄猜之。
首先感谢 @偶稀饭馍馍 对我的启发~
本答针对【红楼梦】前80回正文及脂批探佚,略涉及解梦、索隐思想,参考文本为甲戌本。
以下纯属一家之言:
-------------------------------------------------------------------
比较赞同
@藤壶妃子的答案
-------------------------------------------------------------------
1、贾元春:七夕/正月死于弓弦之下(诱因为政治斗争)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谐宫,弓上挂着香橼(音元)加上
【恨无常】
曲中的
荡悠悠
影射元春极有可能被弓弦勒死(参考吴三桂勒死朱由榔,这应该是满清的一种常用杀人手段),脂批又对省亲元春点戏【
乞巧
-长生殿】做了
伏元妃之死
的批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恨歌】中
七月七日长生殿、马嵬坡下泥土中。
所以推测,元春是政治斗争失利方的牺牲品,为了稳定对方派系的情绪而不得不做出的弃子。此处同意
伴驾途中死亡论,更贴合 【长恨歌】 中杨妃境遇及 【恨无常】 曲中 路远山高 。
关于元春多说一点吧:
根据@
骆启明提到,元春可能死于虎年兔年相交时(通行版元春判词为 虎兔相逢大梦归 )
我也同意这种情况并在其它平台有过解读,脂批在元春省亲回批注 伏康熙南巡事 ,那么元春很有可能和康熙互为镜像。
依据:
a:脂批
b:中国历史有两个时期(宋和清)为了避讳而改」玄「为」元「,宋赵氏祖先赵玄朗(见【宋史】)清康熙讳(玄烨)
![](https://img.jasve.com/2024-1/c50d19fa29147b177747688aad8313e8.webp)
(图为赵佶手书【千字文】----「天地元黄」)
c:判词
康熙死于1722年12月20日,1722年为壬寅年(虎)12月20日也快到了虎兔相逢之时,贴合 虎兔相逢大梦归 。
写一点对元春判词的个人理解:
二十年来辩是非 (二十多年一直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徘徊,两立两废等事)
榴花开处照宫闱 (胤礽一直是鹤立鸡群的人选,此处榴花代指胤礽,参见爱新觉罗.胤礽 【榴花】 )
三春争及初春景 (胤礽P、四爷P、八爷P三股势力为了皇位明争暗斗到白热化)
虎兔相逢大梦归 (虎年兔年相交之期,老头子一命呜呼了)
PS:大丫头 抱琴 ,谐音暴寝 (亦有抱今上二王说) 。
2、贾迎春:被折磨、羞辱至投缳自尽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基本上也可以认可是孙绍祖迫害、侮辱、践踏贾迎春,导至后者不堪忍受自尽。
子系中山狼,
子系即孙,中山狼见
【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
,指代恩将仇报,可见最后迎春的死因就是因为孙绍祖在关键时刻不顾甚至出卖贾家,同时对她本人凌辱至甚。而
一载赴黄粱
和
一载荡悠悠
也可以推测迎春是吊死。
我很在意这位「 二木头 (二木为林)」是否影射林黛玉;当然传统红学这样认为的思想不多,但是「二木头」的诨名是否有拆字嫌疑和两个性格几近相反的人(精灵VS木讷)是否为镜里镜外的人与倒不见得非是一条死路。作者第七十八回「祭奠晴雯(黛影)」第七十九回「迎春误嫁」实在是让我后背发凉,连续两章的「黛玉相关人」惨遭不幸......
PS:大丫头 司棋 ,谐音死凄。
3、贾探春:远嫁西域,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
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的花签让人心叹总算有个好结果了,可同为薄命司正册十二钗,好又好的到哪里去呢,
千里东风一梦遥
的判词+
鄯骨肉
的曲名也影射探春极有可能远嫁西域
,可能是贵婿,甚至是西域王妃(李纨语+老王妃相看),但实实在在不可算是佳婿,否则也不会有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这种无奈下的绝情。 风筝 灯谜也表达了这种对自己无法控制的命运。实际上探春一生都在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但却只能在种种无奈下无情。
PS:大丫头 侍书 ,谐音势输(大势已去,只能靠她抱住一根救命稻草)。
4、贾惜春:出家水月庵,贾府衰败后被老尼虐待
前面无数的铺垫「画、词、曲、灯谜」基本可以断定惜春逃不过出家为尼的命运,贾府女眷出家当然首选水月庵(此处
@藤壶妃子的「水月庵不可能」的说法有理,但是究其底细,要看惜春出家的时间线,如果惜春在贾府衰败前出家,这时必然是遭全家反对,而贾珍等人妥协的唯一要求就是让惜春仍在贾府的庇佑下出家,即水月庵,此时贾府尚在,贾珍庇佑,水月庵必仍待惜春如主,贾府衰败后另说;如惜春在贾府衰败后出家,此时阻力相最小,但是自主选择能力也最低,所以依旧存在水月庵出家的可能,
@藤壶妃子对细节的分析大赞,合二为一看来也有可能是先出家水月庵,水月庵某官贾芹事发+贾家衰,惜春流落),可是从水月庵以往的「 凤姐事 、 贾芹事 」来看,这里远非佛门清净地,而水月庵的老尼姑要人时的心态更是 「巴不得又拐两个女孩子去作活使唤」, 贾府不败尚可,贾府一拜,想惜春在水月庵的日子不会好过,奴才翻身做了主子再凌辱前主子的节奏。
PS:大丫头 入画 ,谐音入化, 我若没看透,也舍不得入画了。 (杜绝宁国府回)
5、王熙凤:被贾琏休妻,最终贾、王两家一损俱损走投无路
以【红楼梦】「话多谶语」的风格,凤姐肯定是活不久的,天天念叨短命肯定是要短命的。可能在最后病死、收押(高利贷案、弄权铁槛寺案、尤二姐案)甚至被前家仆害死(两府内得罪人太多,如 协理宁国府 时的迟到案)。
下面这段看了不要喷我~ (PS:我是知道从令休、冷休、自从冷人来等主流解读的了...)
至于凤姐的结局不明朗,大部分是由于 一从二令三人木 这句判词死结而来,我在此解读一下,首先换种念法 一从(zong四声)二/令/三人木 ,从即纵即1(竖)一从即十,一从二即王或丰,令为令,人木为休,整句即王(王夫人?)令休或丰(丰儿?)令休。红楼有情榜,黛玉为情情,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 情情 性命, 也许此处剧情正如续书而言,王夫人王熙凤偷梁换柱使金玉结合,造成黛玉死去,然后宝玉发怒/发傻,王夫人为了儿子弃车保帅干掉了凤姐~~~ 好吧我承认这段我自己都不信。
6、李纨:把贾兰抚养成人,贾兰荣升后发生意外,李纨郁郁而终
李纨的形象一直是不错的,直到她说出那句 我只自吃一杯,不论你们的废与兴 真的让人眼泪掉下来,李纨极有可能是在贾家败落日,亲朋流亡时选择了不动。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鸷积儿孙。 从凤姐口中可知李纨的私房钱还是比较客观的,但关键时刻她可能一心只在贾兰身上,不去顾忌亲人们死走逃亡,也正是因为这种阴鸷未积,让贾兰在 气昂昂、光灿灿、威赫赫 时已 昏惨惨黄泉路近 的 梦里功名 ,自己也是 枉与他人作笑谈 。
7、8、黛钗:林黛玉病死,薛宝钗流落
曹雪芹、脂砚斋都将钗黛合一,我在此处也合起来说吧,开篇说比较同意
@藤壶妃子的答案,之说以是比较同意而不是完全同意就在于钗黛的结局。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的判词按照妃子的理解我认为有些牵强欠妥(个人感觉),玉带林更多的应该是林黛玉的倒影。画里 两株枯木 也是指代「林」字,若说上吊何苦两株?当然不排除可能是曹公的双关影射,不过我认为(或者说更愿意认为)黛玉如「黛影」晴雯般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病死。
金簪即宝钗,金簪雪亦应为薛宝钗的倒影。薛宝钗的结局我认为其实是刘姥姥留下的那个故事: 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有人偷柴草的...原来是个十七八岁极标志的小姑娘... ... 雪抱柴...薛宝钗,宝钗的结局可能就是随着贾府败落而孤苦无依,流落街头,最终可能如袭人一样被某人收纳(其它平台见过贾雨村收宝钗论,依据为贾雨村作 」钗在奁内待时飞「 不忍,叹叹)。同意宝玉宝钗论,因为黛玉的支持者(贾母)年事已高,宝钗的支持者(王夫人)才是中坚力量,王夫人是狠辣角色,而贾母随着贾家败落而失权(或病或死)后,宝玉的亲事肯定是要王夫人做主,而在黛玉、宝钗、湘云中,论远近、论利益、论思想都是宝钗绝对领先。
9、秦可卿:与贾珍偷情被撞破悬梁自尽
秦可卿,情榜名情可情,道可道非常道,情可情非常情。秦可卿是八十回内十二钗正册唯一一位已完结人物,对于她的身世来历以刘心武领衔的秦学派的分析不无道理,但由于与本题略有距离,此处不多讨论。
10、巧姐:被刘姥姥搭救
从【留余庆】词和刘姥姥两进荣国府的剧情可以推断,巧姐日后被 狼舅奸兄 (王仁、贾艹)算计时被刘姥姥所搭救,而之前和板儿 柚子换佛手 也影射了日后和板儿结为伉俪的后文,以巧姐十二钗的地位和前八十回的戏份来看,后文中毕竟要有巧姐的重头戏,所以搭救后的事实在不好猜测。
11、妙玉:为权势所玷污
脂批里有一条基本是批出妙玉结局的,本句约为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 周汝昌老师对此段「乱码」有整理: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不哀哉?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化为)枯骨,不哀哉?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他日红颜固(屈从)枯骨,瓜州渡口,不能各示劝惩,不哀哉?
妙玉出场便是黑纱神秘人,大家闺秀、尼姑、贝叶文、先天神数、不宜还乡、不合时宜、为权势所不容等一堆看得到猜不透的说法似乎掩盖着什么秘密。
一个尼姑,居然能不合时宜,还为权势不容?权势何时这么爱较劲了?真实情况可能就是妙玉到贾府的根本原因就是来避难,避免斗争中牺牲于是选择背井离乡卧薪尝胆,在贾府的保护下发展。然而从从瓜州渡(江苏)来看,妙玉还是在不宜时选择了回乡,既然不宜回乡,回乡必有不宜,者不宜就是陷入污泥。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而回乡的理由就是渡恨,把仇人对别人的新仇过渡到对自己的旧恨~交换人质的节奏。
他日(因)过洁不能各示劝惩,现在瓜州渡口红颜只得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妙玉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最后为了达到某种交换(搭救宝玉等)而屈身事枯骨,为「权势」(」王孙公子「的对头)所玷污,为仇人所报复。
为 渡恨菩提 一叹~
12、史湘云:流浪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脂批
卫若兰射圃
大致确定湘云最后和卫若兰白头到老(也有解读是和贾宝玉)
但无论如何,史湘云是白首双星之一是毋庸置疑的了,但最后可能只是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正道是 夜深花睡去, 年少父母双亡,老来天涯流浪,只有少女时梦一样的生活在梦里,伴着那位 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的引愁金女了。
0、通灵宝玉和贾宝玉
通灵宝玉为何物?
此玉刻着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 得一块金子来配 ,于宝玉和贾家无比重要。
彼玉刻着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用一块金子补缺, 于历代权势皆无比重要。
此玉为通灵宝玉,彼玉为传国玉玺,此即彼?此非彼?
贾宝玉-宝二爷-保二爷-爱新觉罗保成(胤礽) 这种说法早已有之
若贾宝玉代胤礽,通灵玉代玉玺(引申为权利象征)
那么
宝玉出生带着玉如胤礽周岁被册封
宝玉丢失通灵玉如胤礽被康熙废黜
通灵玉失而复得可看做再次被立储
后序:
脂批 「此书表里皆有喻」,「不正看此书正面,方是会看」, 我于某些地方的解读说是过分解读也好,说是草木皆兵也罢。均出自致意曹公的 十年辛苦不寻常。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这种不承上不启下不主线不伏笔的剧情被安插在紧密的行文中,我更愿意相信是作者的暗示,告诉我们正看是红粉佳人,魅惑诱人却是虚幻,反看则是白骨骷髅,惊悚阴暗却能救命。且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看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