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建立更多的「链接」,尤其是「深度的、纯粹的链接」,生命的意义不要绑定在一个事物上,尽可能绑定在更多的事物上。
这些链接,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事,也可以是兴趣爱好。
越是基于纯粹关系、充满信任、爱、满足、温暖的「深度链接」,就越能帮你分解抑郁、痛苦、无意义感。
而那种「链接」少,且链接中充满痛苦、打击、压制,那就非常容易抑郁,乃至自杀。
比如一个只在乎学习成绩的学生,日常生活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学习上面,他的链接只有「学习」这一条,人生的意义在在于考一个好成绩,一旦他的学习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那就非常容易抑郁,乃至于精神幻灭。
而另外一个学生,他不仅学习,同时也打游戏,打篮球,绘画……他有多条「链接」,就算他的学习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比如没有考上心仪的大学,没有考上研究生,他也会从其它链接中汲取能量,阻止他走向严重的精神危机。
同样的,一个结婚后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家庭,断绝其他一切人际关系往来的家庭妇女,一旦哪天她丈夫突然离世,她就很容易限入严重的精神危机中,走向自我毁灭,因为她唯一维持精神世界的「链接」突然断掉了。
而一个有三姑六姨,自己又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家庭妇女,面对同样的问题,则会从容得多。
这些兴趣爱好,不一定是球类运动,也可以是寺庙的信众,平时喜欢拜神求佛,也可能是居委会搞的义工组织,也可能是保护流浪动物人群等。
在【三体】这部小说中,很多物理学家在得知真相后选择自杀,就是这些物理学家们人生所有的意义都跟物理绑定在了一起,物理幻灭了,他们也就幻灭了。
再来说链接的纯粹性问题。
越是纯粹的链接,就越有利于我们抵抗抑郁。
譬如多人登山运动,你跟你的队友在海拔八千米的山顶,稍微不注意就会跌下万丈深渊,这种极端环境下,会让你跟你的队友之间,快速地产生强烈的、浓厚的信任感。
这种「链接」是基于互帮互助关系,跟你在职场或者中学基于「竞争、利益、算计」的紧张性关系建立的「链接」完全不同,对于抵抗抑郁症,有很好的帮助。
同样的,还有基督教徒,那么多科学家,教授加入基督教徒群体,难道他们真的信上帝?可能相当部分原因还是因为人与人这种纯粹的氛围。
当然,还有城市爱心义工,蓝天之类的救援协会,流浪宠物救助团体,偏远山区支教,佛教群体等。
不同链接中的点滴成功,会中和你因为某条主链接的失败带来的挫败感,维护你对自己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热情。
比如一个在高考中失败的学生,假如他篮球打的好,曾经带领校队成功获得过比赛,这些成功就可以中和他因高考失败脑袋中产生的「废物,无能,为何不去自杀」等等内在观念。
同时,因长期打篮球这事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帮他缓和恶劣的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使一切关系都变成交易关系,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又消灭了宗族和过往的乡村,使得人变成原子化的人,「交易关系」+「原子化」,这两者都使得现代困在校园的学生,以及困在城市格子间的青年,比生活在北极恶劣环境中的爱基斯摩人,更容易感染抑郁症。
城市学生,城市青年,不应当太过于功利主义,除了「分数」以及「金钱」之外,还应当多从事些其它有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