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个人身上找问题,这次挑挑环境的毛病。
1、为啥你活得很辛苦?
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社会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很多人遵循着同一个路径——好好学习→考入名校→进入稳定且赚钱的行业→努力爬到金字塔顶端。
不是说这样不对或者不好,而是太多人进入这个赛道,势必会引起内卷。当被迫卷入后,人本身会被工具化,你不再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而成为了一个螺丝钉,评价好坏的标准就是你能不能适应这套游戏的玩法,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把意义和价值赋予在这套规则上,我能适应规则,我的人生就有意义、有价值;适应不了,我就会怀疑人生。
可怕的是,这套标准会慢慢地变成自己对自己的苛求,即便是别人不会时时刻刻提醒你要求你,你在独处的时候也会经常自我要求,你不允许自己「躺平」,不允许自己娱乐,因为你害怕一但松懈,就会掉队。你也会害怕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自己,仿佛在说「你怎么能不上进呢?」「你竟然敢挑战规则?」
所以这不是精神科或心理治疗能解决的,这是个社会问题。
2、「有时候负面情绪是正常人在非正常环境下的正常反应」。
我做精神科医生,经常遇到人们带着「精神疾病」或「心理问题」来门诊,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产生「病耻感」,因为这就相当于在说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出了问题,甚至是对「自我」的否认。出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一般的需要服用精神科药物或给予心理治疗。
但事实上很多「患者」来到门诊仅仅是因为「他们最近的生活压力变大了」,他们可能遭遇了不公正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差别对待;也可能是运气很差,在股市上赔了不少;还可能是遭遇了中年危机,他们无法在事业、感情、家庭上维持平衡。所以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心烦意乱、反复担心等等。
我们习惯于从「自身」找问题,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如此,「遇事反求诸己」「正人先正己」,有时候跟别人倾诉后,常常得到的反馈是「你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别人都能克服,你怎么就不行」。似乎一丁点耳客观原因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就像吹一个气球,当超过它自身的耐受度,气球就会爆掉。如果我们不断给你身上施加压力或者增加复杂度(complexity),你就会在某个无助的时刻崩溃掉,你可能会被诊断上某种精神疾病,也可能因此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或是出现物质滥用。通常人们被重挫几次后就会习惯性地崩溃或变得脆弱。
我们很少去思考「如何减轻外部的压力」,而是常常探索「怎样把气球的忍耐度变得更强」。
3、不恰当的社会期待
14年我回老家学驾照,当时十几个人一辆车,大家十几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一起,当然也会各自介绍一下自己,轮到我了,「我在清华读研,学的是精神病学,跟心理学业沾点边」,大家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可没成想这个介绍把自己坑了。
因为我是请假回去学车的,时间紧任务重,我要在两个礼拜之内考完科目二和科目三,所以其实压力还挺大的,每次教练搞练习考核,我都很紧张,生怕教练训斥。但这种压力我是不敢轻易跟练车的小伙伴讲的,因为我有点害怕被嘲笑「你自己天天研究心理学,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住?」「就这还清华的?还不如我呢。。」整个练车就在这种不敢言说的压力中渡过。
你可以笑我心态差,但这是我真实的心理写照。
最近看到这则新闻「清华法律高材生被律所辞退后自尽离世」,我也写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大致是说「单一的评价体系可能让人走向极端」,但有人留言说「这是个人心理不够强大,被辞退不能送送外卖、跑跑网约车?」
这个还真没那么容易,我倒是不觉得他在行动上有什么困难,而是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周围环境的声音能包容他么?我想大概率是不能的。光是这个标题「清华法律高材生被律所辞退后自尽离世」就已经足够反差了,大家期待的是「清华的学生怎么可能被辞退?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明你自己能力不行」「被辞退的清华学生应该逆势反弹」「他换个赛道应该也能成功」。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不再生活在这种评价体系下,或者真的能做到「视而不见」,才能拥有更强大的内心。但两者都不容易做到。
4、刷短视频刷到一个阿姨开着自己的房车自驾游,有人好奇她为何一个人在路上,她也在视频中解释过,原来阿姨的婚姻不是很幸福,经常被丈夫指责,也容易发生争吵,长期这样的生活让她患上了抑郁症。
两年前她用仅存的一万块钱购买了车顶帐篷和户外装备,开始了旅居生活,她说「别人的旅行是游玩,而我的旅行是以车为家」,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在空无一人的营地里受到过安全威胁,但旅行中也有很多的收获,一路上结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自己从「一窍不通」也逐渐成长为「旅行达人」。由于2300块的退休工资不足以支持她的日常开销,她便开始学习自媒体,没有团队的运营,也没有精美的剪辑,但却收获了230万的粉丝,她说「是因为我说了一些真心话」。
最让我触动的是她从一开始的愁苦状态逐渐变得面露笑容,她的抑郁症也慢慢得到了改善,她无疑是有勇气的,但更重要的是旅居生活让她找到了自由表达的方式,她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有太多的因素让我们无法觉察自己的情绪及感受,这会让人感到压抑,时间久了难免出现各种心理或精神问题。
有人问心理治疗或咨询的本质是什么?它到底是如何起效的?我想我的答案会是「个人情绪及感受的表达」,或者说是「寻找自我」。心理治疗中经常会询问来访「你的感受如何?」来访通常在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后会表现出一些诧异,可能之前的人生经历没有人这么问询过,自己也没有认真觉察过,自然也不太会像视频中的阿姨一样主动寻求改变。
但是当他们逐渐意识到「自我」的重要后,改变也会悄然发生,这就是情绪改善的契机。所以无论你的生活多么地杂乱,或者有多么大的压力,我们都应该开辟出一些属于自我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地看到自己,真正地与自我对话,争取最大程度的「自由」。
P.S.方式有很多,不拘泥于房车这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