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015-03-19心灵

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的「我执」。

「我执」是一种以自我为出发点的执念,对自我、个人看法和判断有着极为强烈的执着。

比如,总是反复思考自己某一次的表现是否完美,不断在脑海中回放当时的场景,纠结于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我念头的过度执着,也是一种思维反刍,进而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强迫和神经症。

常见的7种类型如下:

1、以自我为中心

把个人得失看的很重,比如工作中一旦自己的利益没有达到预期,就会陷入焦虑和不满。

2、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不自信,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稍微有点动静,内心翻江倒海。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一点负面评价,情绪低落很久,甚至开始自我怀疑。

3、难以释怀过去的错误和失败

一直沉浸在过去的错误和失败中无法自拔,不断地自责和悔恨。比如在一段感情中受到伤害,之后便不敢再投入新的感情,总是担心再次受到伤害。

4、过分追求完美

对不完美和错误会有强烈的排斥感,一旦出现一点瑕疵,就会感到极度痛苦。就像一个画家,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高,哪怕有一点颜色不协调,都会反复修改,甚至陷入绝望。

5、过度控制欲

表现为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试图进行严格掌控。比如家庭中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交友各方面都会进行细致入微的规划和管理。

工作中,对同事的工作方式和进度不断干涉,要求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一旦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6、固执己见

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在讨论问题时,无论别人提出多么合理的论据,都拒绝改变自己的看法,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与人发生激烈的争执。

7、过度比较

总是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并且以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而如果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又会滋生傲慢和自负。

强烈的自我执着会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时,无法以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和应对。

会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感到痛苦,会因为他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期望不符而陷入苦恼,会因为害怕失去已有的而充满恐惧。

【金刚经】中有一句话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 提示我们的内心不应执着于任何特定的事物、观念、情感、境界等。不被外在的相所束缚,不被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所左右,不被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担忧所困扰。

比如不执着于财富、名利、地位等物质享受;不执着于他人的赞美或批评;不执着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或观念。

「而生其心」 则是在这种不执着的状态下,自然地生发出一种清净、智慧、慈悲的心。这种心不是刻意造作出来的,而是在放下执着后自然呈现的本真状态。

它能够以一种超越的视角看待世界和人生,充满着对一切众生的关爱和慈悲,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智慧,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而不被表象所迷惑。

也就是只有放下执着,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才能达到一种内心的自在和解脱,从而展现出真正的智慧和慈悲之心。

如何破除我执?

1、放下对念头的执着

不要急于下判断,大脑有时会制造无谓的问题。我们常常会无端地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些担忧往往是没有根据的,却会让我们陷入焦虑。

停止被念头控制,将注意力从过度关注的问题上移开。比如,当你发现自己又在为某件小事纠结时,尝试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从而减少自我消耗,实现心理的自由和解脱。

做到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即觉,念起即断,念起不随,觉之既无。

2、培养超脱的心态

要学会从狭隘的自我视角中跳脱出来,不被眼前的得失荣辱所羁绊,不被个人的欲望和恐惧所束缚。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暂时的,我们的身份、成就、甚至我们的身体都是不断变化的。

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挑战,不再被自我中心的焦虑所困扰。

3、深化对无常的认识

接受变化是生命的本质,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财富、地位、名誉,还是美好的时光、亲密的关系。

认识到无常的本质时,就不会对拥有的东西过度贪恋,也不会对失去的东西过分痛苦。就如那盛开的花朵,虽美丽却短暂,我们欣赏它的绽放,也接受它的凋零。

在生活的起伏中,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变化,不被「我执」所束缚,因为我们知道一切都在流转,执着只会带来痛苦。

4、涵养慈悲的情怀

培养对所有生命的同情和理解,让心灵更加宽广和柔软。慈悲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也是对自己的宽容和接纳。

当你心怀慈悲时,会减少对自我的过度关注,不再仅仅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会看到他人的痛苦和需要,伸出援手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

同时,也会对自己的过错和不足更加包容,不再过分苛责自己。通过慈悲的实践,逐渐打破「我执」的壁垒,让爱与温暖在心中流淌。

比如抑郁的人多参与义工活动,就是涵养慈悲的情怀,打破「我执」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些实践,逐渐破除「我执」,即那种过度的自我中心和自我认同。也会体验到一种更深层次的自由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