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财经

商务谈判中有哪些谈判技巧?

2015-12-27财经

谈判过程中有一个隐形的操作,「对峙」,它会在几分钟内决定接下来谈判的难易,甚至直接决定成败。也不仅是商务情境,日常生活中很多沟通都会用到谈判技巧。在美、德、日、中的不同文化中,对峙的侧重各不相同。

「对峙」是指,在进入到用语言、策略、技巧、硬性条件…进行谈判之前,双方互相审视和试探的阶段。

如果分为「攻」和「守」,美国文化和环境相比之下最强调「攻」。肢体语言舒展,表情轻松,目光坚定,言辞幽默,接得住梗,语言甚至可以有些粗鲁尖锐、出人意料、适度夸张、振奋乐观的态度…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你的自信强大。

和美国客户谈判的核心在于,用幽默、口才、讲故事的能力、性格魅力、利益共赢…将双方拉到一个平面上。「人格感受」上的同一水平线和「听起来诚恳」的互利共赢,是对话进行下去的前提。

德国和美国接近,都是需要在短短几分钟内体现出「强大」的特性。差异在于,美国的「幽默活力亲和」,在德国是被视为「肤浅浮夸」的。以及,在德国谈判,对峙更集中在见面的前几分钟,对方的态度会直接扔在你面前:冷硬、质疑、不信任、排斥…这时候如果扛不住,后面的谈判会进行得一塌糊涂。因为对峙阶段输的那一方,会清楚意识到自己已败下阵,德方在接下来的20-30分钟内,会施更大的力将颓势已现的你捶死在谈判桌上,不留情面。

这非常符合德国的性格,他们对「软弱」和「失败者」的接受度为0。

和德国客户谈判的对峙阶段,需要使用和他们类似的强硬态度,攻击力强也好,针锋相对也好,总之要使对方意识到「这个人/这个公司实力可以,不容小觑,值得尊重」,后面的谈判反而会轻松高效起来,甚至能够成为长久的朋友——德国人认为的朋友,就是真朋友,而不是特朗普挂在嘴边的那种。

日本是最近才接触到的,对峙阶段的「攻」在这里完全不要使用,这被认为是粗鲁和自大,甚至是「用张牙舞爪来掩饰腹中空空」,这会让他们第一时间心生排斥,如果不是什么紧要的资金注入,日本客户会选择宁可不跟你往来。

要谈下来日本客户,就是要守,熬,忍耐,配合,用他们的方式,静水流深地等待,用心创造一些精妙的机会,一层一层耐心渲染,直至积累到某一刻,对方被打动。

「容量」是日本市场谈判中的核心词。需要像圆润的茶壶,壶口袅袅的水汽,轻盈柔和,壶中却是有着深厚的容量。对方冷落、疏离、婉拒、甚至直接拒绝,都需要看作是对自己「容量」的测试。轻易的放弃,会将之前的热情验证得更为虚假和便宜。

这个操作在德国和美国行不通,这两个国家直接、高效,拒绝合作,通常是有显著原因的,也会让你明确知道他们拒绝的态度。短期内如果没有纠正掉合同里的硬伤,或不能升级实质利益,人家不会有耐心去理解「真情感人」或「静水流深」。

中国的对峙,我个人感觉是更为复杂的,而且并不是像德国这样「对峙结束后获得信任,后面就好谈」,我甚至怀疑「获得信任」这一步是否真的存在,或者说,对峙始终在那里,不能有一刻放松,任何一个意外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攻要有,但不是直接正面的,太过正面根本谈不下去,对方会第一时间把你划为「不是我们这个圈的外人」,这种「非友即敌」的划分会消耗很多额外时间去矫正;

守要有,更多体现在「抗击打能力」,类似对方笑盈盈递给你一只滚烫的铜炉,你掌心都已烧焦,也要笑盈盈抱着,说「冬天里正需要它,真暖」,扛住击打,还能举重若轻,会让对方默默认为你有能力;

还有一个部分是「衬」,借用一些外界的人事物来烘托自己的力量,因此相比于其他文化,更需要擅长观察、搜集、倾听周边的信息。

要提一下,谈判的方式和技巧,与行业、公司、利益规模、个人都有相关,有的一致,有的悬殊。

写这个答案是因为今天突然想到几个市场的异同点,也回忆起过去的一些被捶或赢下的案例。

并不是要写成玄学,更多是个人记录,觉得这些年工作内外接触不同文化和不同的人,很有意思。毕竟最开始也有过,一出会议室,走到没人的地方,就「流下屈辱的泪水」的经历…这当然就是从德国谈判桌下来之后才会有的情景(捂脸

总之希望从事国际市场工作的朋友们可以长久耐心,磕磕碰碰地赢下去,多分享经验,感觉知乎这个领域的内容不是很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