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汽车

如果同时收到华为汽车和小米汽车的offer,从个人发展前景考虑推荐去哪家呢?

2023-10-23汽车

不要犹豫,不要犹豫,选华为。

1、从华为出来可以去任何一个主机厂或关联的零部件厂;但从小米出来,可能不会获得加分,如果小米汽车走得不顺,未来还会减分。

雷军有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曾经风靡网络,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领先趋势的选择可能比成功公司的选择更重要。

新能源汽车的风口已经到了,但是小米的产品还没到,而市场已经完全卷得不像样子了。

而华为车BU,早在2019年就成立了,同年发布了华为HiCar。

经过多年累积,如今有了自研的车机系统,有了车端、手机端的生态,有了八合一电驱,更有全栈自研的ADS2.0,这里任何一样拿出来,在行业内都是遥遥领先的。

而小米有什么呢?还打极致的性价比吗?请先把卷王零跑超过再说。

2、打开格局,华为可不是要做中国的博世,而是智能汽车的研销一体的平台。

如果说问界只是华为造车的试水,那么在智界之后,华为的路已经非常清晰了:华为要做的是一个研销一体的平台。

要想获得巨大的流量,先进入华为智选车;要想进入华为智选车,先跟华为合作打造具有华为DNA的专供产品。

这招,有点像电商专供大单品。

在面对巨大的流量诱惑面前,哪几个禁得住?灵魂都可以出卖!

格局打开些,华为所到之处,不说一定寸草不生,但注定会是行业大洗牌,很多品牌不得不向华为靠拢。

3、在华为,真能学到东西,在小米……

华为的自研能力那是真的强,华为的工作也真的是累,但华为给肉吃。

很多企业也想学华为,但只想学华为的狼性文化,不想给狼喂肉……

华为汽车业务2022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5亿美元的规模,目前直接投入有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

华为现有357件与汽车的相关的专利,其中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数量达到了137件,占比为38.37%;雷达方面的专利数量则有60件,占比达16.8%;与「电动车、电动汽车」的专利数量有96件,占比为26.9%;与充电有关的专利达到了30件,占比为8.4%。

可以看出华为有能力为所有汽车品牌提供一整套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

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