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上海第一批,「大齡剩女」進養老院,如今的生活印證了費翔說的話

2024-07-09社會

提到「大齡剩女」,許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年齡在三四十歲左右的知識女性。她們為了事業選擇成為「丁克一族」,甚至終生不結婚也不要孩子。

然而,在南方一線城市,大齡未婚女性的數量不斷增加,其中北上廣深地區已超過80萬,甚至養老院中也開始出現了首批選擇不結婚的單身女性。

這一現象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難道她們選擇一生不結婚,年老時不會感到後悔嗎?

現在大部份90後掙錢的動力,實際上是為了將來能夠享受居住在養老院裏的生活。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70後考慮是否要將父母送入養老院的時候,這些90後的大齡剩女已經開始憧憬自己未來在養老院的生活了。

她們憧憬的養老生活,無外乎是與三五好友相聚,喝茶聊天,閑暇時再下下棋。然而,現實中的養老院生活與這種理想狀態截然不同。

目前,養老市場的發展依然緩慢,遠未能滿足年輕人對這種理想化養老生活的期待。

在【讀者】雜誌中,一位90後的女孩分享了她陪同92歲的爺爺入住養老院的經歷,並在養老院體驗了幾天日常生活。

那麽,養老院的生活,真的如年輕人所想象的那般愉快嗎?

據她講述,她的爺爺所在的養老院收費方式包括押金和月租兩部份。僅僅是押金就支付了30萬,而每月的租金為3000元。

這家養老院面積廣闊,配備了完備的基礎設施,從健身區、乒乓球和撞球廳到遊戲廳,甚至還有電影院和圖書館,一應俱全。

除了這些日常活動,平時的飲食也極為豐富,食堂甚至采用了自助餐模式。

此外,這家養老院裏的醫療保健設施一應俱全,猶如一個微型世界。這裏每天都有充足的飲食供應,還有專人照料日常生活。

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日常生活是多少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從這個角度來看,90後追求這樣的養老院生活確實是有其合理性的。

然而,現實中的退休生活真的會如此自由嗎?

許多國內人士的思想在上個世紀新思潮的影響下逐漸開放,他們渴望享受生活和婚姻的自由。

這使得一些女性重新審視婚姻的意義。有人說,婚姻就像一堵圍墻,外面的人竭盡全力想要進入,而裏面的人卻絞盡腦汁想要逃脫。

隨著外來開放思想的不斷湧入,這些女性認為束縛自己的正是「婚姻」,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更加註重自身的享受。

並非所有女性都能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這樣的自由養老生活通常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只有在自身條件優越的情況下,才能實作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此之前,上海首批被稱為「剩女」的女性,已有許多人搬入養老院或入住養老公寓。她們大多年齡在五六十歲左右,只有少數人更為年長。

媒體有意向采訪她們,詢問她們在這裏的生活是否幸福。然而,她們的回答一個比一個令人感到心酸,大多數人也表達了深深的後悔之情。

她們淚流滿面地向記者傾訴心聲,表示自己年輕時完全不想結婚,更不願意要孩子。那個時候,她們只想獨自瀟灑地生活,享受那份無拘無束的自由。

不僅有自己的收入,生活支出方面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所以那個時候她過得非常自由。然而,正是這種家庭的溺愛,使她變成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她感到更可怕的是,當她的父母相繼離去時,內心充滿了恐懼。盡管她有穩定的收入和一筆存款,但突如其來的孤獨感讓她難以承受,最終不得不選擇住進養老院。

「住進養老院後,最真實的想法是:後悔沒有結婚為妻,後悔沒有生育子女,更後悔自己沒有子孫滿堂。」

然而,最令她們心痛的是,每當看到養老院裏其他老人的子女前來看望時,她們總會陷入深深的內耗,因為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自己的親人。

也許如果再給她們一次選擇,她們就不會踏上這條「不歸路」了。

如今,「不婚主義」現象依然普遍,甚至連知名演員費翔也不例外。他的「不婚生活」已經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正因為他奉行「不婚主義」,在母親去世後,費翔便徹底孤身一人。

盡管獨居生活帶來了自由,但大多數時候依然充滿了孤獨與寂寞。從最近的一次采訪可以看出,費翔無人照料,臉上滿是歲月的痕跡。

當記者再次提及他的婚姻問題時,費翔依舊堅定地保持自己的觀點。盡管看到身邊的朋友們都有妻兒相伴,他也因此感到高興,但他從未因為自己未婚而感到遺憾。

費翔曾經說過:「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定地走下去,不要責怪他人,自己承擔責任就行。」

然而,當那些堅持「不婚主義」的人最終孤獨終老時,他們是否會在心中責怪自己,是否會為當初的選擇感到後悔呢?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始終存在,最初的選擇是自己做出的,不能責怪他人。

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平穩地過好余下的日子,充分利用時間來提升自己。在進步的過程中,你會遇到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這樣就不會感到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