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給你大道理,我來給你方法。
以下內容適用於全職媽媽。
現在寶寶一歲零一個月,我自己用這個方法幾個月了。女兒情緒穩定,健康活潑,我自己能月均讀兩本書,上了3個月的投資課並開始打理家庭資產,現在在上新媒體課,並持續輸出內容。
個人覺得自己能將雞零狗碎的帶娃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以下的方法還是很有用的。
ps,收藏是點贊的3倍o(╥﹏╥)o 不要這樣吧,覺得有用就點個贊吧,會讓更多的同伴受益的呀~
首先,阿姨也好,媽媽婆婆也好,
在這裏,我想多說一點。
有人在評論裏說:「有人幫做家務就不是全職媽媽了。」
這真的讓我很迷惑,怎麽會這樣定義全職媽媽?
在我看來,我們照顧孩子,目的是讓自己對孩子人生的開始更放心;打理資產、買房裝修這種大事,目的是積累家庭財富等;這些事務於我們普通家庭而言, 都是沒辦法假手於他人的。 這些才是全職媽媽的工作重心。
但是家務?除了那些修家務禪,從家務中能獲得寧靜與力量的人以外,大部份的人,做家務只是為了保持家中整潔不是嗎?這件事完全可以假手於別人啊。
你說條件不允許我能夠理解, 但你說不管怎樣全職媽媽就應該自己做家務這個……
我真的無法認同。
我個人習慣盡量看問題到本質, 看到這件事情的最終目的是什麽,然後去問這個目的是否只有這種手段才能解決?
你只負責帶娃,這就已經很累了。但不做家務,就還有可能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
如果沒有,那你要在家務&帶娃中再掙脫出來自我提升,要累垮自己了。
如果有,接下來,你的生活就是分兩部份:育兒和自我提升。
那你就要一一梳理清楚:
「1」兩者各占用的時間;「2」育兒時間如何更好育兒;
「3」提升時間如何自我提升 。
下面以我自己舉例。
「1」 梳理寶寶作息時間
說實話,在孩子能溝通以前,媽媽的時間完全就是隨著寶寶來的。
在女兒剛出生的那幾個月,是完全沒有規律可言的。或者說,那時她的規律就是睡、吃、玩,但是不會按時間點來。那時的我就只能她什麽時候睡覺什麽時候看看書休息一下而已。
但漸漸的,隨著她的月齡增長,再加上我有意識地引導她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比如幾點吃飯,幾點玩,幾點睡(但絕不要強迫她睡覺)這樣,她的作息變得有跡可循。
不僅是規劃她的生活,更是規劃我的生活。
有人也許會說,知道大概的孩子的規律就可以了,還需要列一張表嗎?
將孩子的作息梳理到紙面上非常重要。
只有將時間在紙面上一清二楚地呈現,你才能確切地安排一切。否則,依靠著「現在寶寶睡了,那我是休息一下還是刷會手機還是去看點書呢」這樣模糊的感覺,你很可能就會將所有自由的時間都用來刷手機上了。
這是我在她11個月的時候總結的日程表:
當然, 這些時間都是提供一個時間段的大概範圍,我們不可能真的精確到點。 而且有時候寶寶突然某天興奮不按點睡覺都是有可能的,大家千萬別按死時間來哦,不然就和「從容帶娃」南轅北轍了!
如我的表所示,我能清楚地看到她睡覺的時間、我規劃的專心陪伴她的時間、我規劃的可以一邊讀書一邊陪伴她的時間。
她睡覺的時間: 上午一次小睡,下午一次小睡,晚上20:00後。也就是說,我有三段完全自由的時間。 這些寶貴的時間我會用來上課、寫東西,不必擔心會被打擾。專心陪伴她的時間:這段時間我會完全拋開手機,一心一意地陪她玩。 即使她自己玩的很開心,我也會坐在一旁靜靜地微笑著看著她,讓她在興奮回過頭看我時能立刻得到我的回應。並且,這也是我引導她做點早教遊戲的時間。
半陪伴時間: 這段時間我會讓她自己玩,我在一旁看著書或玩玩手機, 在她身邊但不完全屬於她。 當她需要我時我會給予幫助,不需要我時我幹點自己的事。
將時間梳理清楚,有兩個好處:
我會在每個時間段裏專心地做規劃好的事,而不是做一件事想一件事:這樣往往什麽都幹不好。
比如,我在專心陪伴她的時候就不會做任何其他的事,而 女兒感受到我的專心陪伴,她會非常有安全感,情緒會非常穩定。
這點真的很明顯,有時候我因為各種原因需要頻繁用手機時,我能明顯感到她的暴躁和委屈。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處於這種情緒當中,對她的心理發展很不好。
而因為每天有足夠長時間的專心陪伴, 我也能心安理得地在半陪伴時間做點自己的事,而不會有負罪感。 女兒因為也得到了我的專心陪伴,她也能自己安心的玩。
真的,這點非常重要。
如果家長不仔細梳理這些時間,就不會知道這一天是陪寶寶玩耍的時間多,還是玩手機的時間多。
只有有規劃的、長線的任務才能讓人快速成長。
如果人的時間是零碎的,獲取的知識是零碎的,那人的成長就會非常低效。
我雖然決定全職帶娃到女兒三歲,但卻並不想陷入「圍著孩子轉」的生活,更不想讓自己的成長停滯三年。所以我會主動學習新知識,並嘗試輸出,這些都需要我有意識有目標有規劃地去做,一天一點但是堅定地向前走。
然而全職媽媽的時間常被定義為零碎,而且總是容易被事情推著走。而且,有句話是:
最難的不是擠出時間,而是你擠出時間來幹什麽。如果我們沒有去梳理時間,沒有將長線任務分配到確切的每一天,將時間和任務結合起來,那即使你省出來點時間,也容易陷入「這段時間我該用來做A還是做B」的糾結中,也可能今天做點A明天做點B,很難將一件長線任務慢慢地做下來。
我就是靠著每天的三份自由時間,每天上一點課,寫一點東西,做一點總結,啃下了三個月的投資課,現在在啃新媒體課,並在持續輸出內容。
「2」梳理育兒時間如何育兒;
關於陪寶寶,剛開始的時候, 我經常會陷入「啊,和寶寶玩什麽呀」的迷惑境地 ,雖然我學了一手的早教知識,也讀了好幾本相關書籍,但臨到要用了,該蹦出來的東西就很容易藏在腦子裏,對吧?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匡先生身上。
所以我想了想,就從我的早教知識網絡裏篩選了一些早教遊戲,做了一個日常專案打卡表,貼到墻上,作為我們共同的,陪寶寶玩耍時的參考。
說是打卡表,但其實根本不會每項都打卡,只是貼在墻上,在需要參考的時候看一眼,挑幾個玩一玩。並且,也可以根據之前做的來決定今天做點什麽,最好每個專案每個月能玩上一兩次吧。
這是我給女兒規劃的11月齡打卡表:
這個表格為什麽重要呢,因為:
人為什麽容易累,很多時候就是因為腦子裏的東西太多了。你的大腦一直緊繃著運轉,總是擔心會有什麽事情忘記、沒有做,就特別容易疲憊。
這個表格就可以將我們學到的早教知識從腦子裏拿出來,讓我們的腦子在關於「如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這個事情上得到休息。
再也不會傻坐著傻笑著,腦子裏卻在一遍遍瘋狂運轉著自己到底該幹點啥,而這些有趣的遊戲,也能讓女兒玩得更開心。
大家在制作這個表格時就可以翻翻自己的我的最愛啦,翻翻書啦。
這裏我推薦一本書:【越動越聰明】。這本書真的是簡潔而不簡單,裏面根據月齡推薦的遊戲都完全符合嬰幼兒生理心理發展,但介紹時又不會長篇大論一些理論知識,很贊哦。
我一般就是將前文的兩張表打印出來貼墻上,陪寶寶玩時就瞥一眼現在我可以幹啥,幹就行了。輕松得很。
「3」梳理如何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這件事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是在帶娃生活中呢。
其中自己的心理工作我就不說了,大道理大家多看看別人的。
不過我這個手賬一點也不好看,我不會去做任何、絲毫美化,純粹的管理任務罷了。
手賬分三部份:
打卡表、月規劃、周規劃、日記。
打卡表: 將想養成的習慣放入打卡表中,每天打卡。月規劃: 將每月的目標規劃了放入。
周規劃: 將月目標拆分成周目標放入。
日記: 當某一天給你特別觸動的時候,就記錄下來。
那我的日目標在哪呢?
在周規劃部份裏,那部份一頁紙會給你分成七天, 我習慣在每天的開頭寫上日目標,每當完成一個目標就給自己打個勾,然後到了晚上就規劃下一天的目標 。
就這樣, 手賬又將我的腦子從「每天應該做點什麽來提升自己」這件事情裏解放出來。
其實如果仔細看圖片,就會發現我:
打卡很差,早睡更是一天都沒有做到。非週期性的某一天甚至某N天我就會突然頹廢,啥都不想幹只想癱著看手機。
不過這沒什麽不好意思的,相反的, 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普通人的生活。
我並不會把生活過得多麽完美,但是我只要做到了50分,我的生活就已經非常有意思了。
如果你對自己要求太高,非要追求完美的話,那你可能會時時陷入沮喪中。
要明白,全職媽媽的生活裏,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我們必須要保持佛系、平糊、從容的心態才能搞定它。
一旦心態開始不受控制,那你做再多思想工作、任務安排,你的生活仍然會從根部開始潰散。
自己的手賬本沒法推薦,挑了個差不多的:
最後
總結一下:
(2)寶寶活動專案表;
(3)手賬(或其他目標管理工具);
我能理解大家想育兒&自我提升兩不誤的心理:
只有生活中有單獨屬於自己的事才會讓人安心——我依然是我。
希望此答案能給人以幫助,祝每個全職媽媽都有自己的成長。
曾經的 互聯網數據分析師 ,現在是 持有早教師證書的全職媽媽 ,擅長 理性分析解決 生活的各類問題。
歡迎關註我呀, 一起更好地育兒,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