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貓糧、硬幣、彈珠以及花花綠綠的磁珠,這些小玩意兒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但是很難想象,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小玩意兒,不知什麽時候就可能成為健康隱患,透過嘴巴、鼻孔、耳道,進入孩子們的身體裏。
遇到孩子身體誤入異物後,家長免不了擔驚受怕,大多數抱著孩子急急忙忙趕到醫院,一番檢查操作後,運氣好的借用工具可盡快取出,運氣不好的如果因為異物卡在的位置「不理想」,甚至會出現窒息、穿孔、感染等緊急情況……給孩子帶來致命風險。
暑假來了,時常與各類異物近距離接觸的耳鼻喉科醫生給廣大家長提個醒,務必收好家裏易被孩子塞入耳道鼻腔以及誤吞的小物件、危險品,加強看護。萬一危險發生,也要學會應急處置方法,避免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3歲女孩 醫院耳鼻喉急診的「熟客」
在想象力和好奇心的驅使下,小朋友的一些行為常常讓大人摸不著頭腦。
前不久,一名3歲女孩在家長的陪同下,淡定地來到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阿姨,我將玉米粒塞到鼻鼻裏了」「這次又塞了幾粒、」「一粒就一粒」。聽見女孩與醫生的對話就可得知,這年紀不大的小女孩可是醫院耳鼻喉科的「老患者」了。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主任醫師崔彥儒介紹,小女孩因為鼻腔異物已經進急診三次了。「第一次是在她一歲時左右,她媽媽發現孩子一側鼻腔總是往出流黃色濃液,然後就醫時發現鼻腔內有異物。第二次是兩歲多時,將一粒貓糧塞進了鼻腔內,然後自己告訴媽媽後,來到醫院就診。第三次是將一粒玉米粒塞入鼻腔,也是自己告訴的媽媽。」崔彥儒介紹。
「孩子年紀小,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家長除了加強引導和教育,還是要多加註意,預防意外的發生。」崔彥儒醫生介紹,耳鼻喉科急診中,兩三天就會遇到一起兒童異物相關疾病。除了平日裏常見的魚刺、骨頭等異物卡喉,每到暑假寒假期間,鼻腔異物、耳道異物的接診量會明顯上升,來就診的大都是2到4歲的兒童,5歲6歲的兒童也會遇到。
但與幼小孩子好奇心作祟下的主動行為不同, 5歲6歲的孩子大多是在玩鬧時不慎將異物吸入氣管、鼻腔內。不久前一名6歲的男孩因為在吃零食時與哥哥打鬧,不慎將瓜子吸入氣管內無法取出,被家長匆忙送到醫院急診。幸好沒有阻塞氣道,最終透過鼻內鏡,在男孩鼻腔內取出了兩顆瓜子。
記者了解到,在生活中,也會有很多家長在朋友圈或者在一些育兒論壇上,就此類情況發出求助。大家發現,低齡兒童很喜歡將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塞入鼻孔、耳道裏,如紐扣、黃豆、積木碎塊、花生米等。對此崔彥儒解釋,孩子天性好奇,特別是低齡兒童喜好這種「體驗」,他們想透過這種親身的感受來認識世界,但又不知道這種體驗會給自己帶來危險。
除了耳道、鼻腔之外,消化道異物以及食管異物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逢年過節時最常見的是硬幣,大多數人家裏還有過年包餃子放硬幣的情況,所以家裏如果有年紀較小的孩子,還是需要特別引起註意。」崔彥儒提醒。
孩子誤吸、誤吞異物後,家長的應急處置很關鍵
孩子氣管食道異物後,很多人想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崔彥儒表示,對於1歲以上的幼兒及兒童,如果孩子由於呼吸道異物引發窒息,家長應站在患兒身後,用兩手臂環繞其腰部;一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放在患兒劍突下和臍部的中點位置;用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重擊壓迫患兒的腹部;重復以上手法直到異物排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正確掌握姿勢以及完美的掌握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容易造成孩子腹腔內部損傷。
還有一些家長發現孩子食管進入異物後會將孩子倒立,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崔彥儒表示如果異物卡在孩子的食管內,說明異物多是帶有棱角,緊靠倒立不可能將異物倒出,如果異物經過食道滑入胃裏,那麽倒立也不可能將異物從體內倒出來,還有催吐的方式也不可取。
崔彥儒提醒,「假期裏各種兒童意外高發,家長要註意防患於未然,家裏的各種小物件要放好。小朋友的辨識能力有限,一些危險化學品不要放在孩子能接觸到的地方,也不要裝在飲料瓶裏;盡量不要給孩子買帶有磁性的益智類玩具;電動類玩具,盡量不要買孩子能拆裝的電池款的,或者把電池盒封口封好;3歲以下的孩子不要餵花生、瓜子等堅果類食物,吃紅棗要去核,因為棗核的兩頭很尖,也曾因為兒童誤吞引發過很多深刻的教訓。小朋友的意外,很多情況都是意想不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好預防,提高警惕。」
丨來源:青橙融媒記者 馬妍(圖片均為資料圖)
丨制作:趙 丹
丨統籌:王 芳
丨稽核:劉 軍 苗 青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