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能消除過錯方的羞愧感和內疚感,也能化解受害方/受傷方的怨恨和復仇心理。
沒有「道歉」,或許就不會有「原諒」。
道歉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是 沒有充分承認錯誤 ,比如這個提問,連道歉的必要性都要閃爍其辭。
【道歉時的註意事項】(根據題意以下用「受傷者」,也可替換為「受害者」):
應該做:
1、要真誠。虛偽的道歉比不道歉更傷人。
2、看著受傷方的眼睛,坦然地承認你做錯了。
3、 讓受傷方明白,他/她沒有做錯任何事 。
4、允許受傷方向你表達受傷、憤怒和不適的感受。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5、努力彌補自己的過錯,恢復受傷方的尊嚴。比如:寫一封信,畫一幅畫,更換或修理被損壞的物品。如有必要,請詢問對方主的意見。
6、讓受傷方明白你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信守你許下的諾言。
不應該做:
1、簡單地說一句「對不起」或「我道歉」,並不詳細檢討自己錯在何處。
2、為自己的過錯找借口。(無效的解釋也算其中一種。)
3、你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真是糟透了,但你很怕別人知道你有這樣的感覺。(其實,「你很難受」這點,受傷方也想知道。)
4、指望受傷方依然受傷、憤怒和痛苦時,立刻原諒你。
5、讓別人為你的過錯道歉。(你應該自己道歉。)
6、認為道歉為時已晚。(發自內心的道歉,也能治愈舊傷。)
傳統含蓄的父母,用默默修正言行的方式傳遞歉意,在家庭關系中也是可行的,不過,春風化雨之功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達到的,要方方面面的、長期的以身作則。
父母發自內心的道歉,是一種勇氣,也是完善人格的一種表現。在親子關系中,還是一種內心的力量與勇氣、如何進行人際互動的示範。
當然,不肯道歉,父母也將承受回避與不面對的果。
真正的道歉,是發自內心的愧疚。
真正的原諒,是每一次想起都原諒。
參考書籍:
繪本【對不起啦!】(貌似太火爆,找不到單本連結。下面是一整套的連結,大家各取所需——圖書館可借,非常實用的一套小學生心理建設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