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理響中國」賦予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訪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大學中國—韋拉克魯斯研究中心主任阿尼巴爾·卡洛斯·索特雷

2024-01-25新聞
本報記者 白樂
2023年,中國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繁重艱巨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頂住了外部壓力、克服了內部困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定步伐。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素發展紮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過去一年,中國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好成績。在新的一年,國際學術界和智庫機構繼續高度關註中國發展。很多學者註意到,傳統的西方理論或者學術框架無法解釋新時代以來的中國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是開啟中國發展之門的鑰匙。
本報記者采訪了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大學中國—韋拉克魯斯研究中心主任阿尼巴爾·卡洛斯·索特雷(Aníbal Carlos Zottele)。索特雷多年來致力於中國發展研究,也曾多次存取中國並親歷新時代中國的變遷。他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卓越引領力與有效決策力賦予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新時代以來,中國一系列突破性進展與標誌性成果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一條由經濟奇跡、科技奇跡和社會改革奇跡鑄就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在世界呼喚和平與發展的當今時代,這一思想的豐富理論內涵與實踐碩果值得國際學術界進行持續而深入的研究。
開辟新的發展境界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評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於中國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戰略性意義?
索特雷: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輝煌成就。而進入新時代後的中國,則踏上了更加令世界矚目的發展歷程,用紮紮實實的成績向世界呈現了一個活力無限、紅紅火火的中國。世界看到的是,對國家未來表示樂觀、對個人前途滿懷憧憬並為此願意付諸努力、辛勤耕耘的中國人民。在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方略的指引下,中國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進一步鞏固了國家政治體制的穩定性,提升了百姓的獲得感。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持續上升,中國倡導的一系列全球性理念與方案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認同與支持。
可以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帶領全體人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也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境界。這一思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國理政體系,透過一系列開放、務實、高效的國家政策,讓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也讓世界進一步關註中國。在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基礎上,這一思想充分考慮中國在新時代的社會狀況與實際國情,從而將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這一宏偉目標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受益於正確的方向指引,中國在短短數年內徹底扭轉了自身命運,實作了令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現代化騰飛。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實作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一度專註於解決溫飽問題的中國迎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2020年,中國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意味著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徹底擺脫貧困,這一壯舉可謂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反貧困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帶來了希望與光明。這一道路表明,人類完全可以在不幹擾他人生活質素的情況下共享地球空間,而一個國家也完全可以在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前提下實作自身壯大。
難得的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習近平主席始終保持著不盲目樂觀的憂患意識。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面臨一系列需要攻克的國內發展難題,而變幻莫測的國際風雲則進一步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尤其是2023年以來,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比以往更加需要迎難而上的戰略定力與凝心聚力的民族信念。中國成功克服了種種外部不利因素帶來的風險與挑戰,中國經濟已從疫情影響中迅速恢復,並帶動了全球經濟復蘇。在全球依舊處於艱難與掙紮的時刻,中國彰顯了一個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國家固有的強大韌性。作為國際體系的主要參與者,中國正在為一個經濟形勢依舊低迷的世界帶來信心、樹立榜樣。
終結「歷史終結論」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最新出版的專著【歐洲中心主義下的中國與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China y América Latina y el Caribe frente al eurocentrismo)中有一個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實踐中的成功,可謂為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畫上了終結符。請您闡釋一下這個觀點。
索特雷:的確,包括我在內的不少國際學者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式的成功實踐打破了「歷史終結論」的預言,證明了西方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制度之外的另一種道路存在的合理性。
20世紀80年代末,福山提出「歷史終結論」,預言冷戰的結束標誌著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將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歸宿。然而,我在書中提出,幾十年來,全球價值鏈的重新配置和國際金融體系的變革重塑等事實證明了福山預言的錯誤性。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周期性經濟危機已經成為難以避免的常態。與此同時,政黨惡性競爭、國家債務與信用危機、社會群體撕裂等諸多亂象充分表明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端。顯然,福山所宣揚的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並非人類政治文明的終極形態,福山的觀點本質上暴露了一種單極秩序的錯誤觀點。
18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啟了歐洲資本主義全球性擴張的序幕,此後,隨著海外殖民地的大範圍建立,歐洲中心論、西方中心論等得以催生。這些理論被視為西方學術界的「正統觀念」。在這些觀念之下,西方國家試圖將其政治、經濟、文化、種族、環境等領域的制度作為解釋世界的唯一標準,並將西方模式作為其他國家邁向現代化行程中的唯一標桿。
但必須指出,歐洲中心論、西方中心論的實質是以主宰世界為目的而制造的有關歷史合法性的說辭與話術。它們建立在二戰後西方國家工業和軍事主導地位賦予的所謂「優越性」之上,這種狹隘的世界觀和歷史觀在當今時代依舊根深蒂固,仍持續存在於西方國家設計和推行的外交政策之中。
同時,我在書中也闡明了這樣一種觀點:當今國際體系中的一系列變革趨勢表明,二戰後由西方已開發國家主導的單極模式正在讓位於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引領下的多邊主義趨勢。在新一輪科技及生產革命的助推下,今天的全球合作正從既有的歐美中心模式向新型國際多邊合作模式過渡。西方國家需要意識到,如今,世界格局正處於急劇變化與深刻轉型之中,曾經的第三世界國家不會再選擇繼續屈從於不少西方政客口中所謂的「偉大西式文明」。
全人類進步的重要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如何評價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意義?
索特雷:一直以來,中國毫無保留地將自身現代化帶來的社會變革經驗分享給全世界。這一做法與一些西方國家將現代化作為謀取私利的手段和工具大不相同。我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在未來的全球化行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它將成為世界現代化和全人類進步的重要保障。
近幾年,我所在的中國—韋拉克魯斯研究中心與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展開了豐富的合作。我們的合作成果表明,新時代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經驗為世界作出了實質性的巨大貢獻。習近平主席領導下的中國不僅實作了自身的發展壯大,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帶去了諸多發展機遇。
例如,過去的十余年裏,人們對中國為整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的民生福祉所作的卓越努力表示極大的關註和贊賞。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對拉理念與政策舉措,中拉合作展現出了巨大韌性與活力。習近平主席很早就意識到拉美地區的發展潛力所在,也因此高度重視中拉友好關系。近年來,他多次存取拉美國家,在演講中曾多次提及對於中拉合作前景的美好期盼。在拉丁美洲,「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了廣泛歡迎和支持,圍繞該倡議展開的一系列自貿協定、全面戰略合作檔不斷生根開花。同時,拉美學術界正在研究將這些具有寶貴成果的協定套用於拉美民間社會。
全球性倡議構建美好世界
【中國社會科學報】:習近平主席從審視世界秩序與國際局勢的高度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全球性倡議和理念,您作為一位學者如何看待這些倡議和理念?
索特雷:的確,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世界秩序與全球治理機制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習近平主席無疑很早就洞察到了這一點。全球發展要取得實質性的成果,需要國際層面的有效機制,以避免某一個或多個國家占據全球主導地位以及行使霸權的可能性,消除少數國家在經濟或軍事領域征服其他國家的可能性。習近平主席因此將這一判斷凝結為具有宏闊文化視野的思想結晶,即著名的三大全球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自提出以來,這些倡議與理念在世界各國引起熱烈反響。
在全球性危機頻發、地緣政治沖突此起彼伏的當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了各國人民向往和平的心聲和願望,是適應世界多邊主義潮流的新穎理念。這一構想倡導平等、博愛與善意,閃爍著「天下一家」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輝。
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為踐行全球性倡議與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理性務實的國際行動。例如,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共同簽署了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地區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面對國際金融形勢的持續惡化,中國在RCEP框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成員國提供可貴的投資合作機會與融資支持、幫助成員國走出疫情影響等,都見證了中國為推動建立更富包容性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的卓越貢獻。
中國試圖促進有效國際合作的另一個例子是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同為創始成員國的上海合作組織。自21世紀之初誕生於上海黃浦江畔,該組織走過了20多年非凡的發展歷程。得益於寶貴的「上海精神」,成員國在政治、經濟、安全、科技、人文等領域取得了卓越進步,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地區安全與穩定,也為世界持久和平與發展註入了「上合信心」。
中國和平崛起是歷史潮流
【中國社會科學報】:您曾說,隨著近年來中國在國際體系中日益顯著的影響力,中國遭受了不少來自西方政客的「汙名化」,這種「汙名化」是因為無法平靜接受中國崛起的結果。請您向中國讀者詳述一下這個觀點。
索特雷:的確,一方面,近年來在經濟實力和技術競爭力不斷削弱甚至喪失的背景之下,美國和西歐國家正面臨國內發展蕭條的困擾。另一方面,面對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一些西方國家難免心生嫉恨。中國發展的成功故事因而遭到了一些別有用心的「汙名化」。此外,2023年下半年以來,面對中國5G通訊技術、人工智能芯片、半導體器材突飛猛進的現狀,美國以保護「國家安全」之名將多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這些保護主義行為使國際貿易自由流動遭到大大限制,也幹擾了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性。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大國以所謂「公理式民主」定義其他國家的行為和觀念。試問,當少數國家隨意封鎖制裁其他國家、策動金融暗戰時,「自由民主」在何方?當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侵占別國領土時,「自由民主」又在何方?肆意發動軍事政變、使用殺傷性武器、歪曲國家間友好意願的不良企圖……種種仍未消失的西方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蹤跡表明,「公理式民主」只是被有選擇性地渲染和利用而已。
今天,中國人民正在齊心協力將中國夢從願景變為現實。幾十年來,盡管中國的社會結構不斷發生著演變與更新,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社會發展與自然資源之間的共生始終是「不變的永恒」。中國人民在其漫長的社會生活中從未主動挑起戰爭,中國在實作經濟崛起的過程中從未有過征服其他民族的意圖。西方大國必須承認,中國的和平崛起非同尋常,這一崛起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不僅對中國自身有益,也將造福全世界。
作者:白樂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1月25日第28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