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青年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2024-01-25新聞
原標題: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青年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統闡述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青年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題中之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和黨的青年工作的結合大文章,切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青年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更好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青年、凝聚青年。
強化思政引領,加強青年理論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上好思政課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舉措。一是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青年的理論水平。要透過各種形式和渠道,組織青年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之以恒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認真學習黨的歷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大決策部署,不斷提高青年的理論水平,引導鼓勵青年把科學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力量。二是加強思想引導,增強青年的思想自覺。要創新載體和形式,運用大數據、互聯網、雲平台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手段,搭建類別豐富的宣傳平台,向青年宣傳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基本內容,讓青年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性、真理性、先進性,堅定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讓青年自覺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為自己的思想指南和行動準則,自覺抵制和反對一切違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三是加強思政教育,提升青年政治素養。圍繞學生普遍關註的社會思潮,透過微信、微博和微課等「微宣傳」思想工作平台,發揮其在引導網絡輿論方面的優勢作用,有效傳播主流思想輿論。要堅持「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相互促進融合,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的隱性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顯性作用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依托社會活動,加強青年實踐教育。加強青年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青年、引領青年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一是加強青年的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加快構建動態性、開放性的勞動教育實踐體系,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促進青年在勞動教育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加強青年的社會服務,提高青年的社會責任感。應充分利用社會大課堂,引導青年積極參加誌願服務、實訓實習等活動,在實踐中提高本領、拓寬視野,實作自我責任、家庭責任、國家民族責任與世界責任的內在統一。要透過各種形式和渠道,積極引導青年參與社會服務,讓青年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人民群眾服務。表彰和獎勵在社會服務中表現突出的青年,讓青年感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不斷增強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榮譽感。三是加強青年的創新意識,提高青年的社會創造力。青年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激發和培養青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青年在科技、文化、教育、經濟、管理等各個領域,發揮自己的創新力量。支持和鼓勵青年的創新活動,為青年提供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創新資源,搭建好創新平台、暢通好創新渠道,解決創新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護和落實創新成果,讓青年成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積極傳播者和有力推動者。
堅持以文化人,加強青年文化教育。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守好意識形態前沿陣地,是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青年、引領青年的重要內容和核心要素。一是豐富育人載體,增強青年文化自信。要註重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育人資源,充分把握好中國傳統節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等契機,充分利用博物館、文化館、烈士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造新形式,實作從文化資源到教學素材的轉換,為提升青年文化自信註入時代元素。二是鼓勵文化創作,激發青年的文化創造力。要激發和培養青年的文化創作意識和能力,大力支持和鼓勵青年的文化創作,為青年提供良好的文化創作環境,解決文化創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增強青年的文化創作信心和動力,讓青年在文學、藝術、音樂、影視、動漫等各個領域,發揮自己的文化創作才能,創作和傳播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文化作品,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象化、符號化,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和文化環境,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和發展作出貢獻。三是激勵文化創新,啟用優秀文化基因。要讓廣大青年了解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各類文藝展演中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中華文脈。組織學生深入研究與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提煉出具有代表性和特色性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引導學生將其與現代文化元素相結合,創作出兼具傳統審美和現代審美的文化作品,在青年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話交融過程中,引導廣大青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丁社教 霍雨薇,作者分別為西北工業大學原人文與經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內蒙古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