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咨詢師如何面對邏輯能力超強的來訪者?

2020-05-12知識

我自己見到的情況是,有些心理咨詢師認為哲學太理性,詮釋太多不利於理解,其實這就把理智和情感看作是對立的,實際上,咨詢中這兩個部份都是需要的:

恰到好處地去感受、理解和共情是需要理性的,這比心理防禦機制裏面所說的理智化中的理性是更進一步發展了的理性,這種理性揚棄了和感受情緒的對立,而達到整合。

有些咨詢師會跟來訪者說:

你這樣對待自己是不行的、要愛自己,你不要過多的使用理性、要多體驗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這種說教本身就是用另外一種理去壓制來訪者的理,把愛自己當成了一種成熟的道德,正是沒有哲學反思的體現。

我們初步了解心理咨詢之後,容易把各種各樣的防禦機制當成是有待糾正的問題,比如理想化、理智化等,但是,這些對於來訪者自身而言都是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假設這些都是不好的,那有可能就會和來訪者爭辯,一邊建議來訪者要理解自己、要他多感受和體驗,一邊又和他爭辯、不去理解來訪者的理智、不去考慮來訪者被建議時的體驗和感受,我們自己的行動難道不是否定了我們自己所說的語言嗎?

我們希望來訪者理解自己、多感受和體驗,我們可以做的是以身示範,去理解來訪者理智化背後的東西,那裏面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歷史,如果說來訪者的理智阻礙了我們去挖掘,而理智的作用恰恰是需要被理解的,也就是他的模式為什麽對於他如此重要,給他帶來了什麽樣的幫助,我們不要只在當下把它當作一個問題,而是去發掘例外的經驗,去看這些看起來的不當對於來訪者本身的恰當。

作為咨詢師,我們能夠去理解和接納來訪者的理智,來訪者不談感受,咨詢師不太適當的做法是逼著來訪者去談自己的感覺是什麽,我們可以去猜想,去試探性的命名,給予鏡映。這一點對一些新手咨詢師來講是困難的,因為他們在模糊的情景下很難把握來訪者的感受,這恰恰是需要透過個人體驗和督導以及學習來提升的。如果我們能夠反復地幫助來訪者理解自己,那麽來訪者就能夠從這裏獲得一種矯正性的體驗,他也能夠接納自己,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一些改變。

如果想要說服他放棄那種善於思辨和過度使用邏輯的傾向,這相當於逆著他的自然天性去工作,就算這樣能夠使得來訪者改變,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改變,可能是出於對咨詢師權威角色的認同,我們的觀點覆蓋了他的觀點,但是他並沒有很好地理解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