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想透過書了解一個城市再去那旅行,有哪些以城市為背景的書?

2020-04-22知識

(長文多圖)很有趣的問題。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行過的路有一些,但閱讀量實在拿不上台面(羞愧)。淺寫一點,只做拋磚引玉。配圖全部來自蟬遊記使用者,已標註,如侵刪。 轉載請聯系我本人。

因為工作原因,我每周要看很多很多遊記,但是真正自己出行卻從來也看不進去別人的旅途記錄。倒是看歷史看文化看生活,而且很多都是死人的書(笑),現世的旅行作家讀過且推薦得出的是妹尾河童。如張公子在

怎麽樣才能讓旅行更有意義,而不只是簡單的看風景?

所說:「 風景只是眼前所見,更多的感受,是歷史、文化裏面來的。 」」夏目漱石感覺有月光下庭院清冷的樣子,普希金是太陽一樣的閃耀與熾熱,菲茨傑拉德是金屬般的光芒。字裏行間,都是那種文化那個年代的獨特記憶。

在都柏林朝聖葉芝,去布拉格前在被窩裏讀卡夫卡,在芝加哥去洛杉磯的火車上啃一本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在多瑙河畔也想起裴多菲曾寫過「……我們居住在佩斯城,啊,生活多麽歡欣!」,如此這般,好像看作者眼前的風景,和作者走一樣的路。聽三毛講撒哈拉的故事,和【摩托日記】一起穿越南美,從【夜航西飛】窺視神秘的東非大陸,看這樣的書,可以把自己帶去從未去過的地方。

以下是正文:

【比較典型的城市記錄】

1.奧爾罕·帕慕克,【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伊斯坦布爾

0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帕慕克,當下最知名的土耳其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伊斯坦布爾】寫下作者成長生活的城市,並創造了一個新詞「呼愁」。歐洲與亞洲隔海相望,教堂與清真寺交相輝映。博斯普魯斯海峽頭頂的飛鳥與腳下洶湧的海流,鄂圖曼的輝煌與帝國斜陽的憂傷……這本書描述的不是城市本身,卻比城市本身更深刻。

(王高興1121)

除了【伊斯坦布爾】,帕慕克還有一本【純真博物館】,同樣是一副伊斯坦布爾舊時光的畫卷。伊斯坦布爾有一座書中的博物館實體,一個櫥窗就是一個章節,癡心的男主角偷來的愛人的東西都展示在這裏,看現實與書中的世界交織,一幕一幕展示出故事點滴。如果帶著書去,可以在書上蓋章免門票。

(Gloria_媛)

推薦遊記:

帶本書去土耳其

2.彼得梅爾,普羅旺斯三部曲,法國南部

三部曲即【普羅旺斯的一年】、【永遠的普羅旺斯】和【重返普羅旺斯】,最有名且風評最高的是第一本(我也只看過第一本)。作者彼得·梅爾來自英國,曾是紐約的廣告公司高層,後來放棄了西裝革履的白領生活(估計也是錢賺夠了),跑到南法買了一棟小屋自己打理修繕,開始山居歲月。這三本書就是他在普羅旺斯居住時的隨筆。

【普羅旺斯的一年】從一月寫到十二月,四季更替,寫裝修小屋,與鄰裏鄉民相處,去附近小鎮采購,還有應付極品前同事……這樣簡單生活的點滴。更棒的是作者真的很會寫吃的,不論是鄉親們的做美味大餐還是鄰鎮低調的古老餐館,都能寫的讓人口水都出來。薰衣草只不過是普羅旺斯微不足道的一部份。暖洋洋的天氣,石頭砌的小屋,山野、森林、鮮花與葡萄園,紅酒加上幹酪與無數美食,還有又慢又隨意的生活方式,南法本是多麽可愛的地方。

(ceci)這個小鎮叫做L' Isle-sur-la-Sorgue,在書中出現過很多次

推薦遊記:

山居歲月——彼得梅爾的普羅旺斯

3.海明威,【流動的盛宴】,巴黎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麽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裏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這句特別有名的語錄出自海明威【流動的盛宴】扉頁。當時的海鳴威以記者的身份旅居在巴黎,四十年後才半真實半虛構地描繪這座「與他同在」的花都。感覺自有種精神富足的文化人腔調,還有作者似乎有意維護的「巴黎範兒」生活。象牙色的建築上綴著繁復的雕飾,城中島,蒙馬特,左岸咖啡館,莎士比亞書店,塞納河畔依然有好些舊書攤子。巴黎的「巴黎」氣質,並不在遊客鐘愛的埃菲爾鐵塔和盧浮宮。

(尼珞)

推薦遊記:

暖暖秋日遊巴黎

【在旅途中開腦洞,從文學作品到旅途風景】

1.愛爾蘭

喬伊斯與葉芝,都柏林的淡淡哀愁

可能是因為交通和簽證原因,去愛爾蘭的人真的不多。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會說「純真」。都柏林是座灰色調的城市,小小的房子,窄窄的街道,若有似無的綿綿細雨,還有那條利菲河。比英格蘭少一份高傲,比蘇格蘭少一份粗獷。就像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一樣,語句溫柔,足夠浪漫卻褪去浮誇之風。我喜歡這淡淡的城市,也喜歡葉芝。王爾德也是我很喜歡的愛爾蘭作家,但他的辭藻太華麗,好像嬌嫩的薔薇爬滿一墻,倒難以聯想到純真的都柏林。

(傻蛋青年魚丸)

都柏林的代表是占士·喬伊斯,【尤利西斯】太晦澀,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卻是很棒的睡前讀物。一貫的意識流,稍一走神就跟不上節奏,有點陰郁,但都柏林的氣質躍然紙上。我是先去的愛爾蘭才讀的喬伊斯,不知為何,總是會回想起那時在初春的利菲河邊散步時的心情。都柏林有座作家博物館,收藏著葉芝、王爾德、喬伊斯還有一大堆愛爾蘭文學的記憶。

(傻蛋青年魚丸)

推薦遊記:

在愛爾蘭度周末,穿越時光那片海

(對啊,這是答主的遊記⊜‿⊜)

2.捷克

卡夫卡與米蘭昆德拉,布拉格的文藝在骨子裏

在卡夫卡的年代,還沒有捷克這個國家,甚至布拉格在書中也沒有很大的存在感。然而現在卡夫卡成了布拉格的一張名片,街頭巷尾都有他的影子。老城內有好幾處卡夫卡故居,城堡山上的黃金巷保留著他寫作的小屋,山下的博物館收藏著他的生平故事。或許在布拉格去之前還是讀一讀卡夫卡比較好,就算不去博物館,在老城的紀念品店看到那麽多卡夫卡的周邊和插畫,也會多少理解那些黑白色有點生硬的筆觸的用意,以及作家淡漠陰郁的眼睛。

(kunsir)布拉格街頭,一家名為卡夫卡的咖啡店

從卡夫卡裏得其神,從米蘭昆德拉則是得其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拍成的電影就叫【布拉格之戀】,我在去布拉格之前只有匆匆讀過一遍,昆德拉寫老城廣場,寫佩特林山,寫真實的布拉格和虛構的故事,讓這城市也充滿略帶神經質的文藝氣息,滿滿的deja vu。不過,一直在書裏尋找布拉格的痕跡,結果到最後我記得最清楚的卻不是布拉格,而是故事最後他們離開了布拉格,帶著狗搬去的那個小鎮。為了去了解這個城市去讀一本「反媚俗」的書,還真是超級媚俗的一件事呢(笑)。

(kunsir)

推薦遊記:

即使變成甲殼蟲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

3.英國

狄更斯的倫敦,華茲華斯的湖區,簡·柯士甸的小鎮與峰區

狄更斯是倫敦的代表,【苦海孤雛】、【遠大前程】、【塊肉餘生錄】……無一不是以倫敦為背景創造。那時的倫敦還在維多利亞時代,工業盛行,街頭汙水橫流,天空大霧彌漫,泰晤士河臭氣熏天……但他會寫很有趣的故事,筆下人生百態,都栩栩如生。現在的人們談起倫敦的舊時代時,也會說,狄更斯筆下那個倫敦。配張黑白攝影營造一下那個feel。

(雲五)

湖區是英國最棒的度假勝地,有安寧的田園風光,漫山鮮花和綿羊,數不清的茶屋和最有情調的民宿。如詩人濟慈所說「能讓人忘掉生活中的區別:年齡、財富」。但湖區真正的名片是華茲華斯,他在這裏寫下了許多輕盈的詩句,也永遠沈睡在湖區,與他摯愛的山水相伴。最有名的詠水仙自然不談,隨便找些詩來讀讀就很好。或許如同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裏提到的,這些詩問世幾十年後,人們才懂得欣賞它們,在城市的汙濁中待久了,才知道回歸山野,懂得自然的寶貴和偉大。

(≌☆kidd☆≌)

推薦遊記:

英倫·詩人與彼得兔

要去巴斯這樣的古典小鎮,可以讀讀簡·柯士甸。這是她曾居住過的地方,鎮上有座柯士甸博物館,每年九月還有節日,所有人都穿上復古衣裙漫步街頭。但要找尋書中的世界,朝聖英國作家們的靈感之源,峰區國家公園一定榜上有名。峰區是英國為數不多的戶外活動勝地,小眾、野性卻不失精致。這裏是伊莉莎伯與達西先生從敵視到相愛的地方,也是簡·愛與羅徹斯特先生情愫暗生的地方。05年版電影【傲慢與偏見】(凱拉奈特莉那版)也是在峰區取景,包括電影裏達西先生那幢大宅。

(蓮骸)原圖有裁切

推薦遊記:

漫步峰區 走入簡柯士甸的浪漫世界

4.德國

英國有英國的浪漫,德國有德國的浪漫

純粹描述德國風光的文學作品我了解甚少。自己在制作德國的旅行指南時,讀的是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是作者回憶當年在哥廷根大學留學的故事,文筆樸實,讀起來非常流暢又輕松。時隔80年還很神奇地有些共鳴,倒也能想象在安寧的德國小城鎮生活的樣子。年輕的歌德寫下【少年維特之煩惱】,傳說是取材自他自己的經歷。書中維特初遇綠蒂時,是不是也在一個紅瓦成群,綠草如茵的小鎮呢。故事原型發生在法蘭克福附近的韋茨拉爾,配圖是歌德非常喜歡的小城海德堡。

(minimalismmmm)


已寫完,邊寫邊給自己惡補細節知識,因為是用兩個禮拜的空閑時間慢慢寫的,心境在變,到後面還是有點跑偏,變成了「跟著文學作品去旅行」這種話題……將來讀了新書可能會更新……吧。

硬廣告:

我的微博

最後強調,禁止無授權站外轉載,要轉跟我說一聲都好商量,誰敢抄我跟誰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