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肯定,李亞鵬版確實有很多優點。
這一版在大陸拍攝,大量運用了實景,山清水秀,煙雨朦朧,頗有武林的意境,令人感覺賞心悅目,這一點是呂頌賢版趕不上的。因為TVB局限於彈丸之地,經費也有限,所以很多場面都只能采用布景。比如李亞鵬版曲洋、劉正風合奏【笑傲江湖】時,是在山中拍攝,煙霞彌漫,讓人想起了「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
李亞鵬版很多演員都非常出色,而且遠勝呂頌賢版。比如:許晴的任盈盈、巍子的嶽不群、李解的林平之、臧金生的不戒和尚、孫海英的田伯光、劉仲原的莫大先生等等,莫不是形象鮮明,個性突出。
呂頌賢版【笑傲江湖】,和很多TVB電視劇有同樣的毛病,那就是配角演員太過龍套,缺乏個性。當然這是客觀條件所致,tvb能用的演員本來就不多。
李版在一點上比不過呂版,那就是男一號。偏偏【笑傲江湖】的靈魂就在男主角令狐沖,只要令狐沖演得好,整部【笑傲江湖】就活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這要從【笑傲江湖】的書名說起。金庸取這個名字別有深意,也許很多人認為這個「江湖」指的就是書中所描寫的那個武林江湖,其實並非如此。
【笑傲江湖】這個名字來自於小說中的一直琴簫合奏的曲子——【笑傲江湖曲】,【笑傲江湖曲】改變自古代名曲【廣陵散】,而【廣陵散】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嵇康遇害前所彈奏的曲子。嵇康當年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後因得罪司隸校尉鐘會,遭其構陷,被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臨刑前,嵇康彈奏【廣陵散】,感嘆道:「【廣陵散】現在要失傳了。」所以【廣陵散】象征著魏晉風骨、隱士精神,而【笑傲江湖曲】與【廣陵散】一脈相承。
所以【笑傲江湖】的「江湖」,指的是與「廟堂」相對的「江湖」,正如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說: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江湖是屬於隱者的世界,而【笑傲江湖】中的武林,卻是廟堂的隱喻,充滿了政治鬥爭。所以金庸說,【笑傲江湖】中那些高手都是政治人物:
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閑師太、莫大先生、余滄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笑傲江湖】三聯版後記)創作出【笑傲江湖曲】的曲洋、劉正風卻不是政治人物,他們追求藝術上的自由,重視莫逆於心的友誼,所以想從充滿爾虞我詐的武林中抽身結束。結果他二人雙雙身亡,只留下一曲代表著隱者精神的【笑傲江湖曲】。
繼承了【笑傲江湖曲】的令狐沖也不是政治人物,他和曲洋、劉正風一樣,也是追求自由的隱士。金庸說:
令狐沖不是大俠,是陶潛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風清揚是心灰意懶、慚愧懊喪而退隱。令狐沖卻是天生的不受羈勒。……「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沖這類人物所追求的目標。(【笑傲江湖】三聯版後記)正如倪匡所言: 他比楊過多了幾分隨意,比韋小寶多了幾分氣派,比喬峰多了幾分瀟灑,是金庸筆下人物之最。
令狐沖是放蕩不羈的浪子,是自由自在的隱士,他是【笑傲江湖】的靈魂所在。
呂頌賢的令狐沖,仿佛從書中走出來一樣,瀟灑不羈,一副萬事不縈懷的灑脫模樣。如果說得不好聽一些,呂頌賢版令狐沖就是「浮華浪子」,油嘴滑舌,這也是書中很多人對令狐沖的評價。
李亞鵬首先從臉型、面相上看就不適合扮演令狐沖,他臉型方正,濃眉大眼,正氣凜然,演不了浪子的形象。李亞鵬演忠厚老實的郭靖都演得傻傻的,說明他的氣質太過厚重,不像呂頌賢那般輕盈。
在金庸小說諸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角中,令狐沖可算是亦正亦邪。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全部出於性情,他雖然心地善良,不會為非作歹,但行事皆是興之所至,往往會作出別人看來是非不分的事情。比如他與田伯光結交,與諸多旁門左道交往,救向問天,救任我行,助任我行殺東方不敗等等……而正其實正是令狐沖的魅力所在,因為他率性自然,李亞鵬完全無法演出這種味道。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 夢露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