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救也好,沒救也罷,請不要放棄掙紮。
大一剛結束的時候,我曾經認真地提出過一個問題:「xx 大學像我這樣的差生後來都去做什麽了?」
過了一天,我收到一條回復,大概意思是:
如果你現在就放棄了,接受自己就是一名差生,那麽以後你就更加容易接受自己是差公司的差員工,社會中差勁的一批人。現在都覺得自己是差生,開始想著如何「保底」,那麽你給自己的下限就會越來越低,最後什麽都不剩。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大一下是個很關鍵的時候。NBA 有個說法,叫「新秀墻」,指的是初入聯盟的新鮮感消退後,面對更密集的賽程、更嚴密的盯防,開始無所適從進退維谷。其實,大學也有一道「新生墻」:
從前的日子很好過,看到前面有座山,邁開雙腿就能翻過去,看到前面有條河,甩開膀子就能遊過去,很多人就是憑著這股力氣,一鼓作氣來到了大學。但很快,就陸續有人撞上了這堵隱形的墻,具體方式有所不同 -
有的看這一方鬥室挺安逸,有遊戲、有手機,於是欣然畫地為牢;
有的嘗試突圍,但發現四面都有隱形的障礙,想實習,簡歷沈了,想考研,一看競爭這麽激烈,於是在這種連續碰壁感中感到眩暈;
有的則可能更接近題目中的情形,直至渾渾噩噩碰了個包,才發現墻的存在,才發現當自己躺平下來的時候,四方的障礙都在悄悄以自己為中心收攏。
我相信題主是非常有上進心的,會因為自己荒度歲月而產生切膚之痛。
好強的心,是命運給你的禮物,也可能成為一種詛咒。目標立得高遠,就會額外感受到求之不得的痛苦,也更容易在沒有實作最初的目標時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
因此,在這個寒假,有幾件事情需要想清楚:
1、我究竟在哪些方面落後了,其中,有哪些是可以透過投入精力來趕上的,哪些是無可挽回的既定事實。對於後者,則要思考如何透過其他的路徑來進行「損失控制」,譬如說,如果因為大一的倦怠掛掉了一門必修課,就要馬上重新檢查自己專業的培養計劃,選擇合適的時機補上,避免再引發連鎖反應耽誤後面的學業。
2、在大一下有哪些關鍵的目標,可不可以將它拆解成一個個較小的裏程碑、搭配上實作它的方法和能檢驗完成度的指標,逐月乃至逐周檢查自己的進展。例如,如果想要學英語,就可以把每個月要積累多少個單詞、讀多少篇英語新聞作為裏程碑,並在固定的時間檢驗進度,直到把進度條塗滿。
要做到以上兩點,還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開頭那句: 只有死去的魚才隨波逐流,請不要放棄掙紮。
當然,也可以額外去思考,「我是否要考研?」
可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去考慮,去查一些資料,了解考研。
另外,也可以免費領取知乎知學堂研職線上考研的「 22 考研上岸直通車」,不僅涵蓋英語、政治等直播課,還包含考研選校選專業規劃內容的講授,推薦大家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