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看一本宮鬥小說,裏面有一句話:
「想要在宮裏活得好,就得知道皇上在想什麽;想要活得下去,就得知道其他女人在想什麽。」
好巧不巧,華妃一件也不知道。
她對皇帝的認知,和甄嬛剛得寵時是一樣的——
我才是皇上的真愛。皇後已經年老色衰,皇帝看在她的身份才給她面子;其他女人不過是皇帝選進來開枝散葉的工具罷了。
也是四大爺寵人的時候太會寵,讓她倆有這種想法也正常。別說她倆,換成誰恐怕也得這麽想。
她隱約覺得哥哥的囂張跋扈不妥當,但她壓根沒意識到這些行為的嚴重程度。也的確是四大爺太會演、太能忍,才讓年氏兄妹麻痹大意。
華妃吃過家世的虧,甄嬛也吃過。好在甄嬛父親是文臣,手中沒有太多實權,甄嬛又懷了孕,讓四大爺放過甄家一馬,未曾趕盡殺絕。
甄嬛還懂得一個道理:集寵於一身,亦是集怨於一身。她懂得勸皇帝不要獨寵,懂得藏拙。華妃不懂。
華妃不僅不懂,還主動挑釁、四處得罪人。在她看來,皇帝應該是她一個人的,她高興了就提拔一下別人,不高興了誰都別想好。她甚至多次耍手段讓皇帝丟下其他嬪妃、甚至皇後去陪自己。
甄嬛卻明白:「皇上是我的枕邊人,亦是她們的枕邊人。」
後宮裏的女人本沒什麽不同,一樣是皇帝的女人,你受寵你就天經地義享受一切,她不受寵就活該淪落到靠殘羹剩飯過活,這是不合理的、不應當的。
愛情、恩寵本就是很主觀的事,大部份嬪妃沒犯錯也沒幹過壞事,老實本分地生活,所求不過是平安度日而已。當今社會不也有大把這樣的人嗎?對愛情不抱希望,只想好好活著。可是華妃在一日,她們就永遠別想過安穩日子。
端妃,無辜背鍋、慘遭絕育、常年沈屙。華妃恨不得折磨死她,甄嬛卻請太醫暗中照料;
敬妃,謹慎端莊、人品貴重、不能生育。華妃也不放過她,甄嬛卻同她交好,還把女兒送給她撫養;
欣貴人,老實本分、不爭不搶、待人真誠。華妃嫉妒她,讓人撤下她的綠頭牌不準侍寢,甄嬛卻接納她,幫她擺脫祺貴人的折磨,還讓皇帝晉其為嬪;
曹貴人,最得力的華妃黨,為華妃出謀劃策、忠心耿耿,只想為女兒掙得好前程。華妃不僅拿她撒氣,還給溫宜下藥爭寵,逼她反水。甄嬛則憐惜溫宜、從不害皇嗣。
安陵容,謹小慎微,毫不起眼。華妃一樣折磨她、羞辱她,甄嬛主動陪她一起受辱。
夏冬春,雖然愚蠢狂妄,卻罪不至死。華妃不由分說叫人把她打成殘廢,使得人家終老冷宮。甄嬛卻不忍心,說夏氏罪不至此。
方淳意,活潑可愛,討人喜歡。只是侍寢就被華妃罵狐媚(在華妃眼裏,除了她自己沒有不狐媚的),聽見華妃賣官的事以後,華妃竟然叫周寧海活活淹死人家。甄嬛把人家當小妹妹寵著護著,懷著孕還要去送她最後一程,發誓為她報仇。
如此種種,例子太多。但凡在宮裏,得罪沒得罪華妃的,幾乎全被她迫害;而甄嬛處處與人為善,哪怕得罪過她,她也不願意計較。除非死敵,不然不會有意針對。
華妃掌權時,大家叫苦不叠、人人自危;
甄嬛掌權時,大家其樂融融、安寧祥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華妃輸給甄嬛是必然的。
說句題外話:後期甄嬛掌管六宮,人人得以晉位,吃大鍋飯真香。端妃敬妃成為貴妃,膝下各有一女得享天倫。欣貴人成一宮主位、揚眉吐氣。其他年輕的嬪妃們,甄嬛也多安排她們侍奉皇上(雖說動機不大純),再沒發生過什麽爭寵之事。
甚至甄嬛縱容得孫答應都能和侍衛談戀愛了(那倆人結局電視劇沒交代,原著中我記得甄嬛憐惜有情人,安排了假死,偷偷把他們放了)
對待情敵,浣碧背叛過甄嬛,甄嬛也送她風光出嫁。
孟靜嫻懷了孕跑到甄嬛面前耀武揚威,甄嬛還讓浣碧好好待她的孩子。
小葉子對甄嬛無禮,用貓害甄嬛的孩子早產、險些母子俱亡,還想殺了甄嬛,甄嬛不計前嫌、坦誠以待,還憐惜她一片癡心。
講道理,換成我,我也想跟著甄嬛這樣的老板哈哈哈哈哈,格局是真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