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知識

如果天啟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命長些,明朝會那麽快覆滅嗎?

2020-04-22知識

不會,會死的更快一些。

「天啟能挽救大明」,其本質就是「閹黨救國論」,其基本思路是,東林黨(就是全體文官)已經成為了無可救藥的大明蠹蟲,只有閹黨因為與皇帝朝夕相處,權力也是皇帝給的,自然也就更忠心,才會為大明盡心盡力。該「學說」似乎是從灰熊貓開始,跟毛文龍擎天一柱、袁崇煥賣國漢奸一起火起來的。

我閑來無事倒是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數據,連起來看很有意思。

一、太監真的都很忠心嗎?

答案是否定的,就像文官裏有迎降的也有殉國的,太監也是如此。太監杜勛從天啟七年五月就開始分守中軍協贊軍務,結果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闖王攻陷宣府,「監視太監杜勛郊迎三十裏」,完事到北京城勸降崇禎的也是他。闖王進來北京,「禮監太監王德化及各監局掌印太監皆出迎,自成即命照舊掌印」。這是降順的,投降清朝那邊的也不少,比如崇禎朝著名太監高起潛,「王師南下……起潛……投降」「攝政和碩睿親王賞……內監曹化淳、車應奎、王德化、王之俊等貂褂各一襲」,這是降清的。所以,那些覺得太監更忠誠更愛國的,你們是哪兒來的自信?

二、天啟朝的時候明朝很有錢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僅否定,而且否的很厲害。常見不少吹捧天啟和魏逆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在天啟時期九邊軍士並不缺錢。事實呢?那就有趣了:

閹黨完全掌權的天啟六年、七年,欠餉比例60%+,「天啟七年七月壬午,鎮守宣大太監葛九思題:宣鎮缺糧數月,……今京、民二運積欠二百九十二萬九千有奇。」所以,何來「九邊軍士並不缺錢」一說呢?

三、崇禎只會向農民要錢嗎?

答案是否定的。

「崇禎二年五月十六日,戶部尚書畢自嚴【會議邊餉事峻通行匯冊頒布疏】:一、加增榷額,議之者科臣解學龍也……奉聖旨:關課按考成欽此欽遵相應備劄南北榷關,除每兩加羨五分外,仍量增五分為一錢,照正額通算, 合計八關共增銀五萬余 ,而務要按期完解到部充餉,不許借口增稅致剝商膏,以叢物議,差滿之日應同正額一體考覆。」這是給商稅要錢。

「崇禎十一年春正月戊寅,工科給事中傅元初 請開福建海禁 ,通市佐餉,命部議,行之。」這是給關稅要錢。

「崇禎三年正月二十七日……通查海內生員,大州縣五六百名,即小縣亦二三百名,計一年所入可得三十萬兩,足當一省賦役,今自崇禎三年為始,盡扣充餉,亦不後其君者之當然耳。」這是給士紳要錢。

「崇禎三年二月十六日……一、議鹽課之應存也,……在兩淮……兩浙……長蘆……山東……福建……廣東……河東……陜西……, 以上各運司、提舉司共增銀一十四萬余兩 ,……合自崇禎三年起,照舊加征,以濟軍餉,候事平停止。」這是給鹽商要錢。

四、天啟從不向農民要錢嗎?

答案是否定的。

「天啟七年七月二十二廵按廣東晏春鳴按粵事竣,題述地方利病……得旨:據奏,粵中搜括抵餉其實攤派雜稅、抽扣兵餉、那移賦額,種種累害,及太平廠稅額外加派商人,困苦情獘,昭然甚悉, 著即與改歸田畝,照地徵輸 ,以抵遼餉,俟遼事平日另議。」

五、崇禎朝胡亂加派,天啟朝不會嗎?

答案是否定的。

天啟五年六月二十八禦史吳□中疏言:……一、稅餉之擾民滋甚,粵自 正餉外 ,有 鴨餉、牛餉、禾蟲等餉 ,及各墟場大小貿易經紀等稅,皆 豪門積棍鉆納些須於官府以為名 ,而橫行搏噬於細民以賈利,舊督臣何士晉慨然為抵免遼之計而奉行,有司輒忘遠慮,議復議創,無處不稅,無物不徵,遂使地方囂然,則一切應革雜項亟宜查追帖照,永杜其根。

六、崇禎加征遼餉引發陜北大起義?

答案是否定的。

遼餉問題,萬歷四十六年九月第一次加派,每畝加征三厘五毫;萬歷四十七年十二月第二次加征,每畝已加外,再加三厘五毫;萬歷四十八年三月,以軍興諸費不足,命各省直田地每畝再加派二厘。崇禎三年正月,戶部尚書畢自嚴以遼餉九厘入不敷出為由,議在此之外再增派三厘,北直六府則每畝加派九厘,崇禎讓從長計議,「畿南六府既已苦累,加派不必行」。八月,兵部尚書梁廷棟再一次提出加派田畝,崇禎表示「其加派等事,即同戶部從詳確議以聞」,再議,於是戶部給出第三版方案,提議加征三厘,北直加征六厘,崇禎「朕實軫念民艱,未忍催征太甚」,再次否決。十一月,畢自嚴再次申報第四版方案,崇禎「著遵照諭旨飭行」,同意。

起義問題,幾個重要義軍頭目的起義時間是這樣的:天啟七年三月,白水王二。崇禎元年,宜川王左掛、延川王自用、漢南王大梁。正月,府谷王嘉胤。六月,洛川不沾泥。七月,安塞高迎祥。崇禎二年,李自成、羅汝才。崇禎三年,張獻忠。

崇禎加征遼餉之前陜北就是全境烽煙,崇禎三年加征的時候老一輩革命家王嘉胤高迎祥已經打出陜西、縱橫山西了,這鍋還輪不著崇禎來背。

七、天啟朝最後兩年欠餉為何如此嚴重?錢去哪兒了?

天啟七年七月工部奏: 三殿大工 ,開工自天啟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報竣……所費銀計 五百九十五萬七千五百一十九兩七錢六分八厘四毫一絲六忽一微

595萬兩。有人說萬歷時期核算的價格是三千多萬兩,天啟省錢了。同學,泰昌元年工部說川湖貴三省自開采以來「耽延至一十五年」,這木料從萬歷三十三年就開始籌備了,595萬兩是殿工的施工費。再者而言,天啟七年七月戶部尚書郭允厚說「蓋太倉之歲入僅三百三十萬」,太倉一年攏共收入330萬兩,結果殿工用去了595萬兩,即使太倉不吃不喝不花一分錢,也得一年零九個半月才能補上這筆錢。

天啟五年、六年、七年,這是該大興土木的時候嗎?

PS:天啟六、七兩年,九邊 欠餉430萬5775.4兩

八、天啟朝真的就能收上來稅,而不會有逋欠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僅收不上來,而且比崇禎初年還嚴重。

戶部太倉庫舊餉拖欠:天啟六年欠四十五萬一千六百一十四兩,天啟七年欠一百七十二萬四千三百九十八兩

戶部新餉田畝拖欠:天啟六年欠一十九萬八千七百五十一兩,天啟七年欠五十一萬四千八百二兩

天啟七年三月南京戶部左侍郎倪思蕙疏言:……各省直拖欠本色雜糧至八十五萬五千三百石有奇,折色銀至九十三萬四千八百兩有奇

天啟七年七月太仆寺卿洪瞻祖題:……其南直隸九府四州欠五十萬六千有奇。

天啟七年二月工科給事中陳維新奏:每年工部四司額派料銀……至天啟六年止,拖欠共一百一十三萬九千七百余兩。

天啟六年七月承運庫掌庫事太監齊昇言:……計直隸、江西、湖廣、浙江等府共欠絹六十七萬三千六百一十七疋二丈四尺

天啟六年十一月壬申上覽內監奏,以各省直拖欠金花銀兩至二百余萬。

你就說,哪一塊他天啟朝收全過?

如果天啟命長些,明朝會那麽快覆滅嗎?當然不會了,哪還用等到1644年啊,按這幫人的操性,1634年就沒了。

不過對於升鬥小民來說,剿餉練餉大概率就免了,好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