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就不能忍了,這太搞笑了。你只需要看看B站的哲學課程就知道哲學普及是有多少老師付出了努力。
人大張誌偉,武漢大學趙林的西哲史,南大陳亞軍老師的現西。北大聶錦芳的馬哲史,北大楊立華的中哲史,華中科技大學鄧曉芒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以及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句讀。復旦大學的張雙利老師的西馬,吳曉明老師的馬哲史,張誌林老師的科哲,王德峰的資本論、壇經、陽明心學。華東師大劉擎老師二十世紀的思想潮流。B站上還有美學,宗教學,邏輯學,倫理學諸多課程,基本上涵蓋了哲學系的全部專業課程。這些課程在B站上能一直存活都是學校默許或者獲得了帶課教授的同意的。
北大哲學系李麒麟老師,語言哲學,知識論課程直接把北大課堂錄像放在B站,還給大家留了微信群用來分享課堂ppt,北大模態邏輯王彥晶老師,也是把自己課程放在b站上供大家學習。復旦大學最近的馬哲國外馬克思基礎理論和前沿講座,廈門大學的知識論暑期課程,武漢大學的倫理學暑期課程都是免費的,線上直接進去聽就行了。
基礎的哲學知識普及,前沿的哲學講座,b站上都有,如果你覺得還不夠,各大高校哲學院微信公眾號都是開放的,上面不定時就會有講座資訊。
就B站上現在有的哲學課程就完全足夠讓一個不懂哲學的業余人士和哲學系學院派的學生不相上下。可是,你去看看那個課程的播放量,稍微深入的一些課程就沒有多少人看了,B站上隨便一個美女扭屁股的播放量都比這些課程的播放量高。
我想說的是,今日哲學討論興盛於網上並不是因為未明子對於哲學的普及,而是這些老師、這些課程讓中國有了更多的接受過哲學訓練的人來討論哲學問題,未明子也是這個普及的受益者。
人大張誌偉老師來山西大學講學時,我去找老師要了一個簽名。我給老師說,「老師我是看了你的課程才考的哲學系的研究生。」這不是恭維,這是實話。人大哲學院辦的哲學的星空系列講座,請了多位人大的教授去講課,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都是免費的。有很多愛好哲學或者哲學系的跨考生就是在這些老師的普及下進入的哲學領域,所以說中國沒有對大眾進行哲學普及的老師,這純粹是瞎說。
中國有很多好老師,他們為了普及哲學付出了很多,他們的努力不應當被忽視。
啰裏啰嗦幾句
羅翔老師有次在B站直播讀理想國,彈幕裏嘰嘰喳喳,很少有人願意和老師靜下心來讀經典,大多數都是在玩梗。大眾對於哲學第一反應,這有啥用?這不好就業。只有較少部份的人願意去深入了解,大部份都是玩梗圖一樂,抖個機靈。
同時,當代哲學誰還講歐陸哲學與分析哲學的分野,都是以問題為中心,多學科綜合為研究方式的。至於用邏輯分析,語意分析,或者現象學,精神分析等方法,那都是視問題而定的。解決不了問題,就算你歐陸或者分析誰比誰更高一籌,有啥用。這不是搞笑嗎?
第一次收到這麽多贊。無以為謝。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好的哲學課程,對哲學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閑了看。
西哲 (為何把西哲放在前面是有理由的,因為西哲是個基本功,有了這個基本功看馬哲、倫理、美學等其他學科,都會清楚很多。)
西哲史(古希臘到德國古典)
哲學史推薦兩個版本,第一個適合哲學愛好,通俗易懂,第二個適合專業學習,詳細全面。我最喜歡第一個,張誌偉老師講的真的太好了!!!
古希臘哲學原著導讀,我太喜歡這個系列,對於哲學愛好者來說,古希臘哲學是最好的精神家園,對於智慧的追尋,對於人生的反思,都會讓你沈浸在其中,時至今日古希臘哲學仍然滋養著西方哲學。
現代西方哲學
南京大學現代西方哲學差了一個海德格爾,所以用張誌偉老師的補上。弗洛伊德用復旦大學的精神分析補上,弗洛伊德對於人的心靈的發現,促使了馬爾庫塞等人的弗洛伊德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其次,我還補充了一個韋伯,韋伯的祛魅和理性化是理解現代社會困境的重要路徑。
現代西方哲學專題
分析哲學
分析哲學的用處 - 麻吉啞巴庫內的文章 - 知乎 https:// zhuanlan.zhihu.com/p/40 3227493 。(分析作為一種方法,無論是概念分析,語意澄清對於我們清楚討論問題都有諸多幫助,不然,我們可能爭論了半天可能只是「語詞之爭」。因此,我仍然推薦大家學習分析哲學。)
現象學
北大張祥龍現象學專題:連結:
提取碼:043v
分析哲學推薦我校江怡老師,還有清華王路老師。現象學推薦張祥龍,還有中山倪梁康老師。
拉康
實在界,想象界,象征界。映像三界說,這個影片告訴你,這些一點都不神秘。
後現代
語言哲學
連結:
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辦的【哲學研究】讀書會。
提取碼:t36h
心靈哲學
B站關於關於當代哲學的資料還是太少,有機會了我再補點,先更這麽多吧。
馬哲
吉林大學的馬哲,這個課程獨特的一點是對傳統教科書上的馬哲進行批判和解構,同時也對馬克思的辯證法有著深入的講解。
北京大學聶錦芳教授的重寫馬哲史,聶錦芳教授也是山西大學哲學系的校友,其貢獻在於基於馬恩考證版(MEGN)對馬克思文獻進行重新整理,嘗試在學術界恢復馬克思的學術性。
我們所熟悉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通行版俄文50卷,中文50卷,德文41卷,這些版本的編輯原則很明確,他是供廣大讀者閱讀的,它並不是提供學術研究的。早在上世紀20年代,蘇聯的梁贊諾夫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著手準備【馬克思恩格斯歷史考證版】的編寫,歷經波折,也只出版了50多卷,完成量不及計劃的一半。
把握馬克思的本人思想所依據的文本不同,勾勒出的形象會有極大的差別,如根據【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往往會把他的思想詮釋為理論實質上的鬥爭哲學,社會形態演進中的單線論和直線論,具體革命中你死我活的專政策略。而若是根據【博士論文】,【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又可以將馬克思的思想理解為人道主義思潮,社會發展問題上的相對主義和多元化選擇,以及漸進式和平改造的策略。
以往的西方哲學史上的哲學家都是從文本的研究構建起思想,而馬克思的研究方法不同,是從現有的政治觀點中尋找文本的支撐,如同一本書,【共產黨宣言】,在文化大革命時,我們讀出的是階級鬥爭,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而在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經濟仍然強盛時,我們讀出的是兩個絕不會,(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絕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胚胎裏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同一本書,在不同的時代都出了兩種完全相反的觀點,學術研究變成了可左可右的政治遊戲,這既是學術規範的失範,也是文本研究的缺位。
透過對文本的研究是可以回歸到馬克思是在什麽意義上提出的問題,有什麽具體的含義,在整個理論框架中占據怎樣的位置?將其真實思想及其意義得到澄清。而不是脫離其具體語境進行抽象的參照。
因此,在這個時代,我們更需要透過對考證版的深入研究,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完整框架,恢復其學術性特點。
接下來是原著
西馬
馬哲我看的不多,而且時間有點久遠,有些看過去忘了,過段時間再補。
最近在忙著看文獻,可能沒時間搞了,開學了再搞。順便求一個資源(有沒有人有北大楊立華中哲史前半部份,我原來看過去沒保存,現在B站下架了)。
非常感謝湖南師範大學一位同學提供的北大楊立華老師的中哲史逐字逐句的講稿。
透過百度網盤分享的檔:中哲史講稿 上下…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UQ6VHX9KRnzDo9kXLCg1NQ
提取碼:dp9
復制這段內容開啟「百度網盤APP 即可獲取」
我自己補一個楊立華老師的莊子和四書精讀的講解音訊。
透過百度網盤分享的檔:莊子
連結:https:// pan.baidu.com/s/1oPNps 2dMDEiLTfZRwolrg
提取碼:7y3e
復制這段內容開啟「百度網盤APP 即可獲取」
透過百度網盤分享的檔:2014.3 四…
連結:https:// pan.baidu.com/s/1npOoYI z7B6QDPYLJEGIrFQ
提取碼:2zq1
復制這段內容開啟「百度網盤APP 即可獲取」
最後我想說一下,哲學不是智慧,哲學不是告訴你真理,然後讓你照著這般去做。學哲學也並不會讓你成為智者。哲學是愛智慧,它是「一種不可遏制的思維沖動」。就如同小孩子會問花為何是紅的,草為何是綠的,這種追問並不具有實用或者功利的目的,但這種追問卻體現了人所特有的寶貴資源:好奇心。康德將其稱為是「人的形而上學自然傾向」。哲學是激發你這種好奇心,讓你去愛智慧,去追尋智慧。
哲學認為每個人都是有理性的動物,它鼓勵你去追問,同時它向你展示先賢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所作的他們那個時代的最優解,但它最終希望你能夠自己說出你對問題的見解,所以,哲學培養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對於智慧的熱愛。
給大家推薦一個北大哲學系學生編的歌曲,哲學有點甜。在這首歌曲中,出現了中西方哲學的諸多人物,每次聽到都會回想起學習哲學之路上的點點滴滴,回想起難啃的原著和哲學家喋喋不休的爭論。
或許在我畢業之後會為生計而奔波,可能也會從事一個與哲學相關度不高的行業。但在年輕時,能有一個階段與歷史上諸位先賢一同思考人的存在問題,我認為這是一件提升人的自尊和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