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父母過的並不幸福總是爭吵,但爸爸死後為什麽媽媽還是抑郁了?

2025-01-06心靈

我還是覺得,不要看指責本身,而要看指責背後包含的情感和動機。

從比較宏大的敘事來看,您的母親可能和許許多多的基層女性,也許也有過對愛情的幻想,也許也有過自己的抱負,但是沒有實作的機會,甚至可能在意識到自己有夢想、有追求之前,就隨大流、「聽話」地進入了婚姻。

婚姻給了她許許多多的痛苦(如生孩子的痛,打理沒完沒了的家務的那種西西弗斯般苦役的痛苦),卻沒有帶給她預想中的安全感——一個為她撐腰、為她遮風擋雨、積極維護全家利益的男人(這點在農村非常重要,如果家裏沒有男人或者沒有頂事的男人,村民的各種欺負無處不在),所以她會有怨氣,而這怨氣,只會向身邊最安全的物件釋放。

但釋放怨氣並不代表不愛,釋放怨氣並不代表不依戀,她釋放的只是對【需求沒得到滿足】的憤恨和不甘,並非否認您父親整個人。

有時候扭曲的愛也是愛,怒其不爭的打罵也是期待,我建議您不要把【瞧不起】這一心理狀態給泛化到【否認這個人的全部】。

例如,您若問您的母親,她一定也會對您父親的優點——如「善良」、「盡責」、「誠實」等特質進行肯定。她沒有您這樣全面思考的能力,如果她知道,一個男人若是「玩」得來這個世道——如該爭取利益時哪怕是昧著良心也會爭取、在農村社會裏「吃得開」、會見人下菜、順風使舵、甚至會巴結權貴,那麽他很有可能也不尊重妻子、在家打罵妻子、把在外面提供情緒價值造成的憋屈釋放到妻子頭上,您的母親不見得就比現狀更幸福。

人總是以為自己沒得到的更好,卻不知道任何一份「得到」,背後都有「代價」,而學會珍惜身邊人的優點,才是幸福之道。

所以,你不要再陷入他們的思維定式,而要作為新時代青年,冷靜地看到他們的悲劇所在——不會知足、不會溝通、不會合理表達,因而,你要學習溝通表達,學著知足,從此以後,不要再讓自己陷入同樣的模式。這樣,才能斬斷這一悲劇的鏈條。

對很多女人而言,男人再無能,也是家裏的主心骨。沒有了這一支柱,女人就垮掉了。我和 @逍遙仙兒 也聊過,就情感方面,男人的前進演化程度其實比女人低得多,大多數男人遠沒有女人那麽細膩,也沒有那麽豐富的情緒,因此,傳統情況下的預設模式——女人向男人索取情緒價值(如您家的情況,男人木訥不會提供情緒價值,她就透過抱怨、控訴的形式自己給自己提供情緒價值,其實這中間還是實作了情緒價值從您父親到您母親的轉移),其實根本就是錯的。

正確的情況,應該是女人先努力完善自己,努力和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再讓達到圓融狀態的自己,去給男人提供情緒價值。

我記得以前看的一本小說,裏面講到一個女子,她從來不向男人索取任何東西,但總是信任男人、鼓勵他們、給他們支持。然而,她身邊的所有男人,卻全都像著了魔一樣,想要為她付出。

這其中有一個大老板,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但卻說,這種女人一輩子他只遇見過一個。

因此,閱人無數、女人如衣裳的他,唯獨放不下這個女人。

男人在外面闖蕩,他們要應對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如果女人能像慈愛的大地一樣,始終包容他,給他堅定的後盾,男人就會「長」出力量來。為這個真正理解他、肯定他的女人,他什麽都肯去做。他會展現出最大的潛力,會擁有一個真正值得打拼的目標,並為之不懈努力。

抱怨是沒有用的。抱怨和索取,只會將男人越推越遠。

現在講究男女平等了,妹子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一個男人天天向你抱怨、指責你這不好那不好,你是不是也會覺得這男人挺下頭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您母親會抑郁,一是因為喪失親人(尤其像您家這種情況,一下失去那麽多親人)導致的悲痛未得到妥善排解,二是因為失去了排解的渠道,三是因為她在漫長的歲月裏已經形成了習得性無助,她不相信自己可以在沒有丈夫的情況下過好自己的日子,所以除非,她能再婚,否則她可能會一直持續這個狀態。

其實您作為女兒或兒子,如果在自身能量足夠的情況下,可以試著開導她,哪怕陪著她,聽她說說心裏話也好,但最主要的是給她鼓勵——那就是在沒有男人的情況下,你也可以開心,你也可以過好自己的生活。

也許一家人習慣了和彼此相處,就很難再適應新的人。但是在心情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試著加入一些較友善的圈子,從朋友身上獲得社交支持(但就不要向朋友反復抱怨了,朋友可不像老公,說跑就跑了),她會發現,其實世界挺大的,她的生活也遠沒有想象中那麽狹小、那麽無助、那麽令人絕望。

時代不同了,她是有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