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貿易金融進階:國內信用證結算總量同比提升25%

2024-07-20財經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釋出【中國貿易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23—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據該協會貿易金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貿金委」)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國際結算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57萬億美元。其中,國內信用證結算總量較上一年有明顯提升,規模超3萬億元人民幣,增幅達24.9%;同時,國內保理業務增長也較快。

【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經濟環境下,企業對穩健結算工具和流動性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強烈,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國內信用證可轉讓的優勢以及保理業務盤活應收賬款的優勢,將貿易融資作為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重要抓手。目前,貨物貿易的國內信用證信用轉換系數是20%,服務貿易是50%,顯著低於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權重,對於銀行來說開具國內信用證更具吸重力。

針對貿易金融未來發展,記者采訪了解到,貿易金融應進一步完善數碼化平台和數碼化生態,普及金融科技的套用,降低風險、提高效率。同時,應著手在跨境貿易金融服務中,穩妥推廣人民幣的跨境使用。

國內信用證結算與國內保理快速增長

【報告】顯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3年中國本地生產總值126.0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貨物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連續七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國銀行業貿易金融業務也保持了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據貿金委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國際結算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57萬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4.4%。

就具體業務變化,【報告】指出,2023年國內信用證結算總量較上一年有明顯提升,規模超3萬億元人民幣,增幅達24.9%;國內貿易融資業務總量與上一年基本持平;國內保理和國際保理業務均保持較快增長,增幅分別為34.7%和16.7%,國內保理業務依舊為主要增長點,占比達94%。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告訴記者:「2023年國內信用證結算總量、國內保理增幅較高背後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轉段經濟恢復發展的第一年,這一年構建雙迴圈發展格局穩步前進,內外貿一體化、全國統一大市場發展取得一定的成績。國內貿易的發展是國內信用證、國內保理增幅較高的基礎。二是從增加供應鏈韌性的角度出發,政策層面鼓勵、支持貿易融資發展力度較大。三是商業銀行充分發揮國內信用證可轉讓的優勢以及保理業務盤活應收賬款的優勢,將貿易融資作為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重要抓手。」

上海大學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陸岷峰表示:「國內信用證結算總量和國內保理業務的快速增長反映了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對穩健結算工具和流動性管理工具的強烈需求。自2023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經濟衰退風險增加,導致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對信用保障的需求顯著提升。而國內信用證作為一種穩定可靠的結算與支付工具,在經濟不確定的形勢下提供了穩固的信用支持,因而被更多企業選擇,推動了信用證結算總量的上升。同時,國內保理業務的增長則說明企業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面臨較大的資本周轉壓力,保理業務能有效加快資金回籠,最佳化現金流管理,減少應收賬款風險,提供短期融資,提升企業的資金回籠速度和效率,成為企業重要的融資工具。」

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告訴記者:「國內信用證業務規模的增長,一方面是國內貿易持續發展,銀行不斷加強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力對國內商貿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是2023年資本新規釋出後,貨物貿易的國內信用證信用轉換系數是20%,服務貿易是50%,顯著低於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權重,對於銀行來說開具國內信用證更具吸重力。」

針對國內保理業務增長,杜娟認為:「國內保理主要支持供應鏈融資。一是隨著產業數碼化轉型,越來越多的供應鏈數據能夠提取出來,為機構提供更多保理服務奠定基礎;二是政策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補鏈固鏈強鏈’,包括保理業務在內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是政策鼓勵的重要一項;三是保理基於應收賬款融資,在賒銷比例提高、回款周期拉長時,能夠暢通企業資金流通。」

下一步,信用證業務將如何發展?陸岷峰表示,信用證業務的突破點主要集中在技術驅動創新、法律法規完善和國際合作與標準化幾方面。第一,技術驅動是信用證業務轉型的關鍵。傳統信用證業務依賴紙質檔,處理過程繁瑣。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區塊鏈和電子簽名等技術的套用顯著提高信用證業務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動數碼化轉型,這不僅能降低操作成本,還能提升業務處理速度。第二,完善法律法規是信用證業務順利發展的保障。信用證業務涉及多個環節和交易方,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可以有效減少交易過程中的法律風險,確保信用證的使用和承兌受到全面的法律保護。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積極出台相應法律法規,最佳化信用證的使用環境。第三,國際合作與標準化是提升信用證業務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貿易環境下,各國金融機構需要加強合作,透過制定統一標準和規範,確保信用證的順利跨境流通。國際金融機構間的合作和標準統一,可以減少跨境交易中的摩擦,提升信用證業務的效率和可靠性。

貿易金融業務應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數碼化

針對貿易金融業務的風險與挑戰,【報告】指出四點:一是國別風險和主權信用風險與挑戰,二是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與挑戰,三是外匯合規風險與挑戰,四是國際制裁合規風險與挑戰。

其中,【報告】就貿易背景真實性方面指出,貿易融資的風險大小主要取決於貿易背景的真實性、融資產品的自償性和期限結構的合理性,商業銀行面對越發龐大的貿易規模和日漸凸顯的貿易背景真實性問題所帶來的諸多挑戰,應圍繞貿易融資「自償性」的特點,強化貿易融資的盡責審查要點,提升貿易背景真實性的稽核技巧和貿易融資的信貸風險管理水平。

銀行貿易金融業務如何進階?楊海平表示,貿易金融可改進或者提升的方面主要有:一是持續完善貿易金融數碼化平台和數碼化生態,穩步推進貿易金融服務的智能化和數碼化;二是在貿易金融發展行程中,推動數碼金融和綠色金融的融合創新;三是在跨境貿易金融服務中,穩妥推廣人民幣的跨境使用。

陸岷峰表示,中國貿易金融領域目前仍存在諸多可以進一步改進的方面。第一,風險管理問題亟須提升。由於貿易金融涉及的風險種類多樣,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對交易對手的信用評估和風險預警機制。第二,金融科技的套用仍需擴大。盡管部份企業已經開始采用金融科技手段,但整體普及率仍不足。鼓勵更多企業和金融機構透過金融科技提升業務處理效率,能夠降低操作成本,提高貿易金融的整體水平。「第三,政策支持是推動貿易金融發展的重要力量。」陸岷峰指出,「政府可以出台更多優惠政策,特別是支持中小企業參與貿易金融活動,緩解其資金壓力,促進外貿的健康發展。優惠政策的出台,能為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環境,推動貿易金融業務的整體提升。第四,人才培養是提高貿易金融水平的關鍵。貿易金融領域需要大量專業人才,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可以透過建立專業培訓體系和資質認證機制,確保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技能和知識,推動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總之,透過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廣泛套用的金融科技、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對於中國貿易金融的改進和發展至關重要。這些改進措施為推動中國貿易金融的高質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有力的保障。」

針對貿易金融業務的機遇與展望,【報告】提出:一是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服務高質素發展;二是構建內外貿一體化金融服務格局;三是打造生態級貿易金融服務。就上述第三點,【報告】具體提出,未來的貿易金融致力於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深度融合。商業銀行應聚焦客戶旅程,打造「流程銀行」;融入企業全鏈條,打造「場景銀行」;秉承價值共贏,打造「生態銀行」,為客戶提供涵蓋存貨、應收、預付等全生命周期、全生態、一體化、一站式的優質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賦能全產業鏈各環節全場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