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娃哈哈的巨大挑戰,才剛剛開始……

2024-07-20財經

前天,宗馥莉辭職訊息霸榜全網。

宗慶後離世僅數月,娃哈哈就面臨重大變局,實屬意外。

然而,隨著事件的曝光,深藏在娃哈哈內部的隱憂一個一個暴露出來。宗慶後給宗馥莉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光輝的品牌、龐大的企業,還有一個隱憂纏身、無比復雜的管理難題。

這一當年的國民品牌,未來會走向何處?宗馥莉是否真的會離開娃哈哈?宗老留下的這些復雜的管理難題有解嗎?

那些指責宗馥莉侵吞國有資產的傳聞屬實嗎?作為最早的紅帽子企業之一,娃哈哈能否走出當年體制改革帶來的歷史困局?

最大的問題是,如若宗馥莉真的離職了,娃哈哈還能重現市場中的榮光嗎?

復雜的娃哈哈

娃哈哈的復雜,不在於如何管理、如何平衡股東、管理層、如何用豐富的商場經歷來應對復雜的內部管理關系,而在於娃哈哈復雜的產權關系。

宗慶後從承包校辦企業開始發展,這是老一代中國企業家常見的發展路徑。這就決定了今天娃哈哈的股權困境,那就是國有股權的存在。

在承包過程中,宗慶後是以個人借入債務的方式投入了14萬,對這家承包來的企業進行發展的,也即,實際上,校辦企業給了一個當時可以合法經營的牌照,但真正承擔風險、投入資本去發展企業的是宗慶後。

這在當時,叫作紅帽子企業。

在1999年改制時,娃哈哈集團的51%股權繼續由上城區國有資產管理局持有,49%轉讓給娃哈哈集團公司的經營者宗慶後和職工,經營者占60%,職工占40%。兩年後,上城區國資局又讓出了5%股權給集團職工持股會。

這就形成了今天娃哈哈集團公司的股權基本架構,也就是形成了雖然國有股東最大,但卻不能控股的局面,這一股權架構下,宗慶後才能在與職工持股會的聯合下,以他為中心對企業進行管理,因此,娃哈哈股權中民營占比更大,是民營企業的性質。

但事情遠非這麽簡單。

在達能與娃哈哈合作後,宗慶後與職工持股會,建立了眾多的體外公司。

最為著名的就是宏勝公司。

宏勝由恒楓貿易控股90%,法定代表人是宗馥莉。

宏勝的主要業務是為娃哈哈做OEM代工,承擔了娃哈哈1/3產品的加工業務,但獨立於娃哈哈集團,另有食品香料、印刷包裝、自有品牌飲料生產業務。

如今,宏勝在全國共有20個生產基地,40余家子公司,員工4000余人,擁有100多條生產線,主營產品包括果蔬飲料、瓶裝飲用純凈水、礦物質水、茶飲料、含乳飲料等。

2007年宗馥莉開始執掌宏勝集團,實際占股98%。

在2022年浙商500強榜單上,娃哈哈集團2021年營收519.15億,位列榜單第45位。宗馥莉的宏勝集團2021年營收104.21億,位列總榜單的165位。

達娃之爭,就是起始於達能不滿宗慶後設立體外公司,而在全球展開了長達數年的訴訟,但這些訴訟絕大多數以達能敗訴為結果。

最後達能妥協,娃哈哈以30億回購了達能當年14億收購的股權,達能雖然黯然出局,但其在娃哈哈上還是實作了50億以上的利潤回報。

自此,娃哈哈就形成了今天這種局面,總結來說就是,娃哈哈集團公司與由宗慶後家族和員工持股會掌控的體外公司,共同構成了今天的娃哈哈這個商業主體。

正如宗馥莉自己所言,她是一個老板,而不是一個國企的經理人。

復雜的產權關系,是一切爭議的關鍵性起點,如若產權清晰,管理問題只是技術性問題,而不存在糾紛。

怎麽理順產權?

體外公司的存在,其實是產權中的重大BUG,他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在上市公司的規則中,體外公司是定性為關聯公司,如若關聯公司交易存在問題,就會涉及到侵犯主體上市公司全體股東權益的糾紛。

宗馥莉一樣面對這樣的困境。

那個指責宗馥莉侵吞國有資產的傳言,正是基於這種特殊的產權關系而來。

宏勝代工娃哈哈的產品,這個價格如何確定呢?任何產品,不存在所謂的公允的市場價格,因為每一個產品的質素和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在這種機制下,不管是國資還是民資,關聯公司交易都容易引發類似的糾紛。

然而,宗慶後當年之所以設立這樣的體外公司,是一種變相地將企業私有化的一種手段,他不僅僅是針對達能,還針對的是國資占股過多。

紅帽子企業,政府其實沒有多少投資,本應該將產權全部給予創辦者,但特殊年代帶來的結果,要更改他,往往政治不正確。

數十年來,娃哈哈32年累計上交利稅1439億,保守估計,杭州上城區政府在這家紅帽子企業中得到的直接+間接收益超過了一千億。

作為真正的投資人、創業者的宗慶後,投資布局體外公司,為自己和職工持股會爭取更多的收益,是一件不難理解的事。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最為寶貴的資產,硬件,不是牌照,不是關系,而是企業本人。

只有具備有企業家精神、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企業家個體,才是一家校辦經銷部從承包經營發展到千億巨頭的關鍵性原因。

1990年代的中國,有著大量的各種國有廠房、器材、人員,但是依舊處於巨額虧損中,根本性的原因是,企業家精神在這些企業裏是不存在的。

企業家精神,不是指某一個天才人物具備的特性,而是基於私有產權,敢於承擔個人風險,為消費者不確定的需求進行生產的那一種能力。

娃哈哈雖然有著國有股權的成分,但所有人都知道,宗慶後才是三十多年來娃哈哈最為重要的資產。在現代新型企業中,一個風險投資商願意拿出上千萬美元,投資給一個創業者,創業者不出一分錢,就可以占到七八成的股權,因為資本方明白,企業家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馬斯克成為千億富豪,不是因為他不斷地投資企業,而是董事會不斷地以經營業績為標準獎勵給他股權。

但數十年來,宗慶後創造了如此輝煌的業績,國有股權依然是巍然不動,從未對宗慶後進行過獎勵。這種安排,正是體外公司存在的關鍵性原因。

娃哈哈的真正困境

娃哈哈,其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麽的光鮮,在飲料這個爭奪無比激烈的賽場,它早已落伍。

宗慶後畢竟老了,作為最早一代的優秀企業家,在他執掌娃哈哈的後期,企業的業績已經節節下降,在新生代企業家面前,他畢竟老了。

即使在前一段時間民間瘋買娃哈哈的有利情勢下,娃哈哈也依然沒有走出困局,銷售量僅僅在幾周內出現暴漲,但很快就回到了原來的銷量。

一時的輿論風潮,不會帶來長久的銷售業績。對於商業來說,消費者最終還是關心自己的消費利益,並不會因為愛國情緒持續消費。

一家企業的未來,最終依然取決於品牌、質素、產品、創新、渠道、團隊等一系列的商業元素,愛國牌是不可能給企業真正帶來長久未來的。

不要將娃哈哈想象成很強大,在市場上,兵敗如山倒,哪怕你有百億資產,數十年老品牌,要敗起來,也是可以很快歸零的。

國美這樣的老牌子,不就在幾年內就歸零了嗎?哪怕是柯達這種百年企業,不也在新時代迅速消亡了嗎?諾基亞當年不是手機王者嗎?現在呢?

如果宗馥莉離職了,這就代表著娃哈哈失去了一個真正的話事人。

這一起糾紛本質上來源於產權的糾紛,來源於三十多年前的歷史問題。過往,宗慶後憑借著個人的人脈、影響力、控制力,可以玩轉這種復雜的產權關系,但宗馥莉可能需要的是一個更加清晰穩定的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