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被譽為日系汽車的大本營,還打造了後來居上的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兩大自主品牌的黑馬,廣汽集團曾經一時風光無限。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加速轉型電動化和智能化,廣汽集團卻一步步陷入了合資和自主的全面困境,尤其是合資板塊的全面收縮,2024年銷量僅為200萬輛,同比大跌20%,與275萬輛的目標相距甚遠。
廣汽集團以逃離廣州中心CBD,搬入自主品牌所在的番禺帕蒂德馬斯哈德為決心,釋出了為期三年的「番禺行動」,重塑自主品牌的發展思路,2027年銷量達到200萬輛,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
廣汽集團這一次看來是真的急了!
應對市場和輿論的挑戰,廣汽集團第一把錘子砸向了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兩大自主品牌!
兩家自主車企在體制和產品上分分合合,如今終於要以集團軍的方式重新整合,實作品牌協同和產品共通,以提高營運效率和成本競爭力。
據最新公布的廣汽集團組織架構,新設立了財務本部、采購本部、產品本部和品牌行銷本部,其中品牌行銷本部設立傳祺、埃安和昊鉑三大行銷本部,分別由黃永強、郭百迅、肖勇和馬海洋(協助)負責,專註於行銷和使用者服務工作的全面革新。
在產品層面,曾經廣汽傳祺專註於燃油車,埃安負責純電動汽車的區隔被打破,兩家自主車企都將匯入插電混動、增程電動和純電動等等全系列車型,其中昊鉑的營運將更加獨立,打造廣汽集團唯一高端品牌。
站在中國汽車市場當下的發展趨勢,廣汽集團ALL in自主品牌的選擇無可厚非;作為國有車企,無論業績考核、政府扶持,還是品牌形象,註定必須優先發展自主品牌。
廣汽集團對自主品牌的發展非常著急,但千萬不要急,否則就容易矯枉過正。
合資車企從來都是國有車企的安身立命之本,一汽、東風和上汽無不是如此,廣汽集團不應該放棄、忽視合資車企的發展。
即使2024年銷量同比暴跌22%以上,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合計銷量120萬輛,仍然占總銷量的60%,維持著廣汽集團利潤來源第一的地位。
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長期以來都是廣汽集團銷量和利潤的主要來源,也是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發展的助力,如今廣汽集團要全力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之主的自主品牌,資金投入更大、盈利前景不明,更加需要兩田撐起半邊天。
留給廣汽集團的市場和機會,並不是僅有自主新能源汽車一條死胡同,試問國有車企誰能拼得過比亞迪、吉利和奇瑞,或許無力與蔚來、理想和小鵬等造車新勢力掰手腕。
在廣汽埃安上市之路暫停之際,廣汽集團難道也要淪落為一家依靠國家新能源汽車補助來存活的車企?
百年汽車工業之大變局,但眼前並不是只有一條獨木橋,廣汽集團與華為合資打造又一個新品牌,就是最好的佐證!
無論是特斯拉的全球崛起,還是比亞迪的榮登全球十大車企,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熱,確實帶來了全新、更大的發展機遇,卻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也不是所有人都玩得轉。
廣汽集團抓住了華為這一根新能能源汽車市場的救命稻草,雙方將為GH專案公司投入15億元,全棧式的合作涵蓋產品的定義與開發、汽車制造、行銷策略、銷售服務及使用者生態,打造基於全新架構、技術領先的全新汽車品牌,首款產品定位於30萬級豪華智能新能源車。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零銷量的豐田,依舊是全球汽車銷量冠軍,而以特斯拉為榜樣的大眾汽車卻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全球地位式微,這樣冰火兩重天的矛盾場景值得廣汽集團深思。
廣汽集團是真的急了,為日系和合資發聲,無異於態度不端正,但從使用者、供應鏈到競爭對手,都知道合資車企是市場的重要支撐,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雖然呼籲「油電同權」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風波,但使用者選擇一款廣汽造的汽車,大概率與流量無關,只要是好的產品,使用者總會認可,而只要銷量上去了,一切的流言蜚語與冷嘲熱諷都是紙老虎。
本田和豐田帶來的巨額銷量和利潤,別人羨慕不來,更不要讓人罵兩句就輕易放棄,在這一點上汽集團就做得非常巧妙,自主機板塊全面整合,合資板塊也不加緊全面轉型。
廣汽集團接不住這潑天的流量情有可原,畢竟放眼全球市場,誰都沒有豐田章男的底氣和定力,但必須意識到自主品牌要發展,合資車企更不能丟!
作為中國最強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近期的舉措值得廣汽集團好好學習,比如它從一汽手裏硬生生搶到了奧迪,並推出中國市場專屬的「AUDI」品牌,也讓上汽通用別克GL8用上了全球唯一的插電混動技術。
雖然廣汽集團沒有上汽集團的硬氣,無法從一汽手裏搶到雷克薩斯,但雷克薩斯國產面臨太多的利益纏結,廣汽集團無需強求,卻有望換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豐田手上還有更多內建訂單的全球車企可供引進國產,廣汽本田這一金字招牌還有巨大的市場號召力,廣汽集團一手提著自研電動汽車技術,一手放著滿滿的誠意,兩塊田還能有更大的收獲,至於相關部門的指導意見,說到底還能好好談,畢竟銷量和GDP才是重點,無需陷入教條主義。
廣汽集團應該要急了,因為留給合資車企的發展視窗期很短,一旦豐田和本田真正失去了信心,廣汽集團單靠自主品牌是無法走得更遠的。
在銷量下跌之際,廣汽集團成了廣州經濟排名下滑的背鍋俠之一,它急了,但全中國車企誰不著急?
只不過,有關部門也應該深刻反省,既然是如此重要的經濟支撐,又給予了什麽樣的支持?保不住一座廣州CBD總部大樓,而廣州大馬路上卻跑著越來越多的比亞迪、北汽和一汽豐田。
面對內憂外患,廣汽集團也應該急了,但病急亂投醫可是後患無窮!
廣汽集團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發展自主品牌,必須以穩住合資板塊為基礎,否則自主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會陷入無水之源的困境。
我知道大家很急,但廣汽集團先別急!在自主機板塊大調整之後,我們希望看到廣汽集團在合資板塊的大格局和新思維,重現當年「廣州本田」成立之時的光輝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