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過去了,很多人都說車圈這一年很卷。其實吧只是開了個頭而已,2024,2025兩年才是重頭戲,這兩年會有更多的車企在中國市場折戟沈沙。
我以前的文章說過,中國汽車市場的視窗期到2026年就會關閉。2026年以後,新入場的玩家基本上沒有了發展空間。為什麽呢?因為從2023年比亞迪吹響了內卷號角開始,車圈慢慢會形成一個新的格局。這個格局裏面大玩家只會有那麽幾個,其他的企業只有走小眾一條路。在汽車這種大工業產業中,小眾能活,但是不會活得太滋潤。
內卷是好事嗎?有些人覺得不好,是在內耗,其實從大方向來看內卷是個很好的事情。內卷不僅可以降低車價,還能培養廠商的生產制造能力。現在的外國車企,很多都是以前卷王級別的存在。就拿日系車來說吧,要是它沒在美國市場卷出來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歐洲的三大汽車制造強國德國、法國、意大利都是卷死了不少歐洲同行的,本來英國的汽車工業也很強,但是因為政策沒卷贏,現在基本全垮了。現在我們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也是汽車品牌最多的市場。幾年前大家還客客氣氣的,但是從2023年開始就不一樣了。兩三年後,有意願並且有能力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參與內卷的車企只要能活下來,就會變成強大的車企。那些早早結束中國內卷的車企再過幾年只會被打的滿地找牙。
日本的很多車企,還有歐洲的車企有很多都走了,很多人說他們是不看好我們的市場才走的,這種說法只是自欺欺人罷了,說白了就是卷不過而已。你看看南韓車企,就算連年在中國的市場是虧損狀態也要咬牙堅持。因為他明白一點,如果不參與中國市場內卷,等到中國市場卷完了,培養出了蠱王,他肯定打不過。現在咬牙堅持內卷,雖然不一定成為蠱王,但是練就一身抗毒性,以後在全球市場上也還能活著等待翻盤時機。
美國的福特通用特斯拉,日本的豐田本田,德國的奔馳寶馬奧迪大眾,他們都明白這個道理。至於法系嘛,大概在24年或者是25年就會離開了,意大利車企更是早就投降了。以後的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現在就能看明白,也就是中,美,日,韓,德這幾個玩家而已。這五個玩家裏面,日韓德這三家肯定是最痛苦的三家,因為他們內部會經歷一輪殘酷的洗牌過程。我們國家內部的競爭肯定也會很慘烈,但是我們的總體趨勢是擴大的,是有極強的侵略性的,我們市場份額的擴大就代表其他四家的份額縮小。最後中國市場會大概率形成一種趨勢,那就是其他系的家用車徹底潰敗,只剩下玩樂車和豪華汽車。其實今年這個苗頭就已經開始顯現了!30萬以下市場中系汽車已經占比超過了百分之六十,新能源汽車更高。
過不了多少年,只要別出什麽大意外,國外的汽車市場也會是中系一家獨大的狀態。但是這個過程會很艱辛!我們一家很可能會面對所有汽車強國的圍追堵截,相當於是以一打四的狀態。這場商戰只要我們能贏,那麽我們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