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汽車行業卷到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2023-10-25汽車

特斯拉2023年盈利:1074 億;

豐田2023年盈利:2304億;

大眾2023年盈利:1389億;

再看看自主車企這邊(2023年盈利):

比亞迪300億,上汽141億,理想117億,長安113.3億,華晨77.35億,長城70.22億,吉利53.08億,廣汽44.29億,北汽30.3億,江鈴14.76億,江淮1.515億,力帆0.24億,賽力斯-24.5億,東風-39.96億,零跑-42.16億,北汽藍谷-54億,小鵬-103.8億,蔚來-211.5億。

卷來卷去,你會發現其實在自己卷自己,自己把自己的利潤卷完。因為豐田大眾這樣的品牌,都是全球品牌,所以中國市場的利潤下降,對他們有影響,但不是最大的;反觀自主車企這邊,主要就是國內銷售,國內市場的利潤下降對他們來說就是非常要命的。像上汽北汽華晨這樣的企業,要不是有大眾寶馬奔馳這樣的合資品牌撐著,早就不行了。

汽車這個東西,現在在電車的主陣地,也就是1,2線城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1-2台車了,增量市場已經非常小了。再要買車,就是所謂的消費升級了,消費升級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特斯拉,BBA,保時捷,還是會選擇比亞迪仰望,吉利極氪之類的所謂自主高端品牌?

比亞迪這幾年銷量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插混車價格很低,插混車又沒有續航焦慮,所以可以去到下沈市場,搶占過去朗逸、軒逸這種合資A級車的市場。

所以,歸根到底,卷來卷去,最後留在牌桌上的是哪幾個不好說,但是那些不賺錢的公司,肯定是最早被踢出牌桌的。

看到底下很多朋友評論說就應該卷,卷起來了才能搶占更多的原本屬於合資車的市場份額。我認為這個願望和心情都是對的。

但是,我在上面的回答中所表達的意思其實是,市場內卷的本質就是拼消耗,大眾豐田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他們有龐大的資金儲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拼消耗這種打法確實很過癮,但誰會被先耗死呢?顯然是彈藥糧草少的那一方!

還有,就是內卷到現在其實不少車企的很多動作都已經變形了。你們看比亞迪、長安、奇瑞等等這些自主品牌,他們推新品的速度簡直就跟母雞下蛋一樣快,這麽短的開發周期你們不覺得有問題嗎?他們經過充分的驗證和測試了嗎?要知道像BBA這樣有著豐厚技術和資金儲備的企業,他們推新品,也是5年一次中期改款,8-10年才一次換代,這還是換代車型,更不要說是全新的新品了。

另外,除了卷推新品的速度之外,卷價格也會帶來很多的隱患。這麽說吧,我有個同學在安亭的某檢測機構裏上班,主要負責的工作就是零部件裝車前的測試認證,只有他們認證合格了,主機廠才能把零件拿到生產線批次裝車。他跟我說,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由於價格內卷,主機廠瘋狂控降成本,現在很多東西的質素都大不如前了,主機廠的人現在沒事就跑來請他和他領導吃飯喝酒,求過關,有好幾次那幾個人邊喝酒都邊哭了,畢竟他們壓力也非常大,前面也說了,開發周期都要快快快,根本拖不起。所以,他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怎麽把原本不能過關的東西幫他們給弄過關了,所以他也勸我們,凡事從他們那裏過的幾個品牌就真的不要買了,真的不行,當然他不知道的那些,又會怎麽樣,我相信大家心裏比我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