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並沒有真正開始卷。
最早的汽車工人,實際上是壟斷資源所有者。
仔細看看汽車發展史,大汽車廠都處於超大城市,能夠得到優先教育,醫療,電力保障,生活物資。
大量知青下鄉的時候,汽車,鋼鐵,化工是沒法下鄉的,於是占用了更多壟斷資源。
包括江總早年也是這種汽車工人貴族中一員。
而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少數工人向絕大多數農民傾銷汽車,才是導致汽車工業進步極小的根源。
90年代開始的汽車合資,是本土汽車貴族,和優先開放起來的汽車貴族工人,形成的利益 聯合體。直到內地有私人造車企業成型,才真正改變。
長期以來,長春,武漢,上海這些汽車工業,是不能惠及全國。早年開個老解放老東風都能叫精英的時代,實際上到了比亞迪,吉利開始瘋狂擴張,才看到一絲夕陽。
汽車工業,無非是鋼鐵,電力,化工,電腦,等等行業的集合體。在早年優先給幾個城市的工業圈供貨的時代,幾億中國人是遠離汽車工業發展紅利的。
這個結論,相信陜西扶風,江西撫州,安徽阜陽,廣東汕頭的比亞迪工廠員工,應該剛剛有體會。
這些工人的爺爺奶奶們,應該有汽車司機都能有事業單位正式編的這種榮耀稱號。年輕小姑娘們能嫁個有編制司機是件大事。
當早年幾個超大城市的汽車工業,能夠相對平均地分配到西北和西南時,競爭才能叫剛剛起步。
當然,那些被打破壟斷地位的一定天天哭喊卷的厲害。覺得自己的汽車工人貴族地位應該千年不變。那些鄉下人就永遠看著他們輕松地合資或者代理。
隨便舉個例子,早年桑塔納能夠賣30萬的時候,很多工人月薪金才300塊錢。
而如今比亞迪和吉利已經把主流車打到6—7萬,以前看過ios開發工程師,經常都能2—3萬一個月,省省幾個月就能一輛車到手。
這種卷難道不是利國利民?
同樣,肯定有人說什麽價格下降質素變差之類,我在生產線看過工人玩手機刷抖音用眼看動作片。
很多時候,貴的便宜的,他們都不會質素管控。
卷死哀嚎者,看著應該從2025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