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輔助駕駛功能的實用性真的雞肋嗎?

2019-06-02汽車

我從2014年開始不斷試駕市面上的車型,特別能理解題目中的疑問。輔助駕駛被認為「雞肋」,很大程度要歸因於早年間,輔助駕駛/主動安全功能存在以下使用痛點:

  • 功能維度不廣,觸發條件苛刻
  • 以AEB自動緊急制動為例,有些車型能辨識行人卻無法辨識非機動車,且受車速、場景復雜度限制。再比如自動泊車,很多時候都不能辨識出使用者想停的車位,以至被車主棄用。

  • 作用邊界模糊,時常誤觸發或漏觸發
  • 就拿L2級別的單車道輔助駕駛來說,一旦遇到車道線不清晰或侵略性並線,系統就容易頻繁結束,或毫無反應,以至於開著輔助駕駛比不開還累心。此外,有時車企做AEB標定,受限於新車上市節奏等因素,往往只能針對測試機構的專案做針對性最佳化,從而導致實際用車中可能存在的漏觸發現象。

    聊完痛點,我們再看看現在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的發展情況。

    近年來車企在往兩個方向發力。以新勢力為主,探索ADAS的場景廣度,從高速到城市,透過感知冗余和更高的算力,追求讓車主「放開方向盤」。新勢力的做法很合先鋒性消費者的口味,這類人群有嘗鮮的沖勁,對風險有更高的承受閾值,願意為高階ADAS帶來的高價格買單。

    另一個方向,則是基礎盤更大、面對更廣大普通消費者的傳統車企,單一市場年銷量動輒上百萬,全球年銷甚至上千萬,他們更希望將現有的單車道ADAS體驗縱深打磨好,讓主動安全滲透更多的駕駛場景,做到可感、可用、可信賴,畢竟大部份普通人的需求並不激進,穩定可靠才是根本。

    上面這張表,總結的是豐田近些年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功能的演進歷程,很明顯可以看到功能維度的拓寬,僅2022年新增的專案就包括道路標識辨識、緊急駕駛停止、預判式主動駕駛輔助、變道輔助、前方交通穿行警示、後方危險自動警示、車門誤開預警、智能泊車、遙控泊車。

    紅色框是我畫的,表示的是單一場景下體驗縱深的加強。比如與碰撞安全PCS,豐田近幾年逐步增加了對單車、夜間行人、左右轉向、緊急轉向、十字路口對向、行人鬼探頭這些場景的應對能力。換句話說,以前你開車可能覺得自動剎車雞肋,現在不一樣了,車輛可以在更多道路、更復雜的環境中幫你踩一腳。

    豐田PCS預碰撞安全系統演示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4094775249686528

    這種體驗縱深的加強,不光表現在場景維度,也涉及到作動效果。沒錯哈,同樣觸發了自動剎車,不同車型的給到人的感覺也有差異。我曾在試驗場裏面反復測試搭載PCS預碰撞安全系統的豐田bZ4X,每次車輛都能準確停在距離行人約1.5米處。其他兩輛車,一輛剎停間距在2.5米,另外一輛不太穩定,時遠時近,或者概率性的漏觸發,必須人為幹預躲避。

    除了剎停間距,豐田的PCS在作動過程中,可以明確地給到階段性幹預,你會先聽到警報,然後系統以較輕的力度減速,當距離很近時,如果還不踩剎車,系統才會加大制動力度直到剎停,整個剎車的過程也是比較線性的。除了體感,PCS也做到了比較寬的觸發閾值,車速在60km/h以內都能比較穩定地實作,作動邊界更是高達180km/h,較高車速下也能應對鬼探頭。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4095536168030208

    另一個細節場景,對應的是豐田的PDA預判式主動駕駛輔助。有時候新手司機不容易掌握橫向間距,或者開車時註意力不集中,容易剮蹭侵占車道的行人或車輛。PDA的作用是,透過傳感器即時測量前方物體的侵入程度,如果有發生剮蹭的可能,就會自動微調方向盤避開。PDA有明確的觸發條件,一是車道線足夠清晰,二是前方車輛或行人壓到了車道線。實際體驗中,PDA的作動並不像PCS那樣強烈,系統觸發時預留了足夠的距離,因此方向盤的調節振幅很小,正好可以繞開侵入者,整個過程乘客端很難察覺。

    相比自動剎車、自動躲車,自動泊車恐怕是人們印象中最尷尬的存在了。因為早年間自動泊車普遍采用超聲波雷達的方案,這就是為什麽很多時候自動泊車不僅失敗率高,就算成功了,停得也是歪七扭八——因為車輛不是按照車位線停的,而是按照旁邊車的姿勢來停的。

    豐田智能泊車系統Advanced Park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4096126512058369

    不過隨著技術發展,視覺+超聲波雷達已經成為行業的主流,豐田的智能泊車就是這條路線,大大提升了泊車的成功率。你可以在中控螢幕上選擇車頭泊入還是車尾泊入,還支持側方位泊入泊出。體驗過程中,豐田的智能泊車速度比老司機還是稍慢一點,整體效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比較出彩的是,停好後車輛還會透過4顆網絡攝影機即時演算,在螢幕上流轉顯示停車效果,某些極端場景下,就省得車主下車再檢查一遍了。如果說早年自動泊車是真·雞肋,豐田這套我認為已經可以應對大部份場景(如小區、公司、商超)。

    豐田泊車輔助制動系統PKSB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4107607278489600

    車企不僅提升了自動泊車的成功率和效率,還融入了主動安全。豐田的PKSB泊車輔助制動,在2016年就融合了自動剎車,並在去年衍生出對後方行人的探測與制動能力。

    聊完主動安全,再來看輔助駕駛。翻配置表的話,你會發現,現階段幾乎所有車企都只能老老實實標明自家ADAS技術處於L2級,那是因為L3的責任主體會轉移到車企。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單車道的L2輔助駕駛就已經可以大大節省長途駕駛體力消耗了,關鍵是車企要打磨好以下幾個關鍵場景:

  • 應對前車加塞時的感知和車速控制能力,不然容易驚出一身冷汗
  • 前車駛離車道後的本車提速能力,慢了司機也著急
  • 夜間車道居中保持能力,嚴重影響安全
  • 人車共駕互動,包括註意力監測、人工變道恢復保持等
  • 站在2023年,當下傳統車企的單車道輔助駕駛能力都還是不錯的。至少在使用bZ4X的T-Pilot過程中,無論測試場地的完美車道線,還是社會路上繁雜的車流、時斷時續的車道線,車輛都能很好地控制加減速和方向盤。人工並線時,方向盤不會有「凍結感」,很順滑地將控制許可權移交給司機,跨入新車道後也能及時自動恢復車道居中。而且在半徑300米的彎道中,LTA車道循跡輔助也不會出現來回畫龍的情況,此時車速可以保持在80km/h,接近人類駕駛員的保守車速。

    豐田動態雷達巡航控制系統DRCC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4096601517088768

    不止如此,為了提升夜間車道線的辨識能力,豐田也會在車輛後視鏡下方單獨安裝紅外線傳感器,進一步提升夜間L2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豐田的毫米波雷達也全面進入77GHz時代,數據更精準,其中位於車輛後方的兩顆毫米波雷達,不但能實作BSM盲區監測,還拓展出了低速和停車場景下的RCTA倒車車側預警、SEA車門誤開預警(預防「開門殺」)。

    聊這些是因為,我自己也是新勢力車主,但並不高階,采用的是供應商整合方案。我發現新勢力在前沿ADAS技術方面的進步速度確實非常快,但對於低階硬件方案投入的精力卻不夠,比如人工並線後不能自動恢復車道居中,還會偶發性結束輔助駕駛狀態(其實路況良好)。這些細節,傳統車企反而打磨地更精細。

    總結

    來源:佐思汽研

    以輔助駕駛組重要的傳感器——前視網絡攝影機為例,傳統車企撐起了近年來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的大半邊天,年增幅達到27%。不難看出,輔助駕駛的真正普及、事故率逐步降低,也要靠傳統車企不斷地累加成本。

    回到提問,輔助駕駛的實用性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了,但現在普通使用者還停留在比較刻板的印象當中,先鋒使用者又被前沿激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吸引了註意力,處於一種相對割裂的狀態。而車企終將面對的,是大部份不求秀肌肉,但求穩定可靠的普通人。PCS、PDA、LTA,我希望這類看上去平平無奇,但關鍵時刻真能管用的功能越多越好,畢竟價值能否得到認可,最終還是由使用者說了算的。